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罐茶在茶行业的表现?
2022-04-22 15:29:51热度:141°C
2022-04-22 15:29:51热度:141°C
(我错了,我忘记了E人E本……)
朋友是某高端商场招商部人员,某品牌小罐茶正在努力入驻这家商场。于是送了不少产品给朋友的部门。朋友不喝茶,所以拿自己的份送我们几个喝茶的。
简单来说,包装精致,干净卫生。但是品质嘛,还真对不起价格呢,喝起来口感香气真是非常一般……就是拿中档的茶叶包装一下卖顶级的价格……一种营销的新概念,我估计炒起来前就要熄火了。毕竟这种包装技术,不值钱。抽真空充氮气,薯片不都是这么包装的吗?一罐薯片几个钱?用在包装上才几个钱,可乐都是铝罐,包装值钱吗?
以及说一下茶叶保存的问题。白茶跟普洱这种需要陈化的茶叶充氮气就无法继续陈化了。所以小罐充氮气没什么意义。那么绿茶,铁观音,乌龙一类呢?我个人喝茶习惯是春天买2两明前龙井,2两四川竹叶青。喝到六月份下旬茉莉花茶上市,再买半斤喝到秋天乌龙,铁观音上市。冬天喝红茶,普洱。根据个人的习惯来说茶叶无需特别好的保鲜保存技术,在茶叶产生陈化前早早就喝完了。除非你买回家放好久才想起来喝,不然要保鲜那么久干嘛?
噱头再多,也骗不过喝茶的人的舌头。
想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凡勃伦效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类似的定价问题~
如果问任何一个人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怎么买呢?你购物的原则是什么?我想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我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事实上,很多时候你的答案跟你真正的选择其实是相悖而行的。
先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能够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凡勃伦效应。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弟子,给他的弟子拿了一块石头,让他到菜市场把这块石头卖掉,这个石头看起来挺大的,而且还很漂亮。但是师父交代:「你只需要尝试着卖掉它,但不要真的卖掉它,然后你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多听听价格。」
于是弟子就拿这块石头到菜市场去了。有些人看石头好看,觉得可以当小摆件,也有些人觉得可以买回去给孩子玩,还有些人觉得可以当秤砣。弟子在菜市场待了一个上午,中午到了他就把石头带回来,告诉师父,大家开了价格大概几块钱,顶多一二十块钱。然后师父告诉他不要急,明天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到那去摆一摆。
于是那个人又拿这个石头到黄金市场上摆了一个上午,那天上午结束了之后,他非常开心地告诉师父:「天呢,在黄金市场上竟然有人开出了1000元要买这块石头,但是师父交代我不要卖了,所以我又带回来。」徒弟乐坏了,一块石头,竟然有人开 1000 元!「不要急啊,明天你把这个石头带到珠宝市场,你在去那儿摆摊吧。但是记住,低于 50 万元不要卖掉。」 于是第二天徒弟就拿了个石头到珠宝市场当中去买,有人慢慢的给他开价 5 万元,他不卖;有人慢慢的给他开价 10 万,他依然不卖;慢慢的有二十万三十万,最后快到中午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人给他开了 50 万元,他心里面想,这些人都疯了, 50 万元买了一块破石头。回去非常开心的告诉师父,石头卖了 50 万元。
