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2022-04-29 02:18:55热度:95°C

武夷山,这座旧称崇安的城市,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回顾武夷山市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史,就会发现这座城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几经起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古闽越人

早在4000多年前,当地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并形成了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越”文化,以及其后的“闽越族”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今也遍布全市。

武夷山所在的闽北地区,是古闽越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闽越文化是武夷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分布于武夷山绝壁上的武夷悬棺葬俗被认为是形成闽越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悬棺

闽越族人生活在从武夷山区到闽江两岸这一地区,武夷山是其文化中心。

闽越国(福建和浙南地区)是西汉初期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维持近一个世纪。

闽越王城,建于武夷山市城村地区,是闽越国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当时的闽越国是汉代时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而闽越王城,也是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闽越王城遗址

唐:闽北禅都,禅茶文化中心

到了唐朝,佛教禅宗大师扣冰古佛创建瑞岩寺,并以茶道启示禅法。

扣冰古佛在闽、浙、赣一带影响极大。当时各佛教圣地均对其有供奉。

在那之后,武夷山高僧、名士迭出,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禅茶一味,武夷山以此成为闽北地区的禅茶文化中心。

武夷山吴屯乡瑞岩寺,于唐代时由当地得道高僧扣冰古佛建立

宋:朱子理学的中心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讲学,武夷山因而被称为“道南理窟”。

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发展。

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朱熹在当地的许多门人弟子及其后人纷纷成为理学家,代代相传,形成最有影响的学派。这也使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朱子理学是孔子以后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也是在两汉儒学渐趋衰落之后的一次重要复兴。武夷山则作为当时全国朱子理学的中心,对其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中蒙俄茶叶之路的起点、重要国际贸易中心

自明末清初始持续到20世纪初,一条连接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长达上万公里的,以茶叶为主的国际贸易通道形成并持续,被称为“茶叶之路”。

在“茶叶之路”上,武夷山是茶叶原产地,国际贸易通道的起点和重要的交易中心。

中蒙俄茶叶之路

1930年代: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夷山成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武夷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曾以这里为中心扩展为闽北革命根据地,并先后划归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1931年9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武夷山市洋庄的坑口迁到大安。当时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闽北苏区成为受到赞扬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也因此成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改革开放后:知名旅游城市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武夷山市的旅游产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武夷山市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知名的旅游城市。

1979年,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并把它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1982年, 国务院把武夷山列入全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9年武夷山撤县建市,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座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不断向国际性旅游城市发展。

我国仅有的四处双世遗分布

如果对武夷山城市地位、区域职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历史阶段城市有着不同的演变动因。这些不同的历史因素造成了城市从起源、兴盛,再到衰落、复兴的周期性循环发展之路(限于篇幅,下次再分析)。

曾经有人为武夷山市提出宣传口号“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这座市区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是各类宗教、文化和茶叶贸易的中心,如今则以旅游城市的形象参与城市竞争。

这里是世界茶叶的源头,也是世界上两大茶类的原产地,这里有无数文化遗迹,也有无数自然风光。

这座城市浓缩了太多的故事。

【可以不用看的例行后记】这是座蜚声海内外的文化风景名城,怀揣有众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金质名片。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那些少有人迹的美景与历史遗迹,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