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2022-04-17 10:28:00热度:77°C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0年10月10日至12月20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云南省开展了常规巡视。2021年2月4日,中央巡视组向云南省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以真改实改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云南省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对云南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体检”。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代表中央要求,体现中央权威。云南省委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从思想上查根源、从行动上找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谋划和抓好巡视整改,努力向党中央和全省各族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整改答卷”。

(一)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巡视整改政治自觉。中央巡视组向云南反馈巡视意见后,省委常委会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2月20日,省委举办全省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2月22日,省委召开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云南省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议,对抓紧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3月30日和4月14日,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对巡视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邀请专家作“全面从严治党”专题辅导,进一步深化了对“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认识。4月21日,省委常委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紧扣巡视反馈的问题和阶段性整改进展逐条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根源,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主动认领责任,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负责、真整改,以巡视整改的实际行动和明显成效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模范践行“两个维护”。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巡视整改政治要求。省委及时成立以省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抓好督促指导、协调落实和服务保障,实现全省上下“一盘棋”抓整改。省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研究制定巡视整改措施,带头协调解决整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带领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蹲点一线调查研究,并在16个州(市)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带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相继在大理、曲靖、怒江、昭通、红河5个州(市)分别召开全省湖泊保护治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保护及边境安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省“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等专题会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边境疫情防控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将巡视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措施细化到每一件事、时限安排到每一个节点,全省上下形成了多方联动、合力攻坚、全面整改、真改实改的良好局面。

(三)从严从实督导,确保巡视整改取得实效。省委建立了巡视整改“建账、交账、督账、销账”闭环管理机制,针对巡视指出的问题细化153项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省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开展1次调度,对重点责任单位开展3轮次现场督导,实现重点事项和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跟踪问效、指导推动全覆盖。省纪委监委制定巡视整改专项监督方案,采取随机抽查、通报曝光、汇报点评等措施,督促推动整改工作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对巡视整改中主体责任不落实,整改责任不清晰,整改措施大而化之、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等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整改过程中履职尽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第一时间对在边境疫情防控中失职失责的瑞丽市委原主要领导给予撤职降级处分,对保山市东河污染治理不力、昆明市铭真高尔夫球场、玉溪市杞麓湖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直查直办直播,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释放从严从实整改的强烈信号。

二、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方面

1.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践行“三个定位”不够到位的问题。

(1)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一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学习教育。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内容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网络强国、党史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二是专题培训学习研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共培训3.96万人,参训率100%。三是进一步压实抓落实的政治责任。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涉及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梳理、逐条分析研判,把原有110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为171项,健全并严格执行定期报告、动态跟踪和重点督办工作机制,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进一步加大对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

