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茶叶子”能否蜕变成“金叶子”
2022-05-03 21:27:14热度:79°C
2022-05-03 21:27:14热度:79°C
话题热1°|春茶
满园染春色,采茶正当时。春归大地,茶农们穿梭于漫山遍野的茶树丛中,忙着抢收储蓄了一冬的天地精华,清润的春茶香气弥漫了一座又一座山头。作为嘉兴地区的茶叶主产地,海盐县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凭借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海盐的茶叶一直在当地市场有着很高的认可度,但外地知其名者却寥寥无几,这也间接体现在一串数字上。
目前,海盐县茶叶面积近2000亩,主要分布在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通元镇、秦山街道,以龙井43、乌牛早、鸠坑等品种为主,注册商标有“鹰窠顶”“兰香”“云岫”“兴丰”“南北湖”“年常绿”等10个。据《海盐统计年鉴2020》,茶、桑、水果、坚果合在一起的产值仅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茶叶年产量约20000公斤,按照销售均价350元/斤估算,全县茶叶总产值约1400万元。
得天独厚
- 海盐茶产业优势明显 -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作为一种高度依赖土壤、空气湿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农作物,茶叶品质取决于生态环境。对海盐县而言,当地茶叶的核心竞争力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据了解,南北湖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六年达到Ⅱ类水标准的水体;空气优良率94.8%,连续5年全市第一;2020年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四年获得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均列全市第一。
“好山好水出好茶。记忆中,我的祖辈一直有种茶品茶的习惯。”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通元镇雪水港村茶农张明法说。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海盐县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记载文献可追溯至五代时,吴越王钱缪到金粟寺施茶。宋《澈水志》也有植茶的相关记载。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评价,南北湖“茶产鹰窠顶类武夷,云袖寺尼焙其嫩者,烹以雪窦泉,清香扑鼻。产木山者名云雾,亦颇珍贵。”
张明法生于1949年,初中毕业后便进入雪水港村的集体林场工作,每天跟漫山遍野的茶叶打交道。“当时我们主要是手工炒青,做出的茶叶的品质不高,每斤10元左右,亩产值只有几百元。”张明法回忆说。1990年,张明法当上村林业队队长。为了提高亩产效益,他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拜陈宝根为师,潜心学习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学成后我又回家带了几个徒弟。”张明法说,“从此,我们的茶从粗制茶发展为精制茶。”
这是海盐茶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目前,海盐县共有规模茶厂14家,“掌门人”大都是那个年代崛起的“新秀”。在摸索中,海盐制茶工艺在吸取西湖龙井茶炒制方法的基础上又根据当地茶叶特性,融入了独创之处,制茶全程主要由采摘、摊凉、杀青、回潮、辉锅、分筛等工序组成,由制茶师傅配合以“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主要手法进行炒制,并具体依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进行灵活变换,一气呵成。
后来,由于手工炒制存在劳动强度大、炒制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于控制等弊端,逐步替换成机械化。“经历这几次变革后,我们茶叶的亩产值提升到五六千块钱。很多村民开始跟着种茶叶,我们村现在茶叶种植面积大概400亩,每年为农户增收约200多万元。”张明法说。退休后,他自己在自留地继续种茶叶,还坚持给其他农户做加工。“因为我们都是散户,产量小,而且每年都会有老客户上门预定,从来不愁销路。”张明法说。
后天不足
- “低小散老”困难重重 -
相较于张明法的“小打小闹”,年轻10岁的丰义村村民徐月明似乎更有闯劲。徐月明是通元镇联丰林场的场长,今年63岁,跟茶叶打交道时间已有近40年。该林场始建于1966年,是海盐最早引种、生产茶叶的林场之一。林场“公转私”后,徐月明陆续将茶叶种植面积从10余亩扩大到60多亩,年产量从150公斤增长到1000余公斤。最为亮眼的是,他于1996年带领林场注册“兰丰”商标,这是全县茶叶生产行业的首个品牌。
多年来,联丰林场严格按照QS管理要求做好茶叶生产工作,按照有机茶叶标准进行田间生产管理,控制化学农药、肥料的使用,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药剂治虫、推行人工除草,不断提高兰丰香茗茶叶品质。2009年,兰丰香茗茶叶通过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系海盐县首家。2011年,“兰丰”商标被认定为嘉兴市著名商标;2017年“兰丰香茗”品牌入选“嘉兴老字号”称号,唯一入选的茶叶;2018年获首批省级“名特优食品作坊”。
为维护产品的品牌效应,徐月明对生产标准有着近乎偏执得坚持,就连采摘青叶都要求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初展,长度约一个指头肚。他用两台杀青机同时炒一批青叶,每台机器有三个温度显示器,但每个数字都不同,他频繁试探着每道工序的茶叶手感,随时调整温度。严苛的代价是成本的提升。“我给工人远高于市场价的工资。”徐月明说,“我们也主要在本地销售。品牌只给我带来稍高于普通茶厂的价格,其实利润不大。”
采访中,徐月明时不时表现出对宣传的抗拒,但却在办公室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本名叫《嘉兴老字号》的书。看得出能与五芳斋一起被收录于书内是他的骄傲,但他却参不透这满屋子茶香冲不出深巷的奥妙。与其在介绍上费口舌,他更愿意看似随意地用白开水给客人冲杯新茶,看色泽翠绿、汤色清亮,品香气清幽、回味无穷……茶是好茶,匠心传承,但老手艺人只愿意用实力说话的倔强,似乎让这杯香茗蒙上几分孤芳自赏的味道。
