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抖和低温等炒茶致半生不熟,使茶内霉的根源

2022-04-26 02:18:12热度:119°C

普洱茶的存放要保障品质,首先不能内霉,其次才是避免因潮湿而致外霉。那就不仅必须高温炒熟,而且水要散透,揉茶要透,揉后要抖散,干燥也要透。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要求把茶炒成半生不熟,或者要求低温炒茶,也是皮熟心不熟。由于炒茶半生不熟,揉制时对半生的梗条和蒂头内心挤压不到位,晾晒干燥过程中,梗条和蒂头内心不容易干透,遗留超标的水分,使茶极易产生内霉。而且表熟心不熟的新茶饮用更伤身。今红汤霉茶遍地,市场面临滞销。

炒茶,传统要求是炒为正熟,并且尽力炒均匀,从叶片到梗条的色泽基本一致。炒熟的优势,一是使茶梗变柔软,揉制过程不易使之断碎。二是揉制时对柔软的茶梗内部容易受挤压到位,破坏它的水脉,不仅挤压出部分水分,而且使内部其它水分容易散出。三是破坏内部水脉以后,让外部水分渗入方便,容易冲泡出茶汁汤液。炒均匀,色泽基本一致,是使茶的气味和滋味一致性,避免杂味。如果钞青半生不熟,揉制时就难于正常地对其梗条内心挤压到位,干燥也就难于干透,使茶体最易在暗中产生不易察觉的内霉!

炒青操作,前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抛抖,抛抖会使茶受热产生的水蒸汽过早地散尽,使茶体尚未熟透就因水分散干而焦煳,不得不把半生不熟的茶提前出锅,降低茶体炒青品质。因而,从鲜茶入锅到茶几乎全部熟透以前,必须在有群体性持续爆鸣声的适度高温下,按茶在锅里位置分出顺序,以三个基本步骤依序操作。把锅内的茶从人到锅壁依序分为尾、腹、首三部分。处于锅内最低面周围,量最多的范围为“腹”,靠往最前方锅斜壁的部分为“首”,靠近人体的部分为“尾”。每个操作规程轮回,先尽可能将“腹”部的茶如数按“底朝天”要求,翻越过“首”部上方空闲锅壁,再用尽量张开四指双掌压着锅斜壁的茶面,指尖勾住茶顶部,让茶擦着锅壁,将茶从顶部压擦推回人前,然后把“尾”部茶也按“底朝天”翻扔到对面空闲的锅壁。尽量避免抛抖地,将此“三步骤”组成的规程循环重复进行,充分保留和利用高温蒸汽配合锅底热量杀青到茶熟。然后把操作反过来,拼尽全力迅速抛、抖,把茶体内浸出到表面的水气散干,直到茶体互不粘黏,相互分离,群体疏松如棉絮“发泡”(膨胀),香气喷溢,才出锅。这样,揉制过程不易使茶体相互粘黏和裹得太紧结。揉毕摊晾抖散和回松也容易,晾晒干燥也更快、更及时,茶的初制品质也固然更高。这就是笔者在《古六大茶山史考》的“初制工艺”中“炒青”工序里所述的“一压二擦,三翻四抖”和“先慢渐快,后飞速”的具体要领。其中,抛抖散发水气,也是个既需要体力和耐力,又需要高超熟练技巧的必要环节的工序。

揉茶的目的有四,一是辅助性对叶片进行造形。此外就是上述所提到的,挤压破坏茶梗水脉,不但挤出部分水分,而且使其它水分容易散发出来。同时使茶体容易冲泡出滋味。因而,揉茶必须揉透,尽量挤压出叶片尤其是梗条内部的汁液。但是,又不宜将茶体揉烂脱皮膜,需让茶体外表面皮膜尽可能保持完好。所以揉茶用力不可偏重,必须掌握适度,使之损内而不伤外。

注意:笔者的《古六大茶山史考·影响茶制的因素》中所述的“揉茶须保持顺向或反向定揉”,是针对胶质物不高,粘黏性不强的食用茶而论的。今针对内含胶质物较高,粘黏性强的瓜芦及其杂种,则定向揉透以后,最好再反向揉几转,使之裹条稍有回松,避免叶片裹紧密,便于散水 ,易于干燥透。

揉透完毕以后,还要适当抛散或抖摔,既防止不同芽条或叶片粘合和相裹,又防止同叶片裹得过于紧结,将水分窝藏其中散不出来,使后续干燥难于及时而透彻,避免或减轻内霉。

经过揉制的茶黄,必须再以“晒干”为主,以适温烘干或约25摄氏度上下常温晾干为辅,使它干燥到位。茶黄晾晒前的匀摊过程必须充分抖散,摊开面应尽量薄而均匀。晾晒时机主要是上午9时至下午6时之间,每整日仅约九小时,梗和叶都基本达到干脆。所以众茶农甚至茶商都以为,它已经干透。其实,它仅是表面上基本干透,实际并未干透,尤其所带的老梗、老叶和蒂头,所以集装到袋子里面约六七天,就会出现怪异气味。要它真正达到干透,至少需两个整天的烈日曝晒,那还不能摊厚。同时,晾晒约四小时后,理应反翻一遍,使之“底朝天”,也就是让表面朝下,底部朝上受晒。有人认为这会使条索弯曲,这实际是无关紧要的表面形态,不是内在品质。茶是饮品,内质的优劣重于表面形态,宁肯优先保障内在品质,忽略形态。除了晒干,其次最好就是约38摄氏度上下空气烘干。有人认为炒青普洱茶不宜用烘干方式干燥,其实不然。通过升高室内空气气温度的方式,将茶黄烘干,会干燥得比常温晾干更及时,也会干燥得更透彻,而且也不会像绿茶的烘焙,不会失其自然性。在透光篷内晾晒的干燥途径,有阳光还可行,没有阳光就无法及时干燥,更无法及时干透。只要约四十二小时内未基本干透,前几道汤水就会浑浊,而且集装到袋子里也更易产生异味。就因为众茶农和茶商都误以为自己的散茶已经干透,但实际并未干透,甚至多数茶农和茶商误以为必须在茶内部保留些水份,这实际是多余而且是错误的,超标的水分就导致内霉。因为炒青晒干茶的自然度很高,从空气中吸收返水力很强,只需担心内含水份超标受潮,根本无须担心过度干燥而内部缺乏水份。许多饼茶,比如昆明仓储的茶带潮闷味,甚至带霉臭味,就是茶体内部水份超标,引发内霉所致,并非由储存外部环境潮湿引起的潮闷和外霉,与茶饼储藏的外在环境因素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