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能够让我们悟出一些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经济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叫作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简单理解就是价格定得越高有可能越畅销。
你喜欢的不是物美价廉,你明明知道
当时看到这个广告,隐约觉得和8848的套路有点像,上网一搜,果然是一家公司。
增补
现在关于小罐茶话题的探讨,明显有了流派划分。
一派是邹粉团,认为小罐茶茶质不佳,此茶与邹无关。简称A派
一派是小罐茶真爱粉,认为小罐茶品质优异,此茶就是邹做的。简称B派。
还有我,认为此茶茶质不会好,且此茶必然与邹有关。由此为上述两派围殴构陷,自然在所难免。不过反正有拉黑,眼不见为净o(╯□╰)o
当然,还有各路围观群众~~~~
对于此茶品质,我最初的答案已有探讨,后续又增加了对其包装形式(未充氮密封铝罐)必然不利于普洱的理由阐述。最近看到有B派人士提供了一份“客观测评”
知乎专栏可见作者对小罐茶熟普“金芽多”还是颇为赞赏的,可惜立论与对比对象均有问题:
1、普洱熟茶渥堆完成后会根据嫩度分级,实际上各级别里滞销程度最高的,就是嫩度最高的宫廷普洱(纯芽头,这个农重金土豪名字是邹之后的某任厂长起的,与邹无关)……真正将这些滞销货拯救的,是近年来兴起的桔普、柑普、陈皮普之类(空间狭小,青壮料和粗老料难以填充)。
2、邹在小罐茶的官方视频广告中亲口声称茶叶是“名山茶、古树茶”(未标注具体山头),此篇测评亦有提及,可惜这还是硬伤。
①大厂出身本身就意味着对古树的排斥。大厂时代国营厂茶品基本都已小树茶(台地为主)为原料,古树茶甚至被禁止收购。后来如99绿大树(实际为2000年生产)这样的古树茶(实为混采)茶品,则是出现于后邹氏时代,与其无关。
所以任何大厂出身的制茶者,宣称精擅制作古树茶的,都理应予以怀疑。当然,不能排除离厂后背离大厂制茶理念的可能。现在的勐海厂都于此前开始收购几十块一公斤的“古树茶”了o(╯□╰)o
②当年台地茶之所以能够力压古树茶成为当时高档的制茶原料,除了历史的荒唐,还有就是台地茶原料在外形上确实可以碾压粗枝大叶的古树茶。在当时以绿茶尚鲜嫩的审美观点主导的茶业整体环境下,台地茶自然会受到重视。古树茶在价格上反超已然是2003年的事。
依照这位评测者提供的图片,这种细嫩度基本不可能时古树茶,反而是大厂体系最为喜爱与擅长的台地茶的可能性极高。
至于评测者所言“古树芽头做成熟茶,茶毫就会变成图中的样子了”,我只能说,贵司内培质量亟待提高o(╯□╰)o
③这篇评测采用的对比样本是不知名迷你熟沱,由此评测者宣称的其为“入门级的一款普通的熟普”这句显然就无法成立。
关于普洱茶的迷你紧压形制,以前在其它问题里曾有详述,在此简单阐述。普洱茶企生产此类迷你形制紧压普洱茶,采用的基本都是碎料、副茶甚至“扫地茶”,也就是说,此类茶品,基本都是级外茶品,是坊间销售茶品中最为低端者,连入门的程度都无法达到。
至于这位评测者讲此茶与一贯不遗余力宣扬自己高贵身份的小罐茶进行对比的行为,就如同从街边的成都小吃后厨硬拉出一位厨子,与另一位“宣称”自己是米其林主厨的进行厨艺PK一样荒唐。赢了,露脸不?
3、后续评测无需多言,一则我对品质的合理推测最初的答案已有言明,二来这种低茶水比的泡茶出现此类茶汤表现并不稀奇,实际上低茶水比冲泡是许多无良普洱业者在为消费者冲泡样品时惯用的伎俩(茶汤易清透,茶汤易清甜且降低可能出现的异杂味浓度,同时配合快进快出,增加所谓茶品“耐泡度”),并不能合理表现茶品本质。至于那个迷你沱的表现,你又能指望它茶什么呢?赢了,露脸不?