(2)胸怀“两个大局”,进一步找准云南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目标和举措。一是立足优势,找准切入点。深入分析云南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位置、比较优势,结合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对标对表“三个定位”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加强谋划、主动融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理清了思路。出台一批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培育发展新型消费的政策措施。二是瞄准短板,锁定目标。盯紧“十四五”末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等指标分别比“十三五”末期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全国2020年平均水平的目标,研究培植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三是一线办公,推动落实。省委相继在各个州(市)召开现场办公会,进一步厘清各州(市)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推进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3)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着力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步伐。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加快编制《云南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长期规划》。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加快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兴边富民行动和强边固防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系列项目,统筹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大众化,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强化思想认同。命名22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级各类学校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持续巩固和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推广使用全覆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中小学主题班队会重要内容,以真切感人、贴近生活的教育形式夯实“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根基。四是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进年内完成《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立法,加大《云南省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施意见》落实力度,适时启动修订《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建立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互嵌式社区模式。五是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依法查处打击境内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活动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4)牢牢把握“保护”的核心要义,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流域、洱海保护治理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出台《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巩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组织开展全省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和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检查各类对象21012家,初步核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线索42637个,立案查处2320家。今年1—9月,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8.2%;全省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III类)占84.1%,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二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以革命性举措抓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后,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进行专题学习,从“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等方面,深刻反思存在问题及根源,将“滇池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作为底线要求,牢固树立“跳出滇池、发展昆明”理念;及时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排查甄别、整治推进、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四个工作组,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还湖于民、保护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逐湖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以及“退、减、调、治、管”等系列措施,全面推进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开发模式,坚决改变滇池沿岸“贴线开发、过度开发”的现状,以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实际成效体现“两个维护”。截至9月底,滇池沿岸共排查点(片)546个,累计拆除建筑物面积71.91万平方米。其中,滇池南湾五渔邨小镇已建和在建建筑317栋39.18万平方米全部拆除,长腰山违规违建整治及生态功能恢复成效明显,形成了滇池违规违建整改和生态功能恢复的强劲态势,带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实施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六个一行动”。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典型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种保护率达90%以上。有序推进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高标准高水平办好大会。四是组织开展种茶毁林专项整治“回头看”。持续巩固拓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坚持“零容忍”管住新增问题,对排查出的167个实际违法图斑全部进行查处,共立案查处225起,收回林地63.23公顷,恢复植被69.03公顷。五是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现场调研督办滇池长腰山过度开发问题、杞麓湖保护治理问题等整改工作。对2019年九大高原湖泊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在州(市)现场办公会等重要会议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高位推进整改工作。六是认真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依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活动。

(5)牢牢把握“服务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的核心要义,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一是抓好规划编制实施。抓紧编制《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21—2025年)》等,印发实施任务落实的工作指南。二是纵深推进战略合作。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访缅、访老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缅经济走廊论坛等成果落实,利用好中缅经济走廊联委会、滇缅合作论坛、云南—曼德勒地方合作机制、云南—仰光友好关系等机制平台及驻缅使领馆等对缅合作渠道,积极配合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有关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参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加快推进中老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利用云南—老挝北部合作机制,全力推进滇老合作。三是加快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的铁路、公路、水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中老铁路、大瑞铁路大保段年内建成通车。四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年以来,自贸区新设企业13270户,同比增长12.8%;外贸进出口完成634.96亿元,同比增长191.3%。创新提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快推进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瑞丽、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昆明、德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今年以来,全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9.9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71倍。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主业对外投资,促进我省优势产能、技术、品牌等“走出去”;全省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03亿美元,西部排名第二。五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聚焦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庆祝澜湄合作5周年等活动,创办中缅智库高端论坛、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等国际区域性合作机制,制定云南省参与澜湄合作的规划,引导推动科教文卫部门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捐赠抗疫物资,积极支持周边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制约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短板。

(1)创新发展思路和机制模式,着力解决创新驱动不足的问题。一是将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作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编制完成《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2021—2025年)》,着手起草《关于实施“一二三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意见》。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制造业深度融合,把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目前,正积极推进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和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已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以“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旅游新生态,围绕建设国际康养示范区,加快对接国际康养旅游市场,升级康养旅游消费,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二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编制《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动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三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着力壮大支柱产业,打造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按照“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要求,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加快铁路“八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七出省五出境”、水路“两出省三出境”等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大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建设,“兴水润滇”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省建成5G基站2.9万个。五是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创新型省份建设,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创新为抓手,启动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基层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入滇等科技行动,加快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聚焦重大科技需求,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实现重点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提供技术支撑。云南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内高校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支撑力。实施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推进落实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六是全面落实国家能耗“双控”决策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能耗“双控”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召开全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对“双控”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制定能耗“双控”实施方案,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落实能耗控制目标、落实盯办责任人;坚持目标导向和清单管理,进一步明确钢铁、水泥、黄磷、绿色铝、工业硅、煤电“六大行业”能耗“双控”指标,建立健全约谈提醒、检查通报、监察执法、信息公开等制度,制定出台《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和能耗“双控”考核办法,激励引导重点行业领域腾出用能空间、超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以节能减污降碳为总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力推进产业园区“腾笼换鸟”,鼓励聚焦主导产业开展集群式招商,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依法依规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技改升级、转型发展一批低效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生产要素空间和生态环境容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构筑面向未来的绿色能源体系,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云南贡献。

