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郑惠丰

2020-11-30 11:52:13热度:604°C

郑惠丰的茶故事讲不完,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茶痴”。

喜欢茶的清悠、高雅,所以大学时选择了茶学,1983年9月,郑惠丰怀揣着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的毕业证书,到汕头茶叶进出口公司,从此更是与茶特别是潮汕功夫茶结下不解之缘。23年来,自己与茶一样,耐得清苦,甘于寂寞,珍惜生活,爱惜“茶”业,无论在公司、茶厂、茶店,还是时下的潮汕工夫茶研究所,他从事的都是茶,特别是工夫茶的产、销、研,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茶的事业。凭着对茶文化执着的追求和深刻的理解,目前他成为汕头唯一的高级评茶师,还担任潮汕工夫茶研究所副所长。

面对红尘滚滚,周边喧嚣阵阵,23年来郑惠丰不为世俗和时尚的假象所惑,潜心于茶的事业,如一叶扁舟,荡漾于绿色的茶海,学种茶孜孜不倦,习制茶业精益求精,问茶事一丝不苟,求茶艺心无旁鹜。郑惠丰用“半斤茶叶千滴汗”的辛苦,经过遍访名师和实践锻炼,他练成自己一套绝招。对各类的茶叶,都能较为准确地评定其茶类,品种、区域、土质、海拔气候的特性及各加工环节对茶叶质量形式的影响,并确定其在市场的定位、定价。那种潮汕工夫对茶文化的理解,更是让人为之刮目。

众所周知,潮汕工夫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是潮汕民俗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作为工夫茶故乡的潮汕人,郑惠丰对工夫茶的总结提高,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弘扬潮汕特有的茶文化,不仅要讲究烹制之法,而且对作为原料的乌龙茶,更要予以重视,这是工夫茶色、香、味的根本所在。为此郑惠丰近十年来,潜心于上等乌龙茶的研究和制作,从1996年至今每年茶季,郑惠丰坚持到高山产地茶场中买鲜叶原料制茶。每年有4至5个月的时间在产地制茶,目前,同一种鲜叶,他能够制出五六种不同风味的茶。前不久,我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在一次品尝会上,喝了郑惠丰和潮汕工夫茶研究所的同事共同研制的乌龙茶后赞不绝口,还欣然提笔写下:“潮汕工夫出佳茗”。

郑惠丰曾自拟了一副春联“采闽粤灵气,弘潮汕工夫”,他说到做到,目前他已分别在福建省的安溪、武夷山以及潮安县设立铁观音、大红袍、单枞茶的实验基地,并且与母校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挂钩,决心进一步研制出上等好茶,他和研究所的同事最大心愿就是完整地展示和弘扬家乡特有的工夫茶文化,让潮汕工夫茶的茶香飘向五湖四海,传遍四面八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