疫情下,茶产业发展三大关键词
2022-05-06 11:14:55热度:126°C
2022-05-06 11:14:55热度:126°C
疫情影响下的茶业,和其他实体经济一样,面临着发展危机,一方面产能不断加大,2021年茶园可采摘面积达到4374.58万亩,同比增长5.51%,全国干毛茶产量306.32万吨,同比增幅为2.6%,另一方面,茶叶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低于产能增长速度,库存量不断加大,2021年库存量为76.13万吨。而根据茶业管理评论发起“关于2022年的茶行业形势走势”的一个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今年茶行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原文刊发于4月26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茶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2021年,习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茶业发展有了最高的指示。在习主席的指路明灯下,笔者认为,茶产业在疫情下的发展要做到“共生、共享、共荣”。
一、共生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茶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数量超过128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茶企数量达29.3万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6家,A股上市企业没有。
128万家茶企,传统茶叶(不含调味茶)市场销售额为3000亿,平均每家茶企的营业额仅为23.4万元,而在酒行业,2021年茅台的营业额为1090亿(来自《茅台2021年生产经营报告》)。这个数据背后揭示茶行业门槛低,茶企数量多而分散,整体规模小。
因此,在茶行业市场容量不大,经营企业日益增多的情形下,茶业的发展“共生”就尤为重要,因为如果面包不大,分食的人多,结果是大家都饥饿,都吃不饱。基于此,茶企的市场使命是一起把茶行业的市场做大,而不是抢现有的份额。中国茶的品类多,传统大品类有六个,分别是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青茶和黄茶,而每个大品类下的小品种又特别多,特别是绿茶和红茶,造成了茶叶消费区域属性非常强,也是茶叶品牌没有全国性的强势品牌的原因之一。
品类多,产区多,如果不“共生”,消费者引导时会出现喝茶非A则B,出现不同的茶叶品牌、茶叶品类是一种非你即我的竞争,结果是行业内卷,也导致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如喝茶按照体重、性格引导,则出现消费者喝茶非A则B。虽然,每个茶产区、每家茶企、每个品类都是孤岛,但是如果孤岛之间是良性的竞争,是共同致力于行业的壮大,茶行业的发展就会呈现可持续的健康状态。
二、共享
国内的共享经济从2009年开始,2019年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速连续三年超过40%,新业态新模式犹如一个个火种,以燎原之势快速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形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发展浪潮,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有这样的判断:“我国已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
在茶叶的线下销售终端,共享趋势尤为明显,如一家茶店,提供的服务有产品、餐饮、演出、培训室租赁等,其核心模式是空间的共享。研究茶店茶馆的成功案例表明“茶店茶馆已经不再单纯是产品销售场地,而是以茶为媒介,融合多元产品、多元服务的空间”,近两年兴起的共享茶店则是全新的趋势,融入了黑科技,减少了人员服务成本。
茶行业痛点之一是茶企、茶店、茶馆人才的“选、用、留”,进入门槛低,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而“共享”能解决留人问题,即利用股权模式把职业变成为事业,实现事业共享,降低茶业创业风险,有效挖掘人才潜力。
疫情常态化下,茶店茶馆最大的经营痛点是缺少消费者,而根据研究共享顾客的资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因为每位顾客都有自己的人脉圈,如果能让核心顾客共享利润、共享服务,从而有效挖掘顾客的资源,进而能提高茶店茶馆的销量。
三、共荣
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两种不同的解读人生的方式,习主席说“即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因此,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代表茶文化的繁荣昌盛。通过“共生”、“共享”,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提高人民消费茶叶的平均量,减少库存,加强茶叶的流通变现能力。
当茶产业发展壮大时,茶文化的传播也会深入人心,获得消费者认可,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者健康意识加强。茶文化内涵丰富,是健康文化、礼品文化、宗教文化、外交文化、商业文化的融合体,文化兴国是治国之策,因此做大茶产业时肩负着茶文化的传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共生,减少内卷,共同做大茶产业;共享,放大茶产业的资源价值,赋予茶产业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方向;共荣,以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使命,共同见证茶文化的传播。(原载《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作者为中国茶营销情景式培训创始人戴高诺,本文已经在今日头条、知乎同步发表)
本内容视频直播为4月29日20:00,欢迎围观和拍砖!
上一篇 : 吴裕泰茶庄的故事
下一篇 : 从小罐茶的成功看到中国茶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