(2)全产业链重塑云南特色产业新优势,着力解决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一是全产业链重塑云南支柱产业发展新优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培育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带,打造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深入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明确各县主导产业,制定具体推进方案;落实《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起草《云南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瞄准高品质特色品种目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业各环节中采购和销售电子商务化;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健全标准体系、生产体系和全过程追溯体系,推进农业资源一张图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编制《云南省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二是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聚焦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建好行业“第一车间”,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建设数字烟草,巩固优质烟叶强省地位,继续保持云南卷烟国内国际市场规模、税利总额、一类烟规模和优质烟叶规模“五个第一”,云南烟草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编制《云南省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产业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云南省绿色铝硅全产业链深化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全力推进中国铝谷、世界光伏之都、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新钛谷和液态金属谷建设。四是大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编制完成《云南省“十四五”云上云行动计划》和《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初稿,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以区块链为突破口加快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成立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出台《云南省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区块链产业联盟成员超百家。省级各部门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昆明、玉溪、大理等城市大脑建设项目相继启动。

(3)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尚需优化的问题。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云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实施方案》、《云南省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重点工作和改革任务,在全省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年底前将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二是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编制《2021年全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8大项27小项任务目标。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95%、49%;“一部手机办事通”20个办事主题1379个事项实现“掌上办”,注册人数突破2240万人,办件量超过1.1亿件;已建立“跨省通办”线上专区和线下专窗,有序推进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积极推进西南5省区、泛珠内地9省区跨省通办工作;将33条热线归并纳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确保2021年年底前全省非紧急类热线分级分类实现一个号码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常态化”目标;加快升级“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汇聚监管数据1825万条,推动实现督管联动、智慧监管、精准督查。四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云南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政策送上门、服务送到家”行动,严格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坚决整治“乱收费、乱摊派”。

(4)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专项行动”。作出“一平台、三机制”总体部署,“高效、简捷、精准”的全省统一救助平台已于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全面推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全覆盖。目前,全省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68万户脱贫户保持稳定,2020年实施的6132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完成6050个,完工率99%。建立健全股份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2021年投入7.5亿元,实施1500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推动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脱贫群众培训全覆盖,实现有就业意愿、有劳动力的脱贫户至少有1人就业。目前,全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44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02.52万人,两项指标均超过年度计划目标。二是严格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建立月监测、双月调度和动态帮扶制度,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消除返贫风险9069户41640人、消除致贫风险10244户41967人。三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认真落实《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以奖代补工作方案》等,按照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确定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资源和力量支持帮扶。截至9月底,下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0.24亿元,下达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1.36亿元,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2021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8000公里,目前已累计完成4220公里;统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区逐步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舍项目开工244万平方米,竣工196万平方米;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59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省甲级标准,原88个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卫生室建筑面积、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均达到省级标准;建立因病致贫返贫监测机制和救助机制,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印发《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农村供水保障长效机制,切实补齐供水工程短板,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编制《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省1198个乡镇和近12.7万个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或简易治理,69.7%的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或简易治理。

3.健全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着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1)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深入分析研判和系统研究部署国家安全工作,动员全省人民共同打赢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的人民战争。以平安云南建设、庆祝建党100周年、COP15安保维稳为主线,紧盯重点行业、突出问题,开展新一轮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成功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上半年,全省命案立案数同比下降16.14%,实现命案发案数和致人死亡数持续下降目标。

(2)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凝聚“边疆人民心向党”、“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强大合力。充分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增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宣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阵地作用,实现理论传播县、乡、村全覆盖。创新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持续推进党委宣传部、教育体育局等部门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设置全覆盖。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系统研究部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开展“清朗”、网络环境整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内容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查处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组织向校园渗透问题。