4、从叶底表现上可以看出小罐茶熟普的发酵度偏向于轻发酵,而对比茶品的叶底充分表现出这个级别茶品的应有品质,如是而已。
此篇评测一出,立刻迎来三位路过群众的赞赏,可惜行文太过应付不用心,仨ID也都是仅仅为了这个问题而生的崭新ID,只能说在配合上B派内部尚有待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实在堪忧。
而这篇评测的作者,在我发布了上述内容后作出了完全不意外的反应:
国家标准、真实历史都可以成为这些人手里的玩物,果真与小罐茶资本的精神是高度统一的。自然而然的,这些人士“靠什么吃饭”,也就呼之欲出了。
说起来A派B派八成以上的ID,都是“崭新”出现的ID所关注的也仅仅只限于这个话题以及相关话题。同时A派的关注链条又与新境系高度重合,颇为值得玩味。(关于新境系,详见
异度陈香这款茶到底好在哪里? - 普洱茶 - 知乎)
至于价格本身,我认为反而是最不值得讨论的。我一向认为茶叶这非民生必需品,定价权必然归属于厂商。只要资讯正确,一块钱的成本卖出一百万,那是买卖双方的愿打愿挨。真正值得鄙夷的,是对茶品资讯的扭曲、捏造以及下作无耻的宣传手法。此论针对坊间所有茶品。
品质过后,再探讨此茶与邹氏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认同B派,此茶与邹必然有关联。其亲自在小罐茶视频广告中出镜且发言,同时小罐茶的广告在央视以及平媒、机场灯箱等地出现的时间已然不久,说邹对此毫不知情显然是极为荒谬的。合理的推测,是邹与小罐茶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邹氏提供原料与个人形象使用授权给小罐茶使用,同时收取相应费用;而小罐茶的广告攻势,又提升了邹以及其它诸位出镜制茶者的知名度,互惠互利,如是而已。
反观A派除了声嘶力竭的摆出邹氏与此茶无关的态度,并不能提出任何佐证。起码我构思不出一个能够合理解释邹氏对此完全不知情,同时又出镜录制视频广告且对小罐茶后续的广告视而不见的……剧本。
~~~~~~~~~~~~~~~~~~~~~~~~~~~~~~~~~~~~~~~~~~~~~~~~~~~~~~~~~~~
关于小罐茶包装形式及普洱茶仓储的增补内容:
有人提出“熟成到一定程度可以饮用时可以让它不继续氧化的”并依此为小罐茶包装形式(针对普洱)合理的依据。下面就来批驳这种关于普洱茶包装、仓储和转化的“政治正确”式言论。
关于普洱茶,一般常见的形式都是以棉纸、笋壳作为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使得普洱茶与空气能够保持一定的接触,且茶叶周围的空气能够保持一定的更换速率。这种环境恰恰是普洱茶后期仓储转化所需要的——既为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提供了氧气这种必备条件,有避免茶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过度接触导致过度氧化报废,还为茶叶提供了一个既有一定密封同时又并不密闭的仓储环境,十分适合普洱茶的后期转化。
以上是普洱茶一百多年仓储转化积累出的通行经验。
那么,有没有“熟成到一定程度可以饮用时可以让它不继续氧化的”的时候呢?
还真有。不过适用范围极窄——仅限于仓储转化到位的老茶。
有多老呢?
号级茶 陈云号
印级茶 红印
印级茶 小绿印(其处于七子饼时代,但因品质习惯上将其归于印级茶之列)
总有上边这些这么老……
普洱茶转化到上面这些茶品的仓龄(重点实际上是仓储转化状态),一般而言都会被覆以塑料膜,隔绝绝多数空气 。因为这种仓龄的茶品,茶品转化程度极高,茶性基本确定,已然无需停留在大货仓储状态。同时覆膜还可以保存茶品品相,因为这个时代的茶品单价极高。
注:茶叶达到这种状态,是时间与仓储环境的共同结果。老茶基本都是传统港仓,高温高湿相对不通风,茶品转化快。现在主流的干仓仓储,茶品达到这种需要覆膜放缓仓储速度的方法要在仓龄更长的茶品上使用。
