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分类普洱茶[8]
2022-04-30 05:37:20热度:110°C
2022-04-30 05:37:20热度:110°C
上一章【黑茶】
茶的基本连载(九)
茶叶的分类
普洱茶Puer Tea [8]
[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茶?为什么它让人有种神秘且复杂的感觉?很多人在谈论它,但似乎又看不清它的面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氛围?行业里有一句话说“没有了解普洱茶,就不算做茶人”,是这样吗?作为普通茶爱好者来说,它是茶饮品之一。在这里从历史和茶的本质出发,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去掉它的“复杂”,它是和其它茶品类一样,具有自身特点且可以丰富人们饮茶的美好体验。]
历 史
普洱茶是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哪一类?在业界有人认为它应该单独列为一类茶。在了解什么是普洱茶前,先从普洱茶的历史开始。云南种植茶叶有相当长的历史,文献记录西周时期西南的茶叶已作为贡品献给周武王,这里的西南指的是云南[茶叶的利用和发展]。云南茶叶从唐开始一直作为茶马古道上主要的交易货品,一开始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唐朝时期唐吏樊绰在《蛮书》卷七中有记录“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最早详细记录云南地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惯。
南诏时期(公元738-公元902年),因与西藏茶马互市的需要,南诏政权在六大茶山通往大理途中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睑为南诏行政单位],到了宋代又改为“步日部”,并开设“茶马市场”,到了元代,将“步日”改为“普日”。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著的《滇略》中提到“普茶”,书中记录:“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直到明朝末年才改称为“普耳”或“普洱“。
▲西双版纳六大茶山茶区
清末时期云南地区与法国[法殖民老、越、柬三国]的边境之争,思茅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普洱曾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到了民国制茶落后于日本、印度,近代中国茶叶受到很大打击,民国时期在“实业救国”的大背景下,在云南成立茶叶公司,开始机械化生产,其间茶树原产地之争,茶叶专家吴觉农提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历史因素,直到改革开放后1994年,从台湾茶人曾至贤第一次到云南易武地区,到2004年才又兴起普洱茶的热潮。几番更迭至今,普洱茶现在已经成为知名茶叶。普洱茶的历史悠久,重提历史很重要,深入普洱茶区了解西南历史,从西周贡茶、茶袓诸葛孔明,到茶马古道、茶马市场、改土归流、茶税事件的民族起义、割让土地到民国的“实业求国”、新世纪普洱茶叶复兴等历史事件。
▲茶马古道
定义
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根据历史时间,定义有不同,在20世纪70年代,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出现以前[1973年昆明茶厂“渥堆发酵”试制成功],普洱茶一直都是晒青绿茶的工艺,或者是蒸压成型的晒青绿茶,从历史和工艺上可以概括三个定义:
【一】即明代以前,指普洱地方产的茶。
【二】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20世纪70年代之前,通常称为生茶),这一类茶随着存放时间有可能会变成自然后发酵茶。
【三】指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渥堆发酵工艺,通常称为熟茶)。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几个点,在滇西、滇西南地区,以大叶种制作的生茶和熟茶,可称为普洱茶。再广义的定义普洱茶除了生茶和熟茶,应包括普洱红茶、普洱白茶、普洱乌龙茶等。
▲普洱茶的种类
工 艺
普洱茶的分类可以根据工艺类型,分为普洱红茶、普洱绿茶(生普)、普洱白茶、普洱黑茶(熟普)等,近年也有开始制作普洱乌龙茶。在这一篇的普洱茶我们主要讲普洱生茶和熟茶。
