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喝茶必备,基础茶知识
2022-04-17 14:06:28热度:109°C
2022-04-17 14:06:28热度:109°C
首先,是茶本身所具有的多种风味和功效令人爱不释口。其次,三千多年的传承让茶成为了文化的载体,意义和内涵丰富。
喝茶,独啜是修身养性,怡然自得;共品是沟通桥梁,主客尽欢;收藏茶是雅趣,赠茶是人见人爱。
只是喝茶的人多,懂茶的人少。因为不懂,对茶的负面评价就出现了:又苦又涩,喝了失眠,喝了肚子不舒服、头晕等等。
这不是茶的错。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茶有禁忌。当一个特殊体质的人在错误的时间喝了不该喝的茶,出现不良反应是必然的。
所以,不管我们以何种方式看待喝茶,随缘也罢,爱好也罢,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都是有必要的。毕竟是入口的东西,马虎不得。
这里是茶小学,我是校长兼班主任兼课代表,喝茶十几年踩坑无数,好学茶知识又不求甚解,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有些许经验供新手参考。
今天的课程,必备茶知识。
第一章 源起
先恭请祖师爷,陆羽。
唐代之前无“茶”字,陆羽改“荼”为“茶”,并著有《茶经》,当之无愧的茶圣。
实际上,到底是神农还是谁最早发现的茶树已无从考证,但茶为人所用,一定是从嚼鲜叶开始的,取药用价值。
生嚼鲜叶的苦涩可想而知,为好用又好喝,人们开始研究茶的做法及喝法。
其中制茶工艺是三国时期出现的,把叶子做饼晒干或烘干,之后出现蒸青技术,蒸青压榨,去汁再制饼,极大降低了苦涩味。自唐至宋,官方开始研究制茶,工艺进一步完善,明代,散茶正式出现,至今。
而茶的喝法,唐之前是生煮,像喝蔬菜汤,唐代是加佐料煮或煎,有了很多讲究,宋代流行点茶,程序复杂,甚至发展出斗茶,明代出现沸水冲泡散茶的撮泡法,延续至今。
至于茶树的种类、种植和采摘,那是大学的内容,茶小学不讲。
第二章 类分
茶叶的通用分类法是按照颜色进行区分,有六系:绿、白、黄、青(乌龙)、红、黑。另有花茶、药茶等其他类别。
这种分类法一举三得,按照茶汤颜色区分,按照发酵程度区分,也按照口感层次变化区分。
说茶汤颜色得上图。
六大茶系里的茶,都能按照以上茶汤颜色进行简单区分。
再说发酵程度,说发酵就要提一下制作工艺,还是上图。
其中揉捻这项工艺,唯独白茶没有,所以白茶更多的保留了茶树叶本来的样子。而其它茶,则是条索状或卷曲或是压到一起。
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茶口感的不同,这里很难用图片表达口味的层次变化,我们先用文字形容一下,六大茶系,从绿到青再到黑,他们的口感变化是从清鲜爽淡到柔香润滑再到馥郁醇厚,最后体验回甘和韵味。
还不明白的话,就请出我校特聘助教,番茄,来类比茶的发酵程度和口感。
新鲜采摘的番茄,生吃的口感就像喝绿茶;切开凉拌的番茄,像喝白茶或黄茶;番茄炒鸡蛋像青茶;番茄炖牛腩像红茶;番茄酱像黑茶。
接下来进行总结,同时解释一些关于茶分类的误会,上图。
了解以上内容后,大家对茶的分类算是有了一个粗略的认知。
分类最后一节的内容,是明确不同的茶所属茶系,都是大家常见的名茶,还是上图。
第三章 功效与禁忌
讲功效和禁忌就离不开茶的内部成分,其中比较多的是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
先上一张图,一步到位解释茶所含物质与口感的关系。
茶叶的内部成分决定了甘香苦涩,而制作工艺的不同,尤其是发酵程度的不同,使茶内部成分和比例发生了化学变化,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功效,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
绿茶,零发酵,茶多酚最多,性微寒,清热祛燥,提神醒脑,肠胃较弱的人群少喝。
白茶,轻发酵,富含茶多糖,性凉,适合降糖需求人群,不宜酒后饮用。
黄茶,轻发酵,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性凉,提神醒脑,消食化滞,不宜睡前饮用。
青茶(乌龙),半发酵,性凉,降血脂、胆固醇,适合三高人群,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全发酵,茶性温润,调节脾胃功能,适宜肠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后发酵,性温,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说禁忌其实算不上,只是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例如酒后不能马上喝茶,空腹不喝茶,肠胃不好少喝绿茶,睡前不喝浓茶,隔夜茶不能喝等等。
至此,基础茶知识整理完毕,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顺利进入下一步,如何科学选茶。
下堂课见~
上一篇 : 一天一个知识,茶叶竟然可以帮助国家对抗外夷
下一篇 : 六款养颜祛痘中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