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篇民国初年的中国茶业,如何扭转颓势

2022-04-18 18:12:13热度:69°C

进入20世纪,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走向衰落,而印度和日本等国茶叶生产却蒸蒸日上,中国茶界开始反思中国茶业的衰落根由,期望用机械制茶扭转中国茶落后之局面。

清末引进的日本揉茶机

民国初年,在业界一批有识之士促进下,民国政府开始派出茶叶技术人员去国外考察茶叶。1914—1924年先后派出朱文精、葛敬应、胡浩川、陈鉴鹏、陈序鹏等茶业界人士赴日留学并考察茶业发展。通过学习和考察,这些前辈们感悟到,中国茶叶之所以落后,主要是茶叶加工未能采用机器,长期沿袭手工制茶。

20世纪3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就在其 «改良中国茶业刍议»一文中指出: “查近来东西 各国,制造茶叶均利用新式机械,其规模宏大,方法精巧,较之我国,实不啻霄壤之隔”,“我国制茶,以全用手工关系,故速度甚为迟缓。据俞海清君之调查,浙江杭湖两区之茶业,除粗制滥造者外,每担干茶之制工,须20至30工,制造费需30元左右。而查日本纯用机械制造者,每担费用不过10元7、8角,半机械化者亦仅有18元余, 故机械茶不但制品优良,且速度甚快成本减低,得操商业上价廉物美之胜利。我国则反之,无怪其推销之不易也。”

▲吴觉农

由于深感机械化制茶技术发展之紧迫,吴觉农又在其 《世界主要产茶国之茶业》一文中疾呼:“我国尚不积极着手改良 (茶机),将来难免受他国之驱逐,殆无疑义者也.”

1935年,中国又派出吴觉农、柯仲正赴爪哇、锡兰、印度、 日本等国考察茶叶,寻求国茶产、制等发展途径。

正是由于这批有识人士的推动,国内一些茶场、茶厂和茶业改良场开始引进德国、日本等国揉捻机、烘干机和筛分机等,并根据中国茶叶加工特点进行仿制,开始研制茶叶加工机械及手工制茶工具等,用于红、 绿茶加工,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开始艰难起步。

民国初年,中国茶叶炒制仍然依赖手工,甚至连炒茶用的锅灶也与炊事烧饭锅通用,如龙井茶就是采用口径为60cm的农家常用铁锅炒制。到了20世纪20年代,专用的龙井茶炒制用抬灶出现,外壳系采用木料制成的上大下小四方形木框,一面留门,内砌砖灶,上置炒茶锅,可以抬而移动,故名龙井茶抬灶。

30年代,龙井茶的炒制开始使用连灶,它是在抬灶基础上,用砖砌成,5~7灶相连,形似弯月,位置固定。每灶上置一锅,五灶称五星灶,七灶称七星灶。 作业时,一人烧火,每灶一人炒茶。这种形式的连灶,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区甚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龙井茶加工中还普遍使用。

民国时期,黑茶加工也开始在一种特别砌成的七星灶上进行干燥。而一般绿茶杀青使用斜灶,手持木叉翻叶。红茶萎凋多使用篾垫进行日光萎凋,或与发酵一样使用木质框架和竹筐在室内进行萎凋。

红、绿茶等加工中的揉捻,则是在铺有篾片或竹匾的揉捻台面上用手揉或将茶叶灌入袋中用脚踩揉。

老照片中的踩茶

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在安徽省祁门县南乡平里村筹建创建祁门模范种茶场,自行制造了小型揉捻机,用于红茶加工。

1917年,湖南省在安化筹办试验茶场,开始使用机械制茶,绿茶产品的色、香、味都有所改进。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与中央农业实验所汉口商检局租赁宁州种植公司旧址合办茶叶改良场,利用机械,仿制印度红茶,使红茶的色、香、味都有所提高。