【生茶】制作工艺为【晒青绿茶工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晒青,形成晒青毛茶)→蒸压成形→自然发酵
【熟茶】制作工艺为【渥堆后发酵】:采摘→杀青→初揉→渥堆发酵(促进化学物质转换)→复揉→干燥(形成黑毛茶)→蒸压成形
▲左生茶,右熟茶
分 类
普洱茶主要产于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三个茶区,每个茶区又形成“小产区”概念。另外在保山、德宏、大理也有产茶或茶叶加工。普洱茶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按【工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
按【仓储】:干仓、湿仓、自然仓
按【茶树】:古树、乔木(大树)、灌木(小树)
按【管理】: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
按【原料】:单株、纯料、混采、拼配
按【形状】:散茶、紧压茶(饼茶、砖茶、沱茶等)
按【时间】:新茶、中期茶、老茶、陈茶
按【商品】:商品茶、玩家茶
▲台地茶
按【山头】:古六大茶山(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漫撒[易武]);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老班章、老曼峨]、巴达);临沧茶山(冰岛、昔归、大雪山、大户寨、坝糯等);其它茶山、二三线茶山。
【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分别为:攸乐、莽枝、革登、倚邦、蛮砖、漫撒(包括今天整个易武茶山)。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这里至今还流传“孔明植茶”的传说。孔明也被尊为茶祖,当地茶农在每年七月二十三日有举行茶祖祭拜集会的习俗。
▲古六大茶山地理分布图
品饮要点
普洱茶的沏泡方式和黑茶基本相同,一般可以分为泡饮或煮饮[黑茶冲泡方式]。普洱茶有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沏好一杯普洱茶,如何品饮?通常一款茶从形、色、味来饮赏,普洱茶品饮的专业名词很多, 强弱、厚薄、浓淡、香气、苦涩、回甘、生津、润滑、甘甜、饱满、喉韵、水性、水路、茶气、茶韵、层次感、收敛性等。这些体验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以下几个比较抽象的词来试着了解:
【茶气】古老的学说中气分为阴阳,是质与能的统一体,东汉王充认为“天地气合,万物自生”。从古老智慧转化为的“茶气”比较形象的解释应该指茶中蕴含的能量与物质。一款茶入口茶的韵气在口鼻间回窜,或霸气或柔和,或今人耳热心跳,或夜不能寐,是一种体感反应,这是茶中所含多氛类、生物碱、茶多糖、氨基酸及矿物质等有效成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茶气的形成与种植环境、树龄、工艺和后期存储都有关系。唐代卢仝《七碗茶诗》中有描写茶气:“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喉吻润、破孤闷、轻发汗、毛孔散等就是茶气引起体感的描写。
【层次】根据字面意思,层次是指有多样性,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普洱茶的层次可以指茶香与滋味在口腔中不断变化转换的感觉。例如苦涩回甘,因甘苦生津,口感饱满又有前后,茶汤中蕴含香气的强弱,韵味先后出现又交织变化的丰富层次。
【水路】水路从字面意思,水经过的途径,通常指茶汤通过喉咙或是流经人体时的感受,是一种主观感受。茶叶审评中有水路粗细的说法,一般以细、细致、粗、较粗等表达,就是茶汤入口感受到细滑还是粗放。茶叶审评法中有关滋味一项,“水路”可以作为一个尺标,主要就是辨别是否存在“苦、涩、粗味”等不纯正的味觉感受,例如有阻碍或刮喉则水路较粗。
【茶韵】茶韵的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韵其实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包括茶汤的香气的强弱敛扬、滋味的甘甜生津等。韵主要指体验到的一种舒适的感觉,有的说法是指口感上的体验,但这里的韵包括了香气,还有喉部感受到的喉韵,身体感受到的茶气等,应该说是身体感受到的舒适体验更准确。不同的茶类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例如高山韵、岩韵都属于茶韵的范畴,普洱茶中常见的说法是“山野气韵”,山野可以理解为大山深处的自然野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古老茶树群以及工艺等集合,造就普洱茶的“韵”的良好品质。例如嗅觉上香气的独特性或是多样性,汤感的饱满、厚度、层次、喉韵,体感上的茶气等综合体验。