(3)加强党对边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边境立体化防控坚固防线。建立党政领导包保边境以及各级边防委及边防办定期研究强边固防和调度边境管控工作机制,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工作格局。把今年作为“边境建设年”,按照“全国第一、铜墙铁壁”的要求,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一体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构筑严密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大一线封控、二线查堵、抵边巡逻防控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行为。坚持“打、防、管、控、建、治”一体化推进,严厉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严格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严格控制边境地区非必要人员往来,织密社区防控网络。健全完善疫情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六个立即、一个及时”的要求,加强应急演练和实战化训练,建立人员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做好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准备,确保突发疫情及时妥善处置。按照“无死角、标准化、建机制、智慧化”的要求,制定2021年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着力巩固提升专项行动成果。

(4)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边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及时化解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推动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常态化制度化、实地督导、加大重点案件督办力度等措施,扎实做好群众利益诉求类、涉法涉诉类信访件办理工作,积极推动从政策层面成批解决问题。二是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打击网络诈骗与单位考核、文明单位创建挂钩,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三是部署开展新一轮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对互联网、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监管和整治,通过织密湄公河巡逻防控网等举措,健全完善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执法部门警务协作机制,斩断跨境违法犯罪的“资金流”、“信息流”、“物品流”。四是开展云南省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云南省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严格落实《云南省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加大涉毒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省内保持“零制毒”、易制毒化学品“零流失”。五是持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积极妥善做好非法集资案件风险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六是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强化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整治枪爆违法犯罪、行业场所涉“黄赌毒”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政策,逐步构建政府债务借、用、管、还“1+7+8”制度体系,建立专项债券五级审核机制,严把项目储备、申报和发行质量关,严控政府债务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实做细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完成年度化债目标任务。调研制定全省高校债务化解方案,“一校一策”积极化解高校债务,努力把高校债务降低到合理范围。

(二)关于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持续修复净化建设政治生态方面

1.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修复净化建设云南政治生态。

(1)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认清云南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建设的形势任务。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对巡视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认识,深化对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余毒影响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云南政治生态面临的形势任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聚焦清除云南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污染底泥、污染因子,严肃查处了一批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削减存量、遏制增量。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立案93件,其中省管干部77件,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全面分析研判2018年以来全省查办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集中通报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

(2)全面落实省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制度,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省委主要领导谈话提醒制度,省委主要领导及时与省委常委班子成员、州(市)党委书记、省直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话,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批评提醒;压紧压实省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对省管干部立案审查调查、采取留置措施前,由分管联系省领导对其开展教育引导和谈心谈话;坚持和完善省委常委带队实地检查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解决“只‘挂名’不到场”的问题,为全省上下起好示范表率作用。

(3)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变,持续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认真组织对“八个坚决肃清”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作出评估。对全省近三年来查办的政治攀附、“圈子文化”、政治骗子、江湖术士等方面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印发《关于攀附秦光荣典型案例的通报》,拍摄制作《开尔行贿记》等重点专题片,督促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政治掮客苏洪波》、《围猎:行贿者说》、《清流毒云南在行动》等警示教育专题片,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推动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认真总结保山市“乔曾王”案的深刻教训,印发《关于“乔氏家族”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和涉案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的通报》,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净化一方,推进区域性政治生态大起底和全面修复净化,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深化“蹲点式”调研监督,深入开展省属国有企业专项整治,立案查处了云南机场集团、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持续推动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全部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电子交易、公开透明、在线监管,从制度层面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加强领导干部执行政商关系负面清单情况重点检查,斩断利益输送渠道,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扎实深入开展两批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着力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全省干警主动投案436人,立案审查调查涉嫌违纪违法干警1933人,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处分干警9164人。

