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史话之二云南&中原茶史趣话
2022-04-21 13:50:44热度:104°C
2022-04-21 13:50:44热度:104°C
大山大河与云南茶
商周时期:云南茶叶最早记载始于《华阳国志·巴志》武王伐纣得胜巴蜀子民向朝廷纳贡:“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这时云南茶叶制法类似白茶:采鲜叶晒干。茶逐步在日常生活的越来越重要,从祖先偶尔为之到不可一日无茶,使得祖先逐渐开始了对野生茶树的驯化,栽培/种茶(茶从野生鲜叶驯化成可按时令采摘),茶叶成为可控产品。对于茶叶利用大致是:吃茶,煎茶,点茶,泡茶四个阶段(吃茶阶段是整叶/叶茶利用可以是鲜叶也可以是日晒晒干的,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00年(自汉到初唐)),日常生活对茶饮的依赖逐渐增加,为了改进茶饮口感,方便长期贮藏,新的制茶工艺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发明了饼茶的制作。
武侯壶(武侯壶是根据孔明灯外形设计)
武侯遗种:
中原地区:蜀汉时期(221-263)雅安蒙顶山吴理真人工种茶开始,北魏至西魏(386-551年)之前的四川蒙顶,湖北五峰一带已研饼成沫饮之(魏朝出现了茶叶加工萌芽:鲜叶先做成饼,再晒干/烘干,北魏拓跋珪时期(386年)有史记:蜀鄂间居民制茶成饼烘干,然后捣成碎末,和以水)。
云南地区:据《本草菜部》记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三国时期云南茶叶做菜食,今天勐海章朗一带布朗族还保有做酸菜带去田间地头劳作时解渴提神之用,酸茶和酸菜做法大同小异。225年(建兴三年)武侯军发成都,一路南下5月渡金沙江,七擒七纵孟获后于秋天平定南中诸郡,12月统军回成都。从时间和精力上都只能到达滇中,东地区,滇西南地区尤其滇西南腹地的西双版纳基本不可能到达,且上有澜沧江天险,下有哀牢山屏障(汉武帝史由大理经永昌郡直达印度的博南山道打通,但元江一线尚不通,因此进西双版纳几乎必须沿着哀牢山与无量山间的李仙江走,也即围着哀牢山脉转一个圈来回一趟骑马也至少要接近三个月,版纳地区武侯遗种传说和当时当地地理原因与外界几乎无交流,当地一直停留在原始宗教(信奉祖宗,风,火,雷,电,花草,树木等一切自然为神的原始巫术)为主有关:蜀汉的儒道作为外来新鲜事物,更高层次的文化和宗教代表很快挤压了原始的本土文化宗教,对版纳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并对南征领军人物产生了个人崇拜,把诸葛亮当作了道教儒学的精神象征。这造成诸葛亮在云南不同地区截然不同的认可:滇中,东地区是政治军事人物,而在滇西南诸葛亮更多的是个神话了的无所不能的宗教圣人。“安定后方,以图中原” 的现实原因诸葛亮在南中诸郡发展经济布局和思路是:哀牢山以东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哀牢山以西特别是边远的版纳以茶事为主,这也奠定了武侯遗种和武侯作为古益州郡人精神上茶祖的现实基础(即使今天的普洱茶产区还是武侯南中经济布局的一部分)。
蒸清团茶外形集合
蒸青团茶:
中原地区:唐宋时茶叶在理论和工艺上都有质的飞跃:学术上茶圣陆羽写就《茶经》;茶仙卢仝著有《茶谱》,《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影响至今,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工艺上:唐代创立了蒸青制团茶,宋代把团茶工艺发挥极致——金粉饰面的龙凤团茶(这些就是云南紧压茶的原型(用料,制法,品饮有所区别))。
南诏国古都--巍山