8种仓储情况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保质期和价值功效可参考黑茶[黑茶的保质期与价值功效],普洱茶是需要由仓储长期存放转化,因为不同的仓储情况茶叶会有不同的体现,以下八种仓储情况,以辨识茶叶的品质[参考《玩转普洱茶 老茶鬼说法》中P228页]。
【1】高温高湿:即传统“湿仓”。茶饼眼观有霉霜在表层,条索比较枯槁。汤色会浑浊颜色也偏深。茶汤会有霉味、尘土味,锁喉明显。叶底可以看到有碳化现象,有令人不适的刺激味。
【2】高温低湿:茶饼条索具滑润感,色泽较深。汤色浑浊,有油耗味。茶汤苦涩明显,叶底转化不均,色泽驳杂。
【3】低温高湿:茶饼颜色暗淡,无油光。汤色浑浊,香气弱。茶汤入口有酸(馊)味,汤质寡淡,有喉燥感。叶底无弹性,有酸馊味。
【4】光照过度:茶饼长期暴露在光照环境,茶饼表面色泽加深,茶汤缺滑润感,茶香带有油耗味、菜干味,苦味明显,喉韵干燥,叶底红变不均匀。
【5】通风过度:因茶饼长期暴露未密闭存放,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干茶外观显老,汤色偏深,香气基本散失,滋味寡痰,汤中无香,叶底驳杂。
【6】杂味污染:因茶饼长期存放于吸烟、焚香、厨房等有异味的场所,或置于油漆味、木箱味浓重的收纳空间,导致异味侵入,饼茶、茶汤均含有明显异味,已丧失品饮价值。
【7】空调仓:人为控制湿度,茶饼长期处于恒温恒湿环境中。茶饼表面干净,但无油润感,色泽暗淡。汤色通透,油润欠缺。茶香弱或无,滋味寡淡。喉韵底有润感,叶底无活力。
【8】生态干仓:通过建筑设计、通风循环系统调节仓内温湿度,茶仓借鉴古代粮仓做法,内置生石灰、木炭,避光存储。饼茶表面干爽,具油润感。茶饼有自然干香。汤色通透有油光,香气丰富纯正,无杂味异味。滋味饱满、丰富,生津回甘持久。喉韵舒适。叶底色泽均匀,弹性好,有自然茶香。
生普和熟普?
根据工艺,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严格来说,生普即是绿茶中的晒青工艺,要经过杀青即炒茶的步骤,相比其它炒青绿茶,生普在炒青时温度较低,较多的保留茶叶内的活性物质[杀青有老杀嫩杀的说活,老杀则香气高、显花香,缺点就是容易有爆点,有焦味。嫩杀则香气低有青味]。干燥则用阳光晒干,相比其它绿茶炒干或烘干,生普在温度较低的阳光下缓慢干燥,也较大的保留茶叶内的活性,利于后期转化。
▲生普
熟普则直接通过“渥堆”使茶叶持续发酵,在酶促、微生物及湿热的作用下发生化学作用,促使茶叶内的化学物质转换。“渥堆发酵“是现代黑茶的工艺标志,制作的黑茶利于长期储存,又具有香醇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养生功效。
▲熟普
自然仓、干仓、湿仓?
普洱茶基本由三个条件决定品质:原料、工艺、仓储。仓储是普洱茶后期转化形成的关键,仓储的观念是在90年代才开始,90年代以前是指未销售完的茶统一堆放在仓库,茶在仓库中自然转化,是一种无意识的结果。90年代后了解了茶可以随时间转化,采用仓库专门储存而形成新茶、中期茶、老茶、陈茶等有规模的产业。在未形成仓储产业以前,多余未销的茶叶一般存放在干燥少雨的昆明或是高温高湿的广东,不同的环境使茶叶的转化程度不同,就有了干仓和湿仓的区分,这个时期的仓储也都可以称为自然仓。
▲专门的仓库
90年代普洱茶市场销量的需求逐渐扩大,开始有科技“建仓”即通过人工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管理。由仓储又延伸出一系列概念:入仓、翻仓、退仓(回仓)、“做仓”等。入仓是指将茶存入仓库,通过人工干预改变自然环境,入仓的茶通常会形成“仓味”,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杂味”。翻仓指存储过程中因不同的位置通风干湿温度等不同,需要调整茶品的位置和排列等。退仓(回仓)多发生在新熟普或因高温高湿造成的杂菌和腐败菌增生[“杂味”产生]等情况,还有就是仓储不佳的普洱茶,需要退出仓库,放于特定的环境或自然通风干湿适当的环境,以逐渐减少无益菌和增加有益菌生长。“做仓”是指一批新茶经过“做仓”处理后,变成有年份的茶,实际就是做假或做旧做老。
▲排列整齐的普洱茶
除了按仓储的环境划分,又因为地域的不同有“产区六大仓、销区四大仓”的说法,又有四大仓储的说法。
产区六大仓:昆明仓、下关仓、勐海仓、景洪仓、易武仓、元江仓。
销区四大仓:广东仓、香港仓、大马仓[马来西亚、新加坡]、北方。
四大仓储:昆明仓、东莞仓、香港仓、北方仓。
哪一种仓储更好?有人说是自然仓储,有人说是干仓,有人说湿仓也能出好品。或者以顺应自然的心态,交替不同仓储的优点,运用科学管理,有态度地做出好品质的普洱茶,可能就是最好的“仓储”方法。
▲科技仓储
单株、纯料、混采、拼配?