不过这种覆膜形式一般在背面打有小孔,使得茶品周围的空气保留微小的周转速度。如此是因为在密闭环境下仓储的茶品,品饮时会有负面体感出现(锁喉、头闷等),具体的负面体感类型、强度甚至感受位置与茶叶密封的具体时间、形式相关。
实际上这种密封带来的负面体感存在于所有茶类。但其与茶品冲泡浓度、茶品加工工艺(过多过强高温制程会一定程度上覆盖因密封造成的负面体感)、品饮者感知敏锐度(重烟酒嗜辣者口感敏锐度相对较低)相关。同时因为普洱茶仓储转化对于空气的需求,以及相对于其它茶品更长的仓储周期,这种负面属性会体现的更为明显。
因此这种所谓“熟成到一定程度可以饮用时可以让它不继续氧化的”是一种政治正确的伪论。它将仅仅适用于老茶的理论拓展到普洱茶全仓龄通用,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回到小罐茶普洱的包装,密闭铝罐显然是不适合普洱茶仓储后期转化的,无论里面是氮气、空气、还是真空都如是。这种密封包装以来会带来上述负面体感(熟茶的单杯克重或许在冲泡时体现不明显),同时这种形制会让茶品后期转化几乎停滞。另,这种密闭形式,一旦含水量不符合标准,几乎一定会发霉——密闭空气量有限,且有一定水分,简直是厌氧菌的天堂。关键在于,这种包装形式要求的安全含水量比传统包装的普洱要低的多,这种形制下含水量降至5%甚至更低方才安全,反之传统形制的包装茶品含水量在8%到9%(生熟茶不同)都还是安全区间。而若要达到5%的含水量,必然要使用高温干燥,而这又是会绝了普洱茶转化预期的手段……
关于含水量可参见:
白茶适合高温干燥吗? - 真的是单大宝的回答 - 知乎此外,小罐茶熟茶罐内茶品并未填充满,这回造成茶品在转运(商家、消费者)过程中,茶叶条索互相摩擦,造成茶叶的条索破碎,结果是茶品冲泡时内质析出过快,且茶汤易混浊(茶叶角质层剥落)。其具体程度会依据茶叶经历的转运时间和颠簸程度而定。小罐茶主打的便携模式使得茶叶在消费者身边从携带到冲泡的时间间隔和经历的颠簸充满不确定性。相对而言,传统包装形制对这种转运颠簸造成的破损的耐受度更高。小罐茶生茶采用迷你沱形制,相对于熟茶的散茶低密度罐装,其对转运颠簸的耐受度更高(茶叶本身磨损不大,紧压茶硬度高),不过茶叶与罐体仍存在活动空间。
因此,小罐茶的包装形制对于普洱茶的品质保存、后期转化都颇为不利,小罐茶普洱的茶品仓龄显然应该尚未达到上述老茶的程度——否则即使它的售价加个零也基本没赚头。那么这种包装形制显然就是一种商业宣传噱头,这种在食品行业屡见不鲜并不高端的包装形式,有害于茶质的当下与将来——虽然这种茶质也没啥子害不害o(╯□╰)o
至于“熟成到一定程度可以饮用时可以让它不继续氧化的”,则是一种不适用于小罐茶的政治正确,提出者的专业程度与仓储经验显然是有所缺失的。
至于采用了这种形制的商家,以及“监制”大师……如果不是专业缺失,那么我认为有理由怀疑其的出发点就是赚快钱。总之除了专业缺失与赚快钱,我想不到其它可能。
~~~~~~~~~~~~~~~~~~~~~~~~~~~~~~~~~~~~~~~~~~~~~~~~~~~~~
关于小罐茶,特别是其普洱茶,或者说邹炳良做的普洱茶,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无法自洽的大BUG。
关于邹氏,在
异度陈香这款茶到底好在哪里? - 真的是单大宝的回答 - 知乎的答案中曾有过简述,同时本题另一位回答者也曾义正言辞的对我的答案进行指责。
既如此,今儿就好好缺缺教养,看看令人尊重的邹老先生究竟哪里值得尊重。
一、国营茶厂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现在稍微有些阅历的人想必都知道。在那个时代在国营厂任职话事人,基本都不是技术官僚出身,而是“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党政干部——这事儿要想装糊涂就得连那个时代的历史全盘推翻,也就是说,历史虚无主义o(╯□╰)o