在南北湖景区的半山坡上也种着漫山遍野的茶树,这便是海盐规模最大的茶叶精加工厂——海盐县六里鸿安精制茶厂。茶厂现占地面积1500亩,其注册商标“鹰窠顶”久负盛名,他们生产的青顶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我们在海盐县城有开专卖店,销售范围覆盖嘉兴地区。本来当地企业采购比较多,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明显下降。”采访中,该厂负责人陈姚茵语气种透着无奈,对拓展新销路问题不愿多谈。
同样陷入尴尬的还有采茶工的行当。丰义村村民顾宝妹自少女时代就在联丰茶厂采茶,坚持每年春天来这里帮忙,现在已经72岁,依旧背着当年那个竹编茶篓,她边采茶叶边念叨着,“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采茶做茶了,这茶叶没人采可就糟蹋了。”工友陈金凤接话说,“我但凡年轻几岁也去厂里打工,老了没办法才来采茶。不过七八十岁了,能在家门口一个月赚几千也挺好的。”远方,几个特地来茶园拍照的年轻姑娘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破局之道
- 注重创新联动旅游 -
在丰山的另一侧,秦山街道丰山茶厂的负责人万海良正在仔细查看新茶品质,眉眼里都是喜悦。万海良今年58岁,土生土长的丰山村人,从事制茶这一行也近40年了,目前承包的茶园近150亩。“我们现在销量越来越好,每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这要感谢美丽乡村建设。”万海良说,“整个茶园就位于黄家山景区内,茶厂内还建起了临水茶室、茶展示馆等。作为旅游商品,不少游客来这里玩会买些丰山茶回去。”万海良说。
“我对丰山茶的发展很有信心,注册了‘兴丰’绿茶品牌,已是嘉兴市名牌产品。接下来,我想把村里的风光印在包装上,吸引更多人来我们这儿旅游,也让更多游客成为‘丰山茶’的顾客。”万海良说。他的创新给海盐茶产业发展破局带来一些启发。海盐要进一步挖掘茶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海盐的 "茶故事",打造区域品牌,并定制具有海盐特色的系列礼盒包装,将其作为一种特产充分融入旅游业。
当前,海盐全域旅游正迈入“村时代”。2021年,全县接待乡村旅游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收入累计1.76亿元。海盐县茶园主要所在的南北湖、丰山村、丰义村等,都是当地乡村旅游的重点景区;丰山村、丰义村入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并都有以茶为主题的景点,如丰山村的梯田问茶、丰义村的山居问茶。其中,丰义村还连续多年举办长三角"茶香丰义"茶艺师职业技能邀请赛,有效提升当地茶叶知名度。
“我觉得海盐县茶业发展可与当地的乡村旅游形成联动: 以茶园景点的运用,助力当地乡村旅游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增强体验魅力。同时,以乡村旅游的兴盛,推动广大游客对当地茶 叶进行深入了解、激发消费欲望、扩大传播效应。”海盐县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周根说。同时,随着南北湖未来城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端酒店入驻,与相关酒店达成合作,建立起县内的高端酒店专属茶叶供应链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我觉得应该在品质、包装、品饮创新上多下功夫。”海盐紫云茶院负责人倪燕萍说,“海盐茶叶以绿茶和红茶为主,包装比较传统,消费群体更贴近中老年群体。现在茶叶市场消费主体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时尚多元的饮茶需求使茶叶市场趋于细分,并与电商经济同步发展,催生了新的茶衍生品,比如花茶、调饮茶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以独立袋装、小罐茶为主。我们今年与本地茶厂合作推出‘澉山·初绿’品牌,在采摘、制作工艺、包装等方面下足功夫,市场反响不错。”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陈哲认为,海盐县茶叶要取得长远发展,需继续保持优良的品质,进一步增加有机茶的培育和认证,提升茶业整体水准。针对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水果茶,可以考虑将茶叶与当地水果相结合。比如南北湖不仅出产茶叶,还以盛产桔子出名,如能将南北湖茶叶与桔子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推出南北湖桔茶等特色产品,或可使当地古老的茶叶焕发新生。
观点深1°|发展
海盐茶产业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生产技术等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规模小、品牌零散、知名度低、销售范围窄等劣势。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茶产业的被动局面更加明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业者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难有闯劲,长期效益不高也很难吸引年轻人加入,形成了恶性循环,而这一可以与绿水青山相结合的产业,恰恰在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海盐应该持续把控好茶叶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并进一步挖掘茶文化资源,讲好海盐“茶故事”。在创新包装同时,也要注意创新产品种类,适应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销售渠道方面,紧密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掘相关资源,主动出击,将其包装成旅游商品,并且开辟电商市场。海盐的茶馆遍地都是,可进行统一规划指导,特别是在人文景点周边进行合理布局,也可通过茶馆引导茶厂改革,推动茶文化成为海盐的一道新的独特风景线。
*部分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读嘉·海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 : 假装摘茶叶子的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