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行业市场情况

2022-04-27 17:33:13热度:105°C

第一节 行业概况

我国饮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当时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传开。

一、茶叶的分类

茶叶种类繁多,同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按属性不同,可以划分为礼品茶、口粮茶以及原料茶;按茶色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以及黄茶六大类;按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按焙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生茶、半熟茶和熟茶。

二、茶产业链概况

产业链方面,茶叶产业主要包括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下游渠道—终端消费环节,同时茶叶除了直接饮用以外,还可以深加工为奶茶、茶食品、茶保健品等,相比于日本而言,在深加工领域中国茶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图表 8:茶产业链示意图

三、茶叶的产品属性

从产品属性角度来看,茶叶与酒相类似,两者兼具投资、社交、消费属性。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茶和酒不仅满足了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更是迎合了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

1、投资属性

茶文化与酒文化一样,贯穿于上下五千年,在满足大众口腹之欲的同时,实现了对于精神世界的渗透。茶文化的兴起与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息息相关,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便有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好茶人;随着历史的推移与洗礼,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茶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茶叶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

尽管到2019年我国茶园规模达到4598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279万吨,产量占据世界茶叶供给的半壁江山,但是受制于土壤、树种、气候等因素,真正优质的茶叶资源相当稀缺,正如飞天茅台、52度五粮液之于白酒行业的稀缺地位一样。以普洱茶为例,根据中国普洱茶网的数据,2015年我国普洱茶产量为12.8万吨,而其中品质较高的老班章普洱茶产量仅约为70吨,在总产量中的占比仅为0.05%;作为对比,2015年茅台基酒产量在酱香型白酒总产量中占比为8%,因此高端茶叶其实相比于高端白酒来说供给更加具备稀缺性。总体而言,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供给稀缺性,高端茶叶具备投资属性,当前普洱茶已经形成独立的投资交易市场,同时根据大益行情网数据,截至2020年12月12日601 班章有机普洱茶行情价达到31547元/公斤,较2013年11月9日的行情价上升417%。

图表 9:601 班章有机普洱茶在流通市场的价格走势

2、社交属性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最普遍不过的道理,而俗话说“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便是对茶和酒待客之道的精要概括;基于千年积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叠加色香味俱全的品质,茶与酒一样,是宴请宾客、送礼馈赠的绝佳选择。

3、消费属性

茶叶兼具健康、提神以及成瘾性。一方面,因为富含咖啡碱,茶叶具备提神以及成瘾性;另一方面,茶多酚具备解毒、抗菌作用,茶多糖有助于降血糖和血脂,茶氨酸有助于降血压,因此茶叶具备健康属性。

第二节 茶叶供需情况分析

一、茶叶供给情况

1、中国茶叶在全球茶叶总供给中占据半壁江山,且比例持续提升。

站在全球贸易的角度,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4成以上并持续提升,根据国际茶委会的数据,全球茶叶产量从2014年的520.9万吨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615万吨,5年CAGR达到3.4%,在同一时间段,我国茶叶产量由209.2万吨持续提升至279.3万吨,5年CAGR达到6.0%,我国茶叶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也因此从2014年的40.16%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45.42%。

2、单位效率亟待提升。

尽管我国茶叶产量领先全球,但是从茶园单产角度来看,我国茶叶供给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国际茶委会数据,2018年我国茶叶亩产为59.65kg/亩,显著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57kg/亩(其中土耳其/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分别达到218/149/140/100 kg/亩)。

从生产端来看,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低。无性系品种是从同一个茶树母体中取其一部分营养体(茎、叶、根等)进行扦插、压条繁殖新个体,不通过两性细胞结合后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过程,故能保持繁殖个体的性状特性相对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种最突出的优势便是高产。过去受限于理念及技术的制约,我国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偏低,根据农业部数据,2009年我国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仅41.3%,远低于其他茶叶生产国。随着生产端的逐渐重视,我国无性系良种茶树普及率边际提升,到2016年已达54.5%,相当于斯里兰卡2004年的水准,到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68.2%,而日本2004年便已达到92.1%。总体而言,我国无性系茶树普及率边际提升但绝对占比仍然偏低。

从经营端来看,商业模式不成熟导致夏秋茶利用率低。古人云“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春茶凭借其优质的口感与香味备受消费者青睐,而夏秋茶却因为口感苦涩/经济效益低下鲜有人问津,归根结底核心原因在于我国茶叶深加工发展的不成熟造成了大量夏秋茶叶的浪费,作为对比近邻日本则深谙茶叶加工之道,日本的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已经形成茶饮料/茶药品/茶食品/工业用品四大类用途,因此茶叶深加工带动的茶产业链延伸造成日本年均人茶叶消费量显著高于我国,结合国际茶委会及Euromonitor数据,2018年日本年均人茶叶消费量达到3.03kg/人,是中国的2.05倍,细分来看2018年人均纯茶叶消费量角度看中国和日本差别不大(0.58kg /人vs 0.63 kg/人),主要是在茶叶衍生品方面,日本人均2.4kg/人的消费量显著高于我国的0.9kg/人。按照茶树一年萌发4次新梢的规律,叠加农业部的数据,产量占比超过50%的夏秋茶利用率偏低是造成我国茶园最终亩产偏低的另一大原因。

二、茶叶销量情况

1、茶叶量价齐升是过去5年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中国茶叶销售额由2014年的1669亿元逐渐提升至2019年的2740亿元,5年CAGR达到10.4%;拆分量价来看,量价齐升是过去5年发展的主旋律:从销量角度看,中国茶叶销售量由2014年的160万吨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206万吨,5年CAGR达到5.18%;从单价角度看,中国茶叶单价从2014年的104.3元/kg逐步抬升至2019年的133.0元/kg,5年CAGR达到4.98%。到2023年茶叶行业销售额有望达到3753亿元,未来4年CAGR将达到8%,其中量价齐升仍为扩容的主旋律,预计量/价未来4年CAGR将分别达到5%/3%。