(4)做深做实案件查办“通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贯彻“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坚持政治规矩、政治生活、政治文化一体建设,教育、惩治、制度一体推进,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一体落实。围绕做好案件查办“通篇文章”,摒弃单纯的办案思维,注重发现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整体提升案件查办的质量和综合效果。探索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持续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7499件,立案1100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149人。健全以案建制度、以案强监管、以案改作风、以案促治理的工作机制,采取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措施,督促案发地区和单位以典型案例为镜鉴,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坚持共建共创,深入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清廉单元”建设,努力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良好环境。

2.坚守政治监督职责定位,创新监督方式,着力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质量水平。

(1)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建立落实工作建议书机制,由省纪委监委牵头,梳理汇总省级班子及其成员分管联系部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工作建议书,作为省级班子成员向分管联系部门提醒谈话的参考依据和工作建议,强化对省级班子及其成员和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修订州(市)、省属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专题报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制度,采取“蹲点式”调研、“体验式”监督、“交叉式”检查等方式,增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中央巡视指导督导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制定《省委2021年巡视巡察工作要点》,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政治上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开展十届省委第十三轮、第十四轮巡视,共对4个州(市)、12个县(市、区)和14个省直部门(单位)、6户省属国有企业进行巡视“回头看”。制定《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实施意见》,建立落实巡察工作省直联系点制度,积极探索上下联动的途径和方式,整体提升巡视巡察的权威性、震慑力、推动力,充分发挥好利剑作用。

(2)坚持从政治纪律查起,查处通报一批典型案例。省纪委常委会会议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重点,坚守政治监督的根本定位,增强履行监督责任、维护政治纪律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从政治纪律查起”具体化,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严肃查处搞政治敷衍、浮萍式落实,破坏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瑞丽市“3·29”、“7·04”疫情防控严重失职失责问题,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文化古迹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到位,政绩观存在偏差,只利用不保护、只挂牌不尽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翁丁“2·14”火灾6个责任单位、1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认真总结统计造假、毁林种茶等教训,从“小切口”入手,督促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毁林种茶等典型问题进行“复盘”,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从政治纪律查起”的要求,找准政治监督的着力点。将政治监督与审查调查深度融合。纪律审查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研判定性,坚决有效纠正各类政治问题和偏差,对涉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线索和重要案件优先处置和查办,以政治监督引领案件查办。今年以来,全省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211件。

(3)增强日常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坚决防止“以办案论英雄”的倾向。深入落实政治生态分析评估等工作机制,定期收集由审查调查对象自书的任职期间所在地区或部门政治生态分析情况报告,作出分析研判。深化运用“2+1+1”监督执纪监察联动机制,结合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发现问题,选取部分州(市)和省直部门开展蹲点调研,进行政治生态“画像”,深入查找问题根源、系统剖析问题形成机理、科学研判发展规律,推动问题解决,总结经验做法,提出对策建议,发挥监督治理效能。对近年来省管干部函询、面询情况进行排查,对多次函询、面询后又被立案查处查实的典型案例进行复盘,深入分析函询、面询不深不细的问题,查找工作短板;对函询、面询工作质量较低的承办部门发出提示预警函,促进工作严深细实。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交叉互查、“推磨式”检查、“飞行点穴式”检查等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监督检查力度,相继在各级各类媒体公开曝光5批次28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做到节日期间“通报在线”、“曝光在线”。探索与公安机关建立“先曝光、后核查、再处理”的快查快处工作机制,连续15天进行集中通报曝光,通报15期63起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涉及党员、公职人员63人,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协作配合、通报曝光的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16个州(市)纪委监委共通报曝光79期266人,129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共通报曝光356期579人。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处置28135人次。全面落实《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建立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台账,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召开196次澄清正名会,对202人的诬告陷害问题进行了澄清正名,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精气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平台、三机制”专项监督,集中整治“烂尾楼”、中介组织“乱象”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持续推进“红白榜”等监督机制常态化、长效化。

