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首家茶叶市场诞生记女子37岁时筹建,曾3次“化险为夷”

2022-05-06 05:45:12热度:85°C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文 记者 张郁/图

姬霞敏很幸运,总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

2003年,茶叶还是稀有饮品时,她筹建了郑州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一年后满铺,她预测对了。2007年,预判到老市场将拆,她提前建设了国香茶城,她又一次做对了。2013年,她提前在南三环以南筹建了第一家独立产权式茶叶市场。4年后,10年租期届满,国香茶城平稳南迁。

她从业的15年,刚好是郑州茶叶市场由大棚式市场向商铺式市场再向产权市场过渡的阶段,而茶叶也从稀有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2002年】

在质疑声中,她开始筹建郑州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

60后茶人姬霞敏有三次化险为夷的经历,分别在2003年、2008年和2017年。

一切要从2002年说起。当年,她决定要在郑州市紫荆山路与航海路交叉口附近建一个茶叶批发市场时,备受质疑,这一年,她37岁。

那时,郑州还没有一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仅有一条简陋的茶叶一条街。这条街只有20家茶叶商户。他们用蛇皮袋装了散茶叶,扔在地上,一年中只做半年生意。没有冷库,没有商铺。

更为窘迫的是,郑州人的喝茶习惯停留在“茉莉花茶在大瓷缸里泡一天”的阶段,茶叶还是稀有饮品。单位当作福利发放的两包茉莉、一包白糖,就是郑州人对茶叶的所有认知。

在茶叶市场空白的年代投资建茶叶批发市场,她被家人认为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为什么她还坚持要做呢?

一来,年幼时,远在湖南工作的父亲常给她带君山银针,这让她对茶叶产生了最初的美好印记和情结。二来,这之前她已经有了16年在商贸市场打拼的经历。从21岁开始,她就经营果品,后来又经营过服装、蔬菜、电子产品,甚至参加过商贸城的建设。她认为,当时郑州已经有了服装批发市场、鞋批发市场,为什么不能建一座茶叶批发市场呢?这个时候,16年的经商经历,帮上了忙。

这还不够。她去广东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借机参观了全国最大的芳村茶叶市场。宏大的市场和繁多的品种,让她感觉到返郑筹建茶叶市场的可能。

【2003年】

“非典”停工、招商被拒……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终于开业

2003年,她选定了五里堡村的一块闲置场地,签下了20年租赁合同。这就是郑州第一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郑州茶叶批发市场所在地。选址敲定,仅仅是烦心事的开始。

第一个难题就是垃圾清运。她遇到的是墙倒屋塌、垃圾如山的残垣断壁,改造它甚至比新建一个市场难度还要大。她前后花了10个月时间去清理垃圾。中间,遭遇“非典”,市场建设被迫停工,这带给姬霞敏的是无法预知的未来。

招商也非常困难,当时省外茶商对郑州市场投来的多是不信任的目光,宣传单页放进去后,一扭脸,又会被扔出来。

市场装修好后,在门店装修上,姬霞敏和商户又产生了严重分歧。姬霞敏要求,商铺必须做喷绘门头,贴地板砖,而且要建设冷库,这让商户非常不理解:那个时候,商户已习惯在马路边经营,能从马路市场过渡到大棚市场已花了不少劲儿,再花钱搞装修,就太过超前了。姬霞敏坚持认为茶叶是健康饮品,不能再以农贸市场摆摊形式经营。于是,她主动为商户免去3~6个月租金,引导商户顺利完成装修。

只不过一年时间,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实现满铺。但她没有想到,签订了20年租期的郑州首家茶叶批发市场,仅仅存在了9年,便以拆迁告终。

【2008年】

打造国香茶城,郑州茶叶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在郑州茶叶批发市场运营的第5年,姬霞敏迎来了茶叶生涯的第二个难关,起因是风传的拆迁传闻。这一年是2008年。

最早得到拆迁消息是在2007年。城市的发展不可阻挡,大棚式市场慢慢跟不上城市的发展步伐,姬霞敏觉得,茶叶市场还得进行升级。顺着老市场旁的航海路往西走约3公里,她租下一家地产公司的约10万平方米地,开建国香茶城。

这个选址同样也受到商户质疑。商户称这个市场不临街,只有内街,风险大。不过,2008年5月,国香茶城还是开业了。这是郑州第二代茶叶批发市场,这也标志着郑州茶叶市场从租赁大棚式市场过渡到了商业街区商铺式市场。

国香茶城经营的同时,约3公里外的老市场还没正式拆。过了2012年春节,外迁靴子落地,留给老郑州茶叶批发市场的只有一个月拆迁时间。它的拆迁,对于郑州茶叶市场来说是一个大地震。“整个改变了郑州茶叶市场格局。国香茶城一下子承接不了这么多商户,于是一下子冒出来七八家新市场。”姬霞敏回忆。

商户四散流入不同市场,郑州茶叶市场贴身肉搏的“战国时代”到来。2011年,郑州有8家茶叶市场,到了2014年,陡然增至30多家。媒体甚至用“茶叶市场危机”来形容那个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大战。

在这样的竞争中,国香茶城的10年租期合约也即将到期。

【2017年】

国香茶城南迁,她又一次踩对了时代发展的节点

这场告别是场痛苦的抉择。2017年,10年租约到期,市场不得不离开已经培育10年的国香茶城老址,迁往南三环之外的国香茶城新址,这是姬霞敏异常痛苦的一年。

“就像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到了最后竟然发现不是亲生的。”姬霞敏这样回忆一年多前的那场谈判拉锯战。

不过,这一次,姬霞敏又一次预判对了。2013年时,她就意识到运营茶叶市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租赁性质,急需一个独立产权的茶叶市场。当年,她在南三环以南的金岱工业园买下一块地,开始筹建新市场,这是当时金岱工业园第一块商业用地。

2017年10月,在“没有强迫商户必须搬迁”的情况下,国香茶城整体搬迁至位于文德路32号的新址,主动实现平稳过渡。由此,郑州有了第一家独立产权的茶叶市场,也实现了从租赁大棚式市场到商业街区商铺式市场再到独立产权市场的三级迭代。

她遭遇过一次次危机,却总能化险为夷。这背后,她总能一次次踩对时代发展的节点,超前预判。

她从业的这15年里,郑州恰好经历了从毛尖为王到普洱、铁观音、毛尖三分天下的茶类丰富史,也经历了茶叶市场从大棚式市场到商铺式市场再到独立产权市场的过渡,而茶叶也从稀有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一定程度上,姬霞敏在打破中原没有专业茶叶市场格局的同时,也间接催生了喝茶在郑州的蔚然成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是姬霞敏的口头禅,却也是郑州茶叶市场的来路和归途。

人物名片

姬霞敏 53岁

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河南国香茶城董事长

一句话评价

郑州茶叶专业批发市场第一人

个人感悟

“我们要做的是百年老店。”

姬霞敏这样解释自己待了15年的茶行业,“茶行业有根、有灵魂。我有情结在里头,经营市场不能只看单纯的经济效益,更要兑现给商户的承诺。”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