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泰茶庄的故事

2022-05-06 11:12:57热度:113°C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1887年,安徽歙县人吴锡卿在北新桥挂牌创建了吴裕泰茶栈。

吴裕泰创始人有这样一段故事。徽州歙县的吴老先生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时带了些茶叶,到了北京举人忙着应试,吴先生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逐渐也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为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这些人喝过这些茶后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先生摆个地摊卖茶叶。

数日后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起了茶摊,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细心的吴先生发现在内城这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人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科再考。他派儿子吴先生回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吴先生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儿,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老北京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好这一口,有事没事总要沏上一杯,慢慢悠悠地就品了起来。北京人饮茶也很早就有,元、明代更为普及,宫廷每年耗用茶品八万余斤。北京茶叶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一直没变的就是无论多么高档名贵的茶,或是价钱极低的高末花茶,在这里都有市场。

打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吴裕泰"就把自己的经营之道定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但同时也兼顾高消费群体。那时,"吴裕泰"的店容,店貌虽有些古老陈旧,但店堂内却布置得温馨和谐,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店堂当中迎面悬挂着一大面玻璃镜,左右两侧是金色抱柱楹联:"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店堂正中有方桌,旁置座椅和两对长方座凳。店堂两侧各置一排一字形的尺柜,并有两门与后室相通。店堂中还经常摆有应时花卉,如茉莉、碧桃、桂花、梅花、玫瑰等等,烘托出茶文化的雅趣。顾客可在店堂小坐,后堂备有茶水,店员不时招待来客,熟识的顾客甚至自己去后堂取茶取水。

年前是茶叶销售最繁忙的时候,每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准备过年了,既要给店面悬灯结彩,又要准备各种档次的茶叶。过年是人们集中花钱的时候,因此买卖也格外的好。三十晚上吴裕泰茶栈也照例提早闭门休市,全体店员也进入假日休息状态,要热热闹闹地进行一系列在民俗活动。"吴裕泰"的子夜"接神"仪式是新年的开始,用芝麻秸扎一个佛龛样的"钱粮筐子"框架,以象征来年的生意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订制的一挂鞭炮号称两万头,挂起来约两丈来长。这挂鞭炮的结构也是很有讲究,从下面是单挂,上面变成双挂同时燃爆,再往上就是四挂同时燃爆,以示越来越旺之意。

吴裕泰的创始人吴老太爷在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分别写了五张字条,让五个儿子抓阄,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四、五、六房三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经营商号。为了方便管理三兄弟组建了一个管理机构,起名"礼智信兄弟公司"。经营吴裕泰茶叶,开始了最早的茶业连锁尝试,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开设了11家茶庄。俗话说家和外顺。"礼"、"智"、"信"三兄弟互谅互让、和衷共济。

公司由四房(礼记)吴锡卿做主管,人称吴四先生。他为人忠厚、崇尚勤俭、兢兢业业、苦心经营,对内一切按礼智信兄弟公司章程办事,对外以"吴裕泰"字号为中心进行商业活动。吴四先生虔信佛教,严守道德规范,也有着浓浓的儒家思想。他热心公益事业并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常参加一些佛事活动,并时常救助社会上的饥寒之家,逢冬季还在东直门一带开设临时粥厂等等。

虽说吴家是深宅大院,颇有大宅门的势派,但的确是一个平常人家。吴裕泰茶栈及其联号的各个买卖也都是以这种平常的姿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260余家连锁店、一个茶叶加工配送中心、一个茶文化陈列馆、一个茶艺表演队和三个茶馆,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连锁经营企业,是京城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