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的茶产业,“品牌化”难在哪里兴茶观茶
2022-04-29 12:50:24热度:84°C
2022-04-29 12:50:24热度:84°C
中国既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是,这么多年来,还未有诞生出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即使在国内,仍然缺乏一些家喻户晓的茶叶品牌,为何?难道茶企发展的道路上不需要品牌化吗?
虽然这个现象困扰茶行业多年,但是答案也并不难找。其中已成业界共识的一个原因是茶叶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行业,生产经营上还是处于小农经济业态,工业化、规模化进展仍然较为缓慢,比如在生产上,茶企更偏向于传统的方式,从收购鲜叶,再按照自己的标准跟要求来进行生产加工。
此外,我国茶类品种繁多,许多产区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茶类,具有地域性,且较为分散,而且都有自己特色的制茶传统,很少采用机械化生产,很多加工环节上崇尚手工制茶。
这种以小集体经济为主、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限制了茶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也造就了一些企业难以坚守在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线上。
有数据显示,我国有着5亿的茶叶消费人群。其实,无论经常喝茶的人还是从不喝茶的人,几乎都能说得出几款茗茶,但如果问及市面上的茶叶企业品牌,可能会让消费者陷入沉思。
中国茶叶种类虽然多,但地域特征明显,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安溪铁观音……这就造成了一种茶叶消费现象,很多消费者喝茶,认的是茶叶产地,而不是企业品牌;但是,喝咖啡的消费者,一般认可的是咖啡的品牌,不太关心咖啡豆来自哪里。
提到茶叶,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产品产地,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而非企业品牌。
来自“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建设迈向了新的台阶,品牌价值十强榜单前十名均超过40亿元。其中,西湖龙井、普洱茶、信阳毛尖分别以79.05亿元、78.06亿元、75.72亿元位居前三。
不难发现,从西湖龙井到安溪铁观音,从云南普洱茶到安化黑茶、安吉白茶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它们在供应链端占足了优势,很多核心产区,还是比较趋向于借助区域公共品牌的力量把当地茶产品推向市场,这确实有利产业链培育和市场运作,也是促进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是,对比之下,企业品牌的建设就显得有点滞后了,“强品类,弱品牌”的尴尬局面在茶行业仍然较为突出。
伴随着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品牌”买单,这就意味着品牌内涵要与消费者的认知要高度匹配。茶企想要打造稳定、有差异化的茶品牌,就需要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对茶认知的门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品牌形象塑造。
这几年,你会发现,无论是传统茶企还是跨界进来的新锐力量,都非常注重品牌营销,有意识地在经营层面上朝着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茶企也意识到,不是谁把茶产品销售出去,谁就最有发言权,谁就能形成品牌。这其实只是销售能力,并不能代表品牌的市场拉力。
尤其在新式茶饮赛道,新茶饮品牌在品牌塑造上的亮眼表现,以及在消费端所呈现出来的爆发力,更是让茶界看到了:“品牌化”是茶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出路。
从传统走向新消费,茶行业在不断尝试跨越新的领域,拓宽消费场景,覆盖更多的市场。不过,在3000亿的茶叶市场中,“大品牌”茶企仍然难寻,这个行业也仍然没有诞生出以茶叶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企业,茶行业的的品牌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提速。
上一篇 : 呵,职业病,谁没有几个那些因为从事茶行业而带来的职业病
下一篇 : 茶行业第一奇观所谓茶圈诚信,到底有多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