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殓亡者,以慰其灵——简介腰坑葬
2022-04-27 14:41:38热度:113°C
2022-04-27 14:41:38热度:113°C
腰坑葬,是一种独特的葬俗,笔者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拟以个人浅见对腰坑墓这一葬俗及学者们对其进行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腰坑,是指在墓室底部靠近中央处(一般为死者腰部)挖的一个小坑,内有殉狗、殉人或有陶器、青铜器、玉器等陪葬器物,考古工作中将有腰坑这一遗迹现象的墓葬称为“腰坑墓”。在“腰坑”一词出现之前,一般将墓葬中死者腰部周围以下的土坑称为“长方形小坎”或“土坎”。腰坑的正式命名出自石璋如先生的解释:“腰坑系本地的土名,因为正在骸骨的腰下,故叫腰坑。”
腰坑葬这一葬俗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广泛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战国以后逐渐在黄河流域消失而在长江流域仍较为流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长期流行直到近现代仍可见。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史前腰坑墓发现数量较少,分布中心大约在豫西南、鄂西北及其附近地区,但分布范围较广。目前所见最早的腰坑墓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的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除此之外,河南尉氏椅马圈遗址、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湖北秭归旧州河遗址、湖北房县七里河遗址、甘肃永登蒋家坪遗址、广东封开鹿尾村遗址等地也发现有时间、数量各不相同的史前时代腰坑墓。
史前时期的腰坑葬一个显著特征是腰坑内往往放置瓮棺,部分瓮棺内有婴幼儿或少儿,某些瓮棺内的骨骼呈粉末状。学者们对这一时期腰坑墓的功能及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推测瓮棺中的婴儿与墓主有血缘关系,且这种现象与古人的亲人合葬及婴儿转生观念有关。部分学者推测女性墓主人系难产而死,于是原始人类按照婴儿从母体出生时的部位,特地在女性墓主生殖器部位挖掘腰坑,将婴儿葬入其中,寄托着使母子永不分离、让婴儿回到母体且再次顺利降生的美好愿望。然而并非所有埋葬有瓮棺的腰坑墓墓主均为女性,考古发现的史前腰坑墓中部分墓主为男性,还有部分墓主性别无法鉴定,且某些腰坑墓为二次合葬。于是武汉大学李英华教授认为,这一葬俗最初的出现与女性分娩难产有关,随后演变为将夭折的婴儿与父亲或母亲合葬的特定习俗。目前,若能成功提取婴幼儿骨骸古DNA,则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古DNA比对研究确认其与成年女性墓主是否为母子关系;但当墓主为成年男性时,确认父系遗传关系的的古DNA研究尚有一定难度。可以想见,当古DNA研究技术更加成熟后,我们对于史前腰坑葬的功能与内涵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史前时期腰坑葬另一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将瓮棺上部作盖的器皿敲击出一小孔,相关解释一般认为此现象属于原始宗教信仰的体现,这一小孔是死者灵魂进出的通道。据民族学材料,云南部分地区少数民族认为人的肉体死亡后精神仍然存在,于是他们将死者的骨灰置于留有小孔的布袋或陶罐中,以便灵魂能够自由出入。夏商时期的墓葬之内普遍出现了腰坑的设置,以商晚期的殷墟时期为最盛。腰坑墓在早商已有发现,年代最早的是在偃师商城发掘的T55M68,报告推断其年代为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二期晚段。随后,在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遗址中腰坑墓的发现不断增多,以郑州商城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为例,前者发现的腰坑墓占墓葬总数的50%,而后者高达80%以上。到了晚商时期,腰坑葬俗已经极为流行,以殷墟遗址为代表,带腰坑的墓葬占发掘总数的比例为50%~70%,这一时期,腰坑成了商墓的典型特征。
夏商时期的墓葬之内普遍出现了腰坑的设置,以商晚期的殷墟时期为最盛。腰坑墓在早商已有发现,年代最早的是在偃师商城发掘的T55M68,报告推断其年代为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二期晚段。随后,在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遗址中腰坑墓的发现不断增多,以郑州商城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为例,前者发现的腰坑墓占墓葬总数的50%,而后者高达80%以上。到了晚商时期,腰坑葬俗已经极为流行,以殷墟遗址为代表,带腰坑的墓葬占发掘总数的比例为50%~70%,这一时期,腰坑成了商墓的典型特征。此外,还有学者推测腰坑与风水有关,“古人重风水学说,认为埋藏死者要寻找和利用有生机的地气,以利于死者重生。也就是乘生气,而生气‘见风则散,遇水才止’,古人便力求其不散。而狗恰恰具有宁风的作用,‘祭风曰磔’,郭璞注‘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风’。”