1925年,浙江省余杭林牧公司首次引进日本茶叶揉捻机和粗揉机,用于绿茶的加工。

1932年,湖南省安化茶场场长冯绍裘设计出木质揉捻机和 A 型烘干机,试制20余台,工效较人工提高6~7倍。1933年,吴觉农等人参考中外技术资料,改革设计出蒸、炒、揉和干燥四种机械图样,交由上海环 球铁工厂制造,发往部分省茶业试验 (改良)场使用。同年,安徽省祁门茶业改良场引进德国克虏伯式大型揉捻机、日本大成式揉捻机和印度烘干机,用于制造红茶,对提高品 质、节省劳力和提高工效效果均佳。

技术工人在克虏伯茶机前留影

1936年,吴觉农在浙江嵊县 (今嵊州市)三界镇筹建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 (后改称为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并任场长,购置引进一套日本蒸青茶机械,用于改良绿茶杀青工艺技术等,加工高档绿茶,并根据中国绿茶加工特点,进行了制茶机械和手制茶具的试制。同年,福建省福安茶业改良场引进红茶加工机械,从事红茶加工,对福建机制红茶加工技术提高有深刻影响。1942年,时任福安茶业改良场场 长的张天福,自行设计制造出918型木质揉捻机,为当地茶农所采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茶界知名人士范和钧先生为首的一批技术人员,经香港、印度、缅甸进入云南省勐海,在佛海 (今勐海)筹建勐海实验茶厂范和钧先生任厂长,引进克虏伯式揉捻机、杰克逊式烘干机和茶叶精制设备,加工滇红工夫茶,金毫显露,条索紧结,味鲜浓醇,品质极佳。

南糯山茶厂遗留下的揉茶机

湖南省安化茶厂黄本鸿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捞筛机、轧茶机、抖筛机、脚踏撞筛机及拼堆机,用于红茶精制加工。

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胜利,民国上海市政府对日本经营的茶叶精制厂进行接收,并对茶叶精制机械进行标卖,杭州春茂协记茶行郑志新等闻讯赴沪向中央信托局投标,购得铁木结构的大小圆筛机、抖筛机、吸风式风力选别机、单动炒锅机、八角滚筒机等茶叶精制机械,用于该行的茶叶精制加工。与此同时,上海汪裕泰茶庄在杭州四宜路开设茶叶加工厂,向上海祥泰机器厂定制了仿制台湾省的茶叶精制机械,并聘请上海江西帮技工,来杭执掌和指导使用。

汪裕泰茶号旧照

据吴觉农所著《茶经述评》书载,民国35年(1946)他在杭州创办杭州之江制茶厂,从台湾省购置一套茶叶精制机械,包括单动炒锅机、八角滚简机、斜式抖筛机、平面圆筛机、吸风式风力选别机、细胞式切茶机等,还对上述机械进行了仿制,用于红、绿茶的精制加工。

1947年,上海兴华茶叶公司购置台湾省制造的茶叶园筛机、抖筛机、拣梗机、风力选别机和切茶机等茶叶精制加工机械,并配套使用当时上海试制生产的双锅炒茶机,在浙江杭州长明寺巷开办之江茶厂,开展制茶机械的配套试用,精制加工绿茶,显示机械制茶之优越。这说明当时大陆茶界对机械制茶已相当重视,同时也说明台湾省的茶叶机械、特别是茶叶精制机械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正是上述机械的引进和使用,使木质人力茶叶揉捻机、手摇茶叶杀青机、脚踏木质茶叶筛分机、滚筒炒茶机等简易制茶机具在浙江等茶区相继出现,并应用于红、绿茶加工。特别是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研制的手推揉捻机、发酵器、干燥器、烘笼等机具,在红茶加工中推广试用更是获得茶区认可,该所《二十八年(1939)度工作报告》中称:“温州茶区各茶厂与合作社制茶用具,经本所平阳推广区指导改良,收效颇宏,其在本年新成立者,及大多由本所人员直接指导制就。”

综上所述,在大批茶业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机械已开始起步,然而就整个茶叶加工而言,仍基本处于手工作业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仅供学习使用。当如发现本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