图表 13:我国近年来茶叶消费量及单价情况

2、按属性划分,口粮茶稳健扩容,礼品茶/原料茶销量有望高速增长

结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及Euromonitor数据,2019年我国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销量分别占比约为9.5%/30.8%/59.67%,从趋势上来看,2014-2019年礼品茶2014-2019年礼品茶/口粮茶/原料茶销量CAGR分别6.33%/1.96%/6.92%。展望未来,当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相比于主要茶叶消费大国依旧具备广阔的提升空间。总结而言,社交属性强化拓宽助力礼品茶放量,消费者健康/提神功能需求边际提升刺激口粮茶销量提升,下游衍生行业的发展助推原料茶销量增长,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到2023年中国茶叶消费量有望提升至251万吨,2019-2023年4年销量CAGR将达到5.06%。

三、茶叶价格走势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我国茶叶单价从2014年的104.3元/kg逐步抬升至2019年的133.0元/kg,5年CAGR达到4.98%;按可比口径看,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单价仅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42%/46%/19%,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商业模式粗放造成上游经济效益低下:基于主要茶叶市场参与者仍然以农产品思维经营茶叶,当前上游茶农经济效益相当低下,从出口数据看,2019年中国出口茶叶36.7万吨,出口金额139.23亿元,换算下来出口茶叶吨价仅为38.0元/kg,我们假设农户的卖出价即为出口茶叶吨价,同时根据农业部数据,我国每户茶农拥有1亩茶园,2019年每亩茶园产量60.75kg,换算下来2019年每户茶农年收入仅为2307元,而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6021元,假设每户农民家庭2个农户,那么2019年平均每户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2042元,显著高于每户茶农的年收入水平。

四、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统计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总数接近7万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而其中的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业内流传的“7 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更是折射出我国茶叶行业面临国际巨头时的无奈,以及社会对诞生本土大型品牌企业的渴望。结合Euromonitor以及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行业CR5仅为3.7%,CR10仅为5.1%,远低于同期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水平(2019年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茶叶CR5分别达到42%/74%/35%,基本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从趋势上看,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边际趋于分散,CR5由2016年的3.9%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3.7%,其中行业龙头大益茶的市占率更是从2016年的2.3%逐年下滑至2019年的1.5%,即将上市的中国茶叶市占率则从2016年的0.51%逐渐提升至2019年的0.76%。

图表 16:中国大陆茶行业集中度相比于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三节 行业市场前景

一、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端礼品茶销量将有望持续增长

尽管2013-2015年受到三公消费限制的冲击,礼品茶销量有所下滑,但是从2016年开始,随着货币政策放松以及地产财富效应显现,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升级带动下礼品茶消费结构出现变化:个人/商务消费的增长有效承接了政务消费的下滑,助推了整体礼品茶销量的扩容;因此,2014-2019年礼品茶行业销量呈现出前降后升的趋势:2014/2015年分别同比-5.8%/-13.6%,2016-2019年分别同比+16.4%/+13.3%/+9.2%/+9.3%。展望未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基于茶叶拥有接近5000年的文化底蕴积淀,可以很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追求需求,高端礼品茶销量将有望持续增长。

二、口粮茶销量预计会延续过去稳健扩容的趋势。

健康/功能属性是口粮茶扩容背后的两大支撑力。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受教育程度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对于饮食健康化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城镇化率提升同样带动生活节奏加快,居民对于具备提神的功能性饮品日益青睐。在此背景下,兼具健康属性及提神功能的茶叶销量持续提升,根据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我国饮茶人口由2011年的4.43亿人持续攀升至2018年的4.90亿人,7年CAGR达到1.5%,从销量数据上看,我国口粮茶销量由2014年的57.63万吨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63.50万吨,5年CAGR为1.96%。展望未来,从需求端来看,基于城镇化率/受教育程度带动认知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消费者对于饮食健康属性的重视边际提升;同时在城镇化率提升带动下整体生活节奏加快,具备提神功能性的食品饮料愈加得到推崇。而从供给端来看,茶叶正是少数兼具健康化及提神功效的饮品,因此我们认为口粮茶销量依旧会延续过去稳健扩容的趋势。

三、未来绿茶依旧将占据茶叶的消费主导地位,而黑茶与白茶也将逐渐兴起。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从销量角度看,2014-2019年绿茶主流地位愈发稳固,销量占比由2014年的53.10%提升至2019年的58.94%,5年销量增速达到7.39%,略高于行业整体增速,而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和白茶5年销量CAGR分别达到25.87%/21.39%,引领了整体行业销量的增长,占比也因此分别提升9.17/1.05pct,黑茶销量的攀升主要归因于普洱茶越陈越香/保质期长的特质逐渐被市场所认知接受;归因于2017年随着白茶标准的修改,标准化发展下,白茶消费逐渐兴起,标准化这点也为其他茶叶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9年乌龙茶销量CAGR仅为1.57%,较2001-2011年10年黄金时期销量CAGR达到14%的水准相去甚远,主因是2010年前后以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供不应求背景下,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食品安全凸显,从而使其逐渐被消费者所摒弃。展望未来,基于文化积淀+口粮茶属性满足大多数消费者,未来绿茶依旧将占据茶叶的消费主导地位,而黑茶与白茶也将逐渐兴起,总体呈现“绿肥黑白兴乌龙衰”的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