周文化受商文化影响很大,周人最初是没有腰坑葬俗的,周取代商后,基本直接承袭了商代的埋葬制度,也继承了商人在墓葬中设置腰坑的习俗。这一点从已发掘的先周早、中期周人墓葬中即可看出,西周大型墓葬中大多没有腰坑,表明腰坑之制并不是姬周贵族的传统。周人墓葬中腰坑的设置不如商代晚期那样普遍,且腰坑之内放置物品的情况发生了一定变化。相较商代,周代腰坑殉人的现象减少,但腰坑的祭祀功能延续了下来,腰坑中出现殉羊等其它动物,且在山东地区的周代墓葬腰坑中发现有放置豆的现象,豆是古代的一种礼器,常在祭祀时盛放祭品,由此可推知,腰坑内放置豆应为祭祀之用。西周中后期开始,自殷商沿袭下来的腰坑墓葬俗开始衰减,腰坑的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储藏功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有学者根据腰坑中未见随葬品这一现象推测,腰坑的功能出现了“蜕化”,考虑到谷物等食物遗存不易保存,笔者认为腰坑中未见随葬品可能是因为下葬时埋入的是谷物或其它食物,新鲜的食物埋入地下不久便会腐朽,难以保存至今。夏商至西周,腰坑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腰坑墓数量锐减直至消失。周代,南方地区腰坑葬逐渐流行,岭南地区腰坑墓的流行从西周早期持续到东汉早、中期;西南地区除西藏外,直至近现代仍可见腰坑墓的踪迹。南方地区腰坑墓殉人现象较少,多殉狗或其它动物,随葬青铜器、玉器、陶器及谷物等,其功能当以祭祀和储藏为主。据民族学材料,近现代我国云南白族人的丧葬习俗中,仍有在安葬死者时于墓穴正中部挖一小坑放置一陶罐的习俗。笔者为云南大理人,向数位白族长辈与老者请教时得知大理地区的现代白族人已不再沿用这一习俗。据笔者了解,云南祥云县鹿鸣乡及周边不少地区在房屋动工之前要在居住面下埋“五宝”(稻米、绿豆、高粱、小麦、茶叶、盐)、银器、一个鸭蛋,原因是“要压制地脉,以免家宅不宁”;选定墓地后要在墓穴旁挖一坑,坑内埋藏殉鸡。以上两种行为都称为“定土”,为的是祭祀神灵(尤其“地灵”“土地神”),从而实现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与学者对商周时期为“宁风”而在腰坑中殉狗的说法不谋而合。
对于商周时期与史前时期的腰坑葬是否有传承关系,学界尚未得出明确结论。部分学者主张,虽然商周时期与史前时期的腰坑在形式上颇为相似,但从时间上看,史前各地区所见腰坑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文化传统并延续下来,时间上存在“缺环”;从地域上看,史前腰坑缺乏影响商人腰坑的必要空间条件;从文化内涵及功能上看,商人腰坑葬与史前腰坑葬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商人腰坑葬与史前腰坑葬应该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二者并非源与流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腰坑葬是商周时期腰坑葬的起源,前者对后者产生了直接影响。笔者看来,就腰坑葬这一葬制本身的形式来看,二者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虽然空间上有一定距离,但不能完全否定地域间存在文化交流。且腰坑葬是一种丧葬观念,体现出一定时期人们的丧葬观念和文化心理,正如文章标题所言,“盛殓亡者,以慰其灵”,腰坑葬一定程度体现出生者对死者的美好祝愿,价值取向不同,自然具体功能会有所不同,但照顾、祝愿亡者的心理别无二致。因此,想要得出确切结论,需要分析更多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腰坑葬这一葬俗,尤其商周时期的腰坑葬,对研究文化的发展演化、交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腰坑葬功能的演变反映了丧葬观念由祭祀性到实用性的转变,从更深层次来说,腰坑功能的演变反映出商人和周人丧葬观念的差异,即商人迷信鬼神、热衷祭祀,而周人的丧葬观念则更加务实。其次,腰坑的时空分布反映了商文化的影响力,腰坑作为商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分布折射出商文化的分布范围和殷人的活动区域以及商文化的影响力大小。再次,商文化腰坑葬葬俗能反映秦族的起源,据研究,秦人贵族的腰坑葬俗和商文化中商人的腰坑葬有一定的关联,商文化中的腰坑葬葬俗能为秦族的起源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值得一提的还有根据对山东地区、岭南地区、西南地区腰坑葬的研究,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同根同源的文化传统。
笔者才疏学浅、阅读资料有限,若有疏忽错漏之处,望方家斧正。参考文献:
[1] 张燕.商周腰坑墓比较研究[C].山西大学,2019.
[2] 郭志委.史前时期腰坑葬俗试析[J].考古,2014,(06):56-63.
[3] 李英华.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腰坑与瓮棺[J].江汉考古,2010,(01):55-64.
[4] 周艳明.高家堡戈国墓地葬俗浅析[J].学理论,2010,(03):59-60.
[5] 杨华.论黄河流域先秦时期腰坑墓葬俗文化——兼说与长江流域同类墓葬俗的关系[J].华夏考古,2008,(01):60-72+95.
[6] 王志友.商周时期的腰坑葬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79-83+120.
[7] 路国权.西周时期泾河流域的腰坑墓与秦族起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5):1-8.
[8] 高士荣.试论秦人早期丧葬习俗[J].兰州学刊,2016,(11):79-84.
[9] 曾宝栋;杨杨.浅谈商周时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和意义[J].殷都学刊,2017,38(03):12-17.
[10] 洪德善.岭南腰坑葬及其族属研究[J].四川文物,2010,(04):63-73.
[11] 李婷.王朝更迭、族群心理与考古学文化变迁——对山东地区商周腰坑葬俗的考古学观察[J].焦作大学学报,2015,29(02):144-146.
[12] 张庆久;杨华.从腰坑葬俗的延传轨迹看东夷—华夏文明的融合过程——兼论周代山东地区腰坑葬俗[J].文物世界,2008,(03):25-32.
[13] 张庆久.山东地区商代腰坑墓葬俗探讨[J].四川文物,2008,(01):54-58.
[14]张庆久;杨华.山东地区周代腰坑墓葬考古研究[J].中国历史文物,2008,(02):43-51.
[15] 郭亮.陕西地区腰坑葬俗研究[J].东南文化,2007,(05):24-32.
[16] 杨华.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44-53+66.
[17] 杨华.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38-46.
亲们~
百草园长期对外征稿哦~
在回复
‘我要投稿’
即可得到相关说明
亲爱的同学们
请拿起你的妙笔
撰写华章!
文编|透骨草
网编|迷榖草
责编|天云草
图片来自互联网
百草园杂志社
号:baicaoyuan-sxu
微博:山西大学百草园杂志社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