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万叠,寸心远--记我认识的第一把紫砂壶

2022-04-17 19:45:17热度:82°C

一个人,迟早会经历一次极大的改变。这改变也许是邂逅一个人,随眼波流转,浅笑蔓延;也许是笃定一段情,任春风暮野,霍然心动。而我,三十年走在蠡水河畔寻找,看层云万叠,深深痴迷于紫砂,情愿浸润在质朴的泥土里,用半生度量传统文化的嶙峋一角。常常有人问我为何做这样的改变?我笑而不语。今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午后,我想解开这个深藏了快40年的秘密。

本文作者 汲志斌

说来那是1982年年底的事了,那时我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供销社基层的日杂仓库工作。我作为仓库领导需要值夜班,有时就想看看电视,当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的,即便是黑白电视,也没几家能买得起。当全城空巷地在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时候,我着了迷似的到了一个老师傅家。记得他是公私合营过来的老日杂,为人谦和,总是笑眯眯地,很好接触。那时他家有一台黑白电视,为了看《霍元甲》,我们便主动到了他家,他总是很热情地给我们沏一壶花茶,当时我看那茶壶壶身笔挺、壶嘴刚劲,有着古铜色的皮壳,包浆温润,铜把被磨得锃亮,是一个老物件了。后来跟老师傅聊天,我才知道那把壶叫洋桶壶。也就是那把壶,撬开了我最初探索紫砂的欲望。后来,在我从事紫砂行业的很多年后,我还惦记着这把壶。因为老师傅已经过世了,我和他的子女相处得特别好,他们又是我的部下,所以多少年来,我几次想用钱把它买回来或者用几把壶把它换回来,都难以开口。一来我是他的领导,有向下属讨要之嫌;二来那是老人家的遗物,我不可以夺了后辈对老师傅的念想,思量很久,我也就渐渐放弃了拥有它的念头,但是这把壶至今在我心中依然是完整地存在。也许真的就是因为人生初见,爱而不得,它是我认知的第一把紫砂壶。

汲古斋藏品 《洋桶壶》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时候,也许爱而不得才让人久久难忘。这种焦渴,就像远行者对故乡的依恋,流浪者对离散亲人的查访。紫砂的魔力,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生僻角落,对它报以痴心。悄悄打开一扇窗,我开始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紫砂,踏上了与紫砂壶同行三十载的人生路。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我翻开桌边的小说《上海的早晨》,正好看到了关于紫砂壶的介绍,这是我第一次从书上看到这个名词,久久难忘,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它的产地在宜兴,心向往之。冲着那句“壶为父茶为母”,我决心实地去寻找紫砂了。我常流连于日杂店铺、茶馆和老茶庄,因为家里很穷,紫砂壶和我们的生活根本没有必要的联系。别说茶壶,我们家就是喝口开水也觉得很讲究了,那是浪费烧柴的表现,一般就直接饮用自来水。都说油盐酱醋茶,而那个时代,茶跟90%的人是无缘的,至少在我生活的北方是这样。

本文作者 汲志斌

再说回到我的工作,后来我分管日杂公司的仓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瓷器和紫砂,那时瓷器的比重要比紫砂大得多,紫砂精品更是凤毛麟角。现在想来,当年的大家都是超乎想象的廉洁,谁也不动公家的东西,一分都不敢动。记得在我结婚的时候,老书记送了我一套景德镇的茶具,我婉言拒绝了。老书记肯定的说,你会后悔的。但是那个时代,不光是我,我的领导、师傅、同事都是思想单纯,一心为公,上班没有迟到早退的,加班给个面包,喝瓶汽水就是最大的满足。在我的记忆中,加班从来没有加班费,正因为思想深处的纯洁和高尚,那一代人活得特别有劲,为了一张喜报和奖状可以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所以在日杂工作期间,对于紫砂壶,我只是看过、摸过,家里却没有一把。

岁月倏而,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主动选择了下海经商。创业初期,喝得更多的是酒,喝茶非常非常少,迫于生活,只能随波逐流,但心里却总是不痛快的,对茶的向往也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当地出现了第一个茶城,叫“江南茶城”,一有时间我就去逛江南茶城,盯着一把壶,走过去,看,琢磨,然后再盯着一把壶,走过去,看,琢磨,一看就是一整天,自己在喜欢的天地独自行走,但是从没有动手的想法,因为那时候,我一月奖金才有5块钱。

汲古斋藏品 《蛋包壶》

在下海的第十个年头,我转型进入古玩城,这个时候接触的紫砂和陶瓷就比较多了。由于从事这个工作,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把紫砂壶。它是民国蛋包壶,现在已经是汲古斋珍贵的藏品。在转行过程中,几乎没有迷茫,因为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所以第一个就想到了经营紫砂和茶具。因为我是学美术专业出身的,更喜欢书画,我也深深知道,收藏瓷器是个大头,但无奈囊中羞涩,瓷器既玩不起也投不起,好的书画作品根本可望而不可及,加之自己眼力有限,对作品真伪又一时难以辨认,我就把重点放在了紫砂壶上,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紫砂这个小众又小众的行当。

为了了解紫砂矿料、调砂以及工艺的各个环节,我决心南下。三十年摸索,我从一个初学者、探秘者蜕变为行家里手,这里的辛苦,饱尝的心酸是难以想象的。三十年来,我用两只脚丈量丁山,用辛劳的双手敲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大师之门。回想起我第一次踏进丁山,往事还历历在目,当时丁山的旅馆有20块钱、也有13块钱的,为了省钱,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3块钱的小旅馆。南方的冬季,屋里又阴又冷,要比外面还要冷得多,我几乎冻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我和爱人用所有的钱买了紫砂壶,倒车从无锡坐绿皮火车回到了东北,在列车上我们只能吃了点华丰方便面,这里的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本文作者 汲志斌

身后,往事如昨,身前,赞声如浪。今天的汲古斋在行业里已经小有名气,大家称我为“汲老”。这与汲古斋三十年坚守可调、可换、可退的诚信服务不可分,这也是我作为壶商能为紫砂壶的久远传播尽的第一份力。心在紫砂的世界中,也常思量紫砂壶的创作,每每有了新的灵感,我便与国大师沟通,一起探讨创新创作题材,虽然壶型是传统的,技艺是传统的,但我们的思想是不断更新的,每一次发掘生活之美的角度是全新的,紫砂壶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变得越发的丰富和厚重。尤其近几年,汲古斋在互联网上声名鹊起,做文化科普、做网络直播、做茗壶品鉴……我终于触摸到了最初的梦,把它变成了现实。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常常回想起40年前我对第一把紫砂壶的认知,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也造就了我的一生。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那把洋桶壶就是我“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最初动力,开启了生命和文化的携手走过半生。所以,我很想跟也热爱紫砂的人说,不要蜷缩在物欲的狭隘,打开心扉,身披朝霞,去寻找最初的梦吧!

作者:汲志斌

庚子年秋于汲古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