云南地区:唐宋时云南茶叶基本还是加上香辣配料烹煮羹饮,从唐代樊绰《蛮书》∶“茶出银生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同时历史的巧合使得普洱茶在唐宋各次战争中传播:626年李世民登基,627年南诏国创始人细奴罗逃难到蒙舍川——后来的蒙舍诏,(西部乌蛮主要分布在今洱海四围。唐初逐渐发展成为六个部落,即史书上称的“六诏”:蒙舍诏、蒙巂诏、邆睒诏、施浪诏、浪穹诏、越析诏。除越析诏后来发展成纳西族先民的一部分外,其他五个诏是分布在今滇西地区的彝族先民。南诏始祖细奴罗不仅“耕于巍山”,“部众日盛”,还进入了用铸铁制造工具的“铁器时代”。铁质工具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西部乌蛮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标志)。628年松赞干布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且唯一的王朝——吐蕃,至此开始了唐朝,南诏,吐蕃的相互依存,金戈铁马⋯历史过程普洱茶是三雄烹茗的主角。同时南诏把战败部落的大迁徙政策促进了云南本地茶叶品饮习惯的大交流,传播进而互为融合:罐罐茶随着南诏(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不断开疆拓土扩展到:并且不产大叶种茶的滇中,滇东北地区也成了大叶种茶叶的销售区。
同时阁逻凤巧妙利用唐吐纷争在刀光剑影里把大叶种茶叶源源不断的输入吐蕃地界。而吐蕃更是不断南下寻茶为了更加便利的获得云南大叶茶吐蕃大相更是以神州为基地,于677年率兵攻打“西洱河”,占领滇西北地区(678年吐蕃势力进入洱海周边),680年在中甸(今迪庆)木高和维西塔城之间的金沙江上建铁桥来进行茶马互市。(这是世界建桥史上最早的铁桥)唐朝是不仅是中国茶叶学术和理论大发展时代和茶叶输出西域和欧洲的大时代:著名的丝绸之路也是茶马互市大通道。而唐吐之间的百年战争客观上造成了吐蕃的割据,阻断了内地丝绸,茶叶输入西域和欧洲,却使得云南茶叶随着南诏和吐蕃的军事扩张在广袤的西域生根发芽至今西北市场还是多元口味大叶种,小叶种并存(南宋时的南北割据也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继续北上并巩固在西北地区地位的大好时机)。
PS:
1300多年前的初唐时期,丽江西北境的金沙江上曾建有一座宏伟的铁索桥——塔城铁桥。其遗址位于今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塔城村,江对岸为今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因该地为唐代吐蕃设立的神川都督府所在,此桥又名神川铁桥。当时的塔城,也因此称为“铁桥城”闻名中原。
这座古代桥梁为“穴石锢铁”的铁索桥,系吐蕃由其神川都督府向洱海地区扩张时,于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所建。史籍中或说隋代大将史万岁征云南爨氏时所建,或说南诏所建,皆非。历史上此桥又称“吐蕃铁桥”,亦足资证
塔城桥成了云南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塔城也成为茶马互市的繁荣之所。藏族的骏马、山珍、皮货、药材源源不断运到云南,再转运往内地。
云南的茶叶、铁器、四川丝绸,通过这里大批运往西藏等地区。在塔城茶马互市的带动下,丽江的巨甸镇(唐时为巨津州)、丽江古城很快成为藏族同纳西、汉、白等民族贸易的中心,日渐繁华昌盛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塔城很快发展成为战略要地,吐蕃势力扩张到塔城铁桥,并于唐朝天宝十年(公元737年)在铁桥城置都督府。南诏在中央王朝支持下,也将势力发展到塔城,并建塔城关。
遗憾的是,塔城铁桥存世仅一百一十多年,乃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归唐、“苍山盟誓”以绝吐蕃,突袭铁桥城之际毁之。
下一期史话内容是宋明清时期的普洱茶
上图是这个月茶叶小常识有奖竞猜的奖品
上一篇 : 普洱·茶视界丨青春不悔“老鲁寨”茶
下一篇 : 看完这篇文章,成为最了解普洱茶的人,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