(4)探索推行多级联动、“室组地”联合等工作机制,以“动车组”模式提升监督效能。深化落实《省纪委监委进一步加强州(市)纪委监委领导和监督的意见(试行)》等制度,以换届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州(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推动州(市)纪委监委解决空编问题,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派员督导、听取汇报、审核把关等形式,加强对州(市)纪委监委履行职责、实施问责、案件查办等工作的督促指导,整体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能。全面落实省纪委监委对派驻机构定性定量考核、“红白榜”通报等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派的优势”、“驻的权威”,促进派驻机构履职尽责。全面推行上级纪委监委以“小巡视”方式对下级纪委监委工作和班子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监督,及时向州(市)纪委监委反馈有关情况,跟踪抓好督促问效。探索推行“2+1+1”、“1+3+N+X”等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省纪委监委机关、派驻机构、州(市)纪委监委工作力量抓好重点案件查办,以“动车组”模式破解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中的复杂问题。贯彻落实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的规定,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助配合及“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制度机制,优化整合办案力量,实现多地、多级、多部门联动监督、联合办案。

(5)坚持刀刃向内正风肃纪,着力锻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贡献率的“云纪铁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塑形铸魂、打造具有鲜明特质“云纪铁军”为目标,以开展“以案为鉴、正风肃纪、锻造铁军”警示教育为载体,持续加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业务技能、纪律规矩、作风形象等方面教育;按照“工作就是学习、实战就是培训”的理念,探索派驻机构整建制参与专案等形式开展集成作战,“点训”100名综合素质高、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采取辨析式业务知识“每月一测试”、举办案管业务培训研讨会、纪检监察机关问责工作及“审理小课堂”培训等方式,着力建设一支高质素、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铁军队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从严从实抓管理,今年年初,召开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暨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以反面典型为镜鉴,以正面典型为榜样,激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全覆盖。严格执行《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打听、干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报备制度》、《纪检监察干部阳光监督员工作办法》,实行打听、干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情况月报及零报告制度,相关情况纳入个人廉政档案并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3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

3.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系列措施,着力解决文多会多督检考多的问题。省委召开省级五机关秘书长联席会议暨省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优化调整省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统筹推进全省基层减负工作。按照减数量、减人员、减议程、减时长、减篇幅“五减”要求,制定《云南省2021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出台《云南省关于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管理办法(试行)》。落实“月监测、季调度、年考核”制度,加强文件会议及督检考监管,对年度督查检查考核、文件会议等实行计划管理。省“四办”加强统筹协调,坚决杜绝领导干部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采取在16个州(市)召开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促进发展。责成省残联、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集团、省林业和草原局认真抓好中央巡视指出问题的整改,引以为戒,建章立制,举一反三,坚决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全面规范“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着力解决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深刻剖析个别项目决策程序、专家论证、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问题和教训,强化重大项目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增强决策可行性;规范和深化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公开,健全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性;全面落实决策实施后评估机制,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效益、质量、社会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估;严格实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的决策事项终身负责制,压紧压实项目的监督管理责任。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组织对《政府投资条例》、《云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落实情况进行专项调研,采用自检自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基本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服务监管。

(3)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完善“信、访、电、网”立体受理体系,不断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充分运用检举举报平台,每月定期抽查各级各部门信访举报件受理、办理、处置等情况,做到流转可查询、办理可监督、结果可追溯。以打好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攻坚战为突破口,对昆明空港经济区违建拆除等重点群体和中央信访联席办通报的重点案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化解工作,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的重复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督促西双版纳州、昭通市妥善解决好橄榄坝库区和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问题。橄榄坝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有序推进,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已于今年3月顺利完成,电站首批机组已如期投产发电。

(三)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1.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解决班子凝聚力创造力还有不足的问题。