【单株】顾名思义是单棵茶树,这里指采摘有一定年龄的单棵古树,通常是茶园内最古老的茶树[一般要500年以上的树龄],也称母树单株,或是单株古树茶。一个茶园可能没有,也可能只有一棵或几棵古树,单独采摘单独特作是纯料中的纯料,有“一树一品”的说法,数量极少极为珍贵。
【纯料】相比单株一个比较包容的说法,可以古树单株、几株、同一片茶园、同一批采摘、相同树齡,甚至包容到一个寨子、一个山头也是纯料。但相对来说纯料还是比稀缺,纯料概念也随着市场在变化。
▲南糯山半坡老寨800年古茶树
【混采】是指同一片茶园内不同的茶树同一时间混合采摘[不分茶树大小、树龄、品种等],混采属于采摘阶段,也是为了接下来拼配茶的初制阶段。
【拼配】是将不同茶区、不同山头、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等茶叶,根据不同特性,按适当比例拼配。相对混采的采摘和初制阶段,进入精制拼配,拼配的方法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香气、滋味和口感。因此每一个生产者都可以有自己的“拼配秘方”。
▲普洱茶拼配
什么是古树茶?
普洱茶多少树龄才算是古树茶?相比其它产区的茶树,云南地区还保留相对较多的古树资源,古树有自然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一般100 年以上被称为古树,也有认为至少300年以上才算古树。怎么知道树龄?目前为止,了解树龄的方法还是无法准确无误,现在测定树龄的方法1、数年轮,树的年轮过了青壮年期会零增长,数年轮并不一定有效,首先无法砍木伤树验树龄,生长中的树木也就很难数到年轮。2、看树型,古树茶并不一定是大树,大树并不一定是古树。3、判定茶树龄的方法,需要专家通过生态学、历史考证等综合推算。
古茶树的优势因先天基因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根系深植适应力强,由自身向大自然获取养分和水分,较少人工干预,加上有性繁殖,使茶树的抵抗力更强,因此古树茶中所含矿物质较丰富。
▲云南古茶树
什么是七子饼茶?
普洱茶品类中的经常可以看到一款圆形压饼普洱茶,上面印有【云南七子饼茶】【乔木七子饼茶】【勐海七子饼茶】…七子饼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款茶?七子饼茶也称圆茶,也就是外形紧压制成圆形,是云南的一种传统名茶,由七饼装成一筒,所以得名“七子饼茶”。历史上在清朝时期,茶叶要通过马匹人力运输再外销,政府为了方便运输、税收、管理等统一制量单位,圆饼直径7寸(约21厘米),7饼一筒高约7寸(约21厘米),合计2.5公斤,平均净重357克。七也是当地少数民族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全家团圆的寓意。
▲云南七子饼茶
在茶叶出口高峰期,七子饼茶是畅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其中一款,当时的华人华侨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也常饮用七子饼茶,七子饼茶也是一种华人华侨与故土相联思乡寄托的物品。因此被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茶”。经历清时期“七子圆茶”的名称到民国时期的“八子圆茶”,到新中国解放后国营的“中茶牌”圆茶,到改革开放七十年代的“七子饼茶”。“七子茶”的历史还在延续和发展,现代的七子饼茶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有生茶和熟茶。在今天已经是普洱茶中一款有名的商品名称。
▲七饼一提
金瓜贡茶、沱茶、碎银子?