彼时他和所有位居国营企业话事人一样,需要体现出权威与存在感,也曾进入车间,以其不存在的茶叶专业对工人的生产进行失明指导,然后被工人diang出了车间,从此再未进入车间(信源:老勐海厂工人)。
或许以上是我这资深黑的杜撰,那么除了现在坊间同行流传的各种其在勐海厂期间光辉历史的文案,有谁能找出哪怕一位彼时勐海厂的老员工(生产工人、技术人员而非党政干部)对其专业能力的佐证?具有这种身份的人现在起码有数百位尚且在世,想要反转觉得不难的。
二、在
中粮旗下的中国茶叶出品的各类茶叶品质如何?有推荐的吗 - 真的是单大宝的回答 - 知乎粗略提过,因为省公司积欠下属各茶厂货款,各厂不得不展开多种经营进行自救。当时的下关茶厂冯炎培老厂长就将多种经营搞得有声有色,反观此时的勐海厂,连续亏损——这回绝对无法洗清话事人的责任了。其后的几任厂长也无力挽救勐海厂,各自忙自己的小生意去者,最后勐海厂的改制贱卖,与这段失败的经营绝对脱不开干系——省公司捅出一刀,自救行为反而掏空了勐海厂最后的元气。
这事儿话事人没责任么?还能怪风水不成?只可惜为了顾及老同志的面子,搞了个退休了事,却让有功无过的冯炎培老先生一同“陪退休”。当时国营企业的混乱不消多说,各位应该都不是外宾。
三、当时邹的下台还有一说是因为海潮订单被发现顶替造假,此事严重来看足以让负责人承担刑责。不过当时草草掩盖了事,现今缺乏足够证据,仅做一提。
四、其后这位谦虚低调、令人敬佩的老先生,一次都没参加过勐海厂的历次厂庆,为何?车票太贵?
回到小罐茶,以此产品当下的宣传声势与时间,决计不可能出现其冒充邹氏名头为假茶冠名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是邹氏是小罐茶普洱的供货方,还是邹氏仅仅提供了冠名权供小罐茶使用,这件事都是经由其认可允许的。若是前者,质量就是其脸面,劣质就是打脸;若是后者,这就是这位“令人敬佩”的老先生的德行?
而另一位坚定的邹氏真爱粉回答者,只能咬定茶不是邹做的来为其开脱。可惜,除非归结于灵异事件,否则在当下的商业与法制氛围下,这只能是愚妄的臆想。如若是真的真爱粉,应该报警有人冒充老同志才是o(╯□╰)o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的教养,是尊重值得尊重的,鄙夷应该鄙夷的——而不是如其它家庭,刚好反着教。
对于哀叹“晚节不保”的诸位,我想问问,“早节”在哪?
哪位能将上述一、二、四一一驳斥,也算我真的缺教养了。
勐海厂在当时的环境在能坚持到2004年,已然十分不易,好几位历任勐海厂话事人,不懂专业的有(大有)、将厂内原料转移至自己开设的私营茶厂的有,贪污的有,作风不正的亦有。只能说勐海厂能坚持如此之久,中层人员和基层员工功莫大焉,勐海厂的八字也是够硬。
再来一位现在正在善用晚节的老同志,话说这位老同志最近还在上海茶博会签售这些神茶,有图有真相,且待砸锅人。
看最后一张图,不知我是否又得罪了一位大罗金仙~~~~~~~
另,关于小罐茶的滇红,下面这张图片很说明问题。
任何时代的大厂货都与精致高端无缘,可一入了这小罐罐,再加上冒牌洋公主的加持,想必就是节操满满了o(╯□╰)o
~~~~~~~~
没想到还能看到给冒牌公主洗地的,具体的这个够了
花总:英国王室“特供”茶叶纯属忽悠注:对此人的公主身份质疑,系质疑其并非“英国皇室公主”,其南斯拉夫流亡公主的身份并不能支撑以“英国皇室公主”身份活动(更何况是商业活动),但严格来讲其确实可以冠之以“公主”头衔。严格来说其并非是“冒牌洋公主”,而是“冒牌英国皇室公主”。值得驳斥的,是滇红集团称其为“英国皇室公主”并以之进行商业宣传的行为。在此特为之前的不严谨致歉。
通过搜索此人参与滇红集团的多次商业活动的现场图片,发现现场出现的中英对照背景墙上出现的都是“UK”,因此我认为此人是知道自己明确了解自己在以英国皇室公主和授权代表的身份进行商业活动,因此对其的根本质疑不变。
上一篇 : 大家知道答案茶吗?
下一篇 : 为什么风投愿意投资喜茶 1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