(1)以省委换届为契机,着力加强省委班子建设。省委常委班子带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切实增强省委常委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印发《省委常委班子成员领衔调研实施方案》,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就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城乡建设等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摸清实情、推动落实、促进发展。结合2021年省委和州(市)党委集中换届,持续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调研分析研判工作,常态化掌握一批厅处级优秀干部,着力选拔政治上强、善于开拓创新、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高、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正职,为省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州(市)领导班子换届等做好干部储备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着力提升议事决策水平。把民主集中制列入省委常委会日常学习内容,使省委常委熟知规矩、掌握方法。坚持集体领导制度,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属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确保省委常委班子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着眼于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在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坚持末位表态,支持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开展工作。系统梳理全年工作重点,研究制定《省委常委会会议2021年议题计划》,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安排议题,切实提高议事决策的质量水平。适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列席省委常委会会议,扩大知情权、参与权。

(3)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把“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作为2021年基层党建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为普通党员作出示范。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督促提醒机制,省委组织部加强督促指导,各有关单位党组织及时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把“严”和“实”贯穿民主生活会全过程,高质量开好省委常委班子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和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特别是今年4月21日召开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委常委班子成员围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深入对照检查,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红脸、出汗、有辣味,触及思想、触动灵魂,较好地推动了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促进了工作落实。

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着力补齐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

(1)全面实施“三个工程”,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并结合今年开展的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覆盖调研工作,同步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实施年轻干部工程,出台《云南省年轻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任职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切实提高年轻干部在同职级干部中的比例。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工程,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发现储备和交流培养工作,在各级班子中配备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实施专业干部工程。坚持每年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521”计划,省级层面每年选派500名左右厅级干部出省开展专业化培训,选派2000名左右省直机关处级干部到省级培训机构专题研修,选派10000名左右基层干部到省级培训机构集中开展专业化培训。今年以来,已选派287名厅级干部出省开展专业化培训,选派5990名基层干部到省级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培训。推进选派干部出省挂职工作,计划组织200余名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上海市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深入实施“党政青苗人才”专项计划,针对全省经济金融、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自贸区建设等专业人才缺乏实际,2021年计划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定向招录一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2)全面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着力解决“高精尖缺”人才匮乏问题。将2021年确定为“云南人才环境提升年”,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党管人才责任。对70多个人才计划项目进行摸底排查,扎实推进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关于在昆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扩大用人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抓紧筹备“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努力把云南的良好生态和优美环境转化成集聚高端人才的优势。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推荐、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申报评审工作,鼓励支持各级各类用人主体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云南省10人上榜。做好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遴选推荐,组织实施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云南行、博士后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快落实省政府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签订的省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有关内容,进一步承办好省院、省校合作人才培训项目工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创业导师及海外赤子助力乡村振兴怒江行活动”,签订落实滇粤人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3)及时纠正问责泛化简单化问题,推进问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昆明市五华区问责泛化、简单化案例为镜鉴,开展对各问责主体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效果评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问责的意见》,推进执纪问责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研究制定《推动问责工作高质量发展方案(2021年度)》,成立省纪委监委问责工作会审组,加强对问责案件的审核把关,及时纠正问责泛化简单化问题,将典型问责案件评查工作纳入年度案件评查工作;举办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问责专题业务培训班,整体提高问责工作水平;组建“问责业务人才库”,公示了第一批人才库79人名单。定期分析全省问责情况,加强对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问责事项的审核把关和指导,以问责的精准化、规范化激发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的精气神。