普洱茶除了常听到的生普和熟普,还有一些特别的茶名,例如金瓜贡茶、沱茶、碎银子,其实它们都属于普洱茶,只是使用的原料、形状、工艺等有所区别。
【金瓜贡茶】是普洱茶中的绝品茶,也叫团茶或人头贡茶[像人头],形状如南瓜形,采用的原料多为一级茶芽,茶芽经过时间的陈放会变得金黄,因此称为金瓜。最早主要用于上贡朝廷而特制,被称为金瓜贡茶。现在制作金瓜贡茶[生茶和熟茶]有选不同的原料、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品牌等,品质有差异。现存有两个不同形状的最古老的贡茶,分别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金瓜贡茶
【沱茶】是指紧压成碗状团形又像坨状(云南人称块状物为坨)的普洱生茶或熟茶,采用的原料多为一、二级的滇青。1917年研制定型原称坨茶,因销往四川宜宾,用当地沱江水泡茶,有“沱江水,下关茶”的说法。坨茶就渐渐改成今天的沱茶。
【碎银子】是普洱熟茶的一种,因形状像古代碎银子而得名,用特殊的切割、抛光工艺而形成碎状,也被称为茶化石、茶疙瘩。它的前身是老茶头,老茶头即在渥堆发酵后自然形成的卷曲或纠结的块状。碎银子的原料精选老茶头再经过加工进化升华,也会采用直接混入或蒸吸的技术添加糯香叶[云南的一种草本植物],形成糯米香的混合茶,整体上易入口,有糯香口感醇厚顺滑,又非常耐泡,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追捧者。实际中真正的碎银子产量并不多,有“金不换”之称,市场也有用质量较差的熟普茶添加粘合剂冒充。
▲碎银子
内飞?内票?唛号?
【内飞】1950年以前的普洱茶,那时的茶是没有包装纸,会在茶叶内放一张小小四方的糯米纸标明生产者,被称为内飞。现在的内飞是印有普洱茶厂家、品牌、定制者等信息的纸片小标签,嵌入茶叶表面,以防止假冒。
【内票】是一张更大更详细的“说明书”,有茶品介绍冲泡说明注意事项等信息,也有类似广告的信息。夹在包装纸与茶之间,打开茶叶包装后就能看到,可以直接取阅。
【唛号】唛是mark的音译,1976年为了出口需求作的商品标记,也称茶号、卖号、普洱茶号等,有数字代号的唛头即“茶叶编码”,唛头的数字代表茶厂编号、茶叶等级、年份等。另外还有标记毛重净重合格等信息。
▲左嵌入茶内的内飞,右上内票,右下唛号
号级茶和印级茶?
普洱茶行业内通常能听到人们在讨论号级茶和印级茶,这些是什么茶?还有常听到的“红标、蓝标”,这些标是什么?
【号级茶】是指大约清光绪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由当时的茶号或茶庄做的茶,没有像现在绵纸的外包装,祼茶外面用笋叶包裹七饼一提,在茶叶内放糯米纸的内飞标明生产者信息,以当时的商号名称来命名,被称为“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例如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现在市场上留存极少,极珍贵。
▲号级茶
【印级茶】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茶叶从私人作坊改为公私合营或是国营生产,从1951年国营茶厂的中茶牌成立,到60年代末,这期间普洱茶统一由中茶公司计划生产,茶品包装纸上中间的“茶”字,按茶的批次级别用不同颜色“红、绿、蓝、黄“印上中茶商标,称为“印级茶”。70年代初中茶牌将圆茶改名为七子饼茶,主要是出口增加,为了规范化而统一标准,到80年代茶叶流通改革前,这个时期被称为“七子级茶”。
除了以上号级茶和印级茶的概念,也按时间分为陈茶、老茶(旧茶)、中期茶、小老茶、新茶等概念。这些时间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看仓储环境转化的程度等。
▲红印
普洱茶最终的本质是可以喝的茶,市场给予的各种“收藏投资”带来的一系列追逐和过多的标签[例如茶金融、“炒茶”、茶市、投机、茶投资、普洱茶证卷化等],膨胀的利益背后是否是一个健康的市场?不管是做茶人还是喝茶人,这值得深入了解和思考。去掉复杂直面每一个茶爱好者,让普洱茶的魅力真正散发。或许需要从生产中把关品质,在销售中诚实的输送信息。不限普洱茶,包括所有的茶品类,保持多元没有鄙视,让彼此坦诚相见、和而不同。
--End--
回顾: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一)茶的起源与发展:南方之嘉木[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一)茶的起源与发展:变迁的历程[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的利用与发展[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二)茶叶知多少:内含物质及益处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三)时代精神的生活美学:隋唐古典主义—煎茶法[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三)时代精神的生活美学:宋代浪漫主义—点茶法[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三)时代精神的生活美学:元明清以降自然主义—泡茶法[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四)茶叶引发的战争:鸦片战争的起源[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四)茶叶引发的战争:茶叶 战争[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五)茶叶之路:边销茶与侨销茶[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五)茶叶之路:茶马古道[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五)茶叶之路:马帮[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六)蕴藏的东方哲理:儒,以茶利仁,以茶可行道[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六)蕴藏的东方哲理:禅,三碗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六)蕴藏的东方哲理:道,中澹闲洁,韵高致静[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