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大运河之路,古道如何打造成休闲新高地
2022-05-05 14:26:44热度:89°C
2022-05-05 14:26:44热度:89°C
图说:专家探讨古道文化旅游发展与保护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千年古道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的游客去探秘。古道文化旅游资源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日前举行的听见·江南首届“中国文化线路十人谈”论坛上,多位专家从文化遗产活化、文化基因应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大运河之路等千年古道不仅地形地貌变化极大,自然风光各具特色,风土人情多姿多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线路保护不是简单的遗产对象扩展,而是织补地域历史文化脉络,重构文化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邵甬表示,南粤古驿道作为中国千年持续的对外贸易窗口,见证了中国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多元的交流与融合。沿线不同民系聚落,伴随着移民对东南亚及世界范围华人社区的空间组织与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东省在2017年出台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文化线路”为视角,系统梳理了南粤古驿道资源,将广东省内散落的202处古驿道遗存归纳成6条重要的线路,与绿道、风景道、水道等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走得通、看得见的线路。
图说:姚子刚教授为大运河沿文化保护建言献策
“大运河在古代是一条高速路,是当时最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带着蓬勃的经济发展动力,带来了文化繁荣、人群迁徙、文化交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姚子刚介绍道,如今,大运河推动了江南文化、长三角区域的深度融合。所以,大运河对于区域的重构、国家的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宝贵的资源。他建议,山东省济宁市率先牵头打造国家首个大湖区文化旅游生态产业群,对大运河沿线的南阳古镇进行再定位,将其打造成为文化体验休闲的新高地。
“中国文化线路在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人员互动的历史长河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表示,此次论坛有利的推动文化线路的保护,真正实现思想的交融,资源的整合,价值的共享,共同为中国文化线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尽力。
据悉,本次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路平工作室共同主办,得到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支持。
上一篇 : 第七届二连浩特“茶叶之路”文化和旅游节暨第十六届消夏文化艺术节开幕
下一篇 : 茶马古道的必由之路—关山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