日本,极致的艺和美[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英国,优雅与温度[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斯里兰卡,宁静与喧嚣[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印度,盛名与动荡[4]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非洲,理想与现实[5]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俄罗斯,高冷与温暖[6]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七)其他国家的茶:世界各地,多元与统一[7]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八)茶的音源和词源:Tea/Cha[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八)茶的音源和词源:茶字的演化[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不止六大茶[1]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绿茶[2]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白茶[3]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黄茶[4]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乌龙茶[5]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红茶[6]
中国茶的基本连载(九)茶的分类:黑茶[7]
三川一叶茶生活
[茶的基本连载]
以《中国茶的基本》这本书为主导,结合其他“茶之书”整合内容,连载推荐关于茶的基本知识、推广茶生活。
阅读参考资料:
1.英国,罗伯特·福琼,两访中国茶乡
2.英国,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3.中国,姚国坤,惠及世界的一片神奇树叶
4.法国,皮埃尔·约瑟瑟夫·雷杜德画植物图绘
5.中国,罗威尔主编,中国茶的基本
6.中国,郑国建主编,中国茶事
7.中国,吴觉农,茶经述评
8.美国,乌克斯,茶叶全书
9.美国,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10.英国,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
11.日本,荣西禅师,喫茶养生记
12.中国,吴钩,风雅宋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13.美国,伊沛霞,宋徽宗
14.英国,柯律格,雅债 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15.加拿大,卜正民,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16.德国,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7.中国,周重林,茶叶的战争
18.中国台湾,陈慈玉,生津解渴 中国茶叶的全球化
19.中国,周伟洲,英俄侵略我国西藏史略
20.中国,周重林,茶叶江山
21.中国,方雯岚,茶与儒
22.中国,姚国坤,茶与佛
23.日本,冈仓天心,茶之书
24.中国,周重林,茶道方法论
25.中国,南怀瑾,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26.中国,姚国坤,茶与道
27.日本,新渡户稻造,武士道
28.日本,桑田忠亲,茶道六百年
29.日本,柳宗悦,茶与美
30.日本,田中仙翁,茶道的美学
31.日本,山本兼一,寻访千利休
32.日本,俳句的魅力
33.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34.日本,柳宗悦,工艺之道
35.日本,佚名,伊势物语
36.中国,萧乾,萧乾散文特写选-茶在英国
37.中国,杨绛,我们仨
38.中国台湾,汤舒皮,下午四点钟的茶会
39.中国台湾,杨玉琴,英式下午茶的慢时光
40.日本,矶渊猛,一杯红茶的世界史
41.中国,佟加蒙,殖民统治时期的斯里兰卡
42.中国,罗龙新,寻茶斯里兰卡
43.加拿大,迈克尔·翁达杰,安尼尔的鬼魂
44.斯里兰卡,德宝法师,观呼吸
45.美国,帕特里克·皮尔布斯,斯里兰卡史
46.美国,萨拉·贝斯基,大吉岭的盛名
47.印度,DP·辛加尔,印度与世界文明
48.印度,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
49.中国,刘再起,湖北与中俄万里茶道
50.中国,陈椽,茶业通史
51.中国,艺美生活,寻茶记 中国茶叶地理
52.中国,徐馨雅&茗溪,中国名茶 品鉴全书
53.中国,宋全林编著,图解绿茶
54.中国,夏涛编著,中国绿茶
55.中国,李建国,白茶新语
56.中国,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福鼎白茶
57.中国,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政和白茶
58.中国,吴锡端、周滨,中国白茶 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
59.中国,黄友谊、李传恺、石玉涛,第一次品黄茶就上手 图解版
60.中国,李韬,中国茶图鉴
61.中国,李雪松,红茶之乡
62.日本,矶渊猛,红茶之书
63.中国,郑建新,祁门红茶
64.中国,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坦洋工夫
65.中国,丁辛军、张莉篇著,红茶品鉴
66.中国,屠幼英、何普明主编,茶与健康
67.中国,马哲峰、陈晓雷著,普洱六山记
68.中国,徐盛伟著,玩转普洱茶
69.中国,周重林、张宇著,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70.中国,周重林、柳星好等著,新茶路:普洱茶王老班章
[ 三 川 一 叶茶生活 ]
有 生 活,有 茶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