3.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的问题。

(1)以模范机关达标创建为抓手,推进机关党建提质增效。省委先后召开全省组织部长会、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等会议,对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主要领导在全省组织部长会上,专门就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部署。印发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方案和重点项目清单,配套印发州(市)、省直单位、国有企业、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党委(党组)书记及州、县教育工委书记2021年抓基层党建工作6类责任清单,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系统推进基层党建。召开全省机关党的工作会议,聚焦机关党建重点任务项目化、基层党建标准化、日常工作常规化、考核评价刚性化,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评选工作和“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对全省垂直管理系统机关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推动机关党建上下联动。省委领导集体约谈10家省直单位机关党委书记,推动存在问题整改。结合省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调研分析研判情况,及时调整部分省直部门党组书记或分管党建工作负责同志,进一步强化省直部门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2)以网格化治理为目标,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探索“党组织+”模式,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劳务输出组织化、后续帮扶组织化、思想引领组织化、文明生活组织化水平。召开州(市)党委组织部部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述职评议会,完成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8272名,督促各州(市)继续巩固拓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圆满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的领导得到有力加强。在“云岭先锋”平台上线运行“四议两公开”管理系统,提高党员群众知晓率。推动基层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组织实施2021年城市基层党建“书记领航”项目,已筛选确定全国、全省示范市党委书记领航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县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在全省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推动领域党建全面融入、小区党建全面覆盖、网格治理全面深化、基础保障全面提升。

(3)全面加强各领域各行业党的建设,切实消除“两新”组织党建空白点。针对国企、高校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建立省委组织部与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工作联动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协商党建工作相关事宜,开展高校“一流党建”和中小学“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一企一策”建设和“一企一品牌”创建,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着力解决工作弱化虚化等问题。着力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召开第六、第七次会议,对“两新”组织党建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制管理、责任化落实。建立常态化抓摸排、抓覆盖、抓巩固的工作机制,消除党建“空白点”。持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单项下达“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加强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等新兴业态党建工作调研,积极推动把党的工作做到快递员、网约工等新就业群体中。组织全省“两新”组织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选树30个“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组织、10名“十佳党组织好书记”、10名“十佳党建工作指导员”,示范带动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四)关于整改落实不到位、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方面

1.强化组织领导,举一反三抓整改。省委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省委常委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巡视整改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对巡视新发现的问题和上次巡视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以及选人用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和巡视工作指导督导指出的问题,认真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件件有着落。认真落实“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的要求,推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建设,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制定实施巡视整改监督工作方案,对长期坚持的整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接续推动问题解决到位。紧盯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销号,2017年以来,审计署对云南省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4.24%,是历年来整改成效最为明显的一次。

2.聚焦重点难点,坚决彻底抓整改。对2017年中央巡视“回头看”以来未整改到位的3个问题,点对点加强督办,确保全部整改销号。一是采取资产无偿划转、终止原合同、变更租赁主体等措施,完成省妇联租赁房屋收回、移交整改任务。二是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发现的“四风”问题一律先曝光再查处,对省委巡视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突出的行业、系统(单位)督促开展“自曝家丑”倒逼整改,减少“四风”问题存量、遏制增量。三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等工作。

(五)关于中央第十巡视组移交的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和信访件处置方面

1.认真核查处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将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作为政治交办件,专题研究、分析排查,优先办理、深挖细查,依规依纪依法处置。加强线索处置情况动态管理,实行“任务清单制”、“台账制”、“底稿制”、“例会专题汇报制”,运用“提示函”、“警示函”等,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督办。目前,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核查处置工作正按计划有力有序推进。

2.高质量办理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组织召开中央第十巡视组移交信访件办理工作专题会议,对移交信访件办理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印发《对中央第十巡视组移交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抽检的工作方案》,协调和督促政法机关和信访部门按比例对涉法涉诉类、利益诉求类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抽检。目前,信访举报件、群众利益诉求类信访件、涉法涉诉类信访件办结率分别达99.3%、99.99%、100%。

三、统筹抓好巡视整改后续工作,以整改实际成效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

经过全省上下的集中攻坚、精准发力,中央巡视反馈和专项检查指出的问题已整改落实62项,需长期整改的57项,已取得重大进展4项,巡视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一是巡视整改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在云岭大地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正全面转化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增强“四个意识”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实现全员有触动、全员受教育、全员有改进,极大地提升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肃清了白恩培、秦光荣等余毒影响,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实现由“乱”转“治”、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化,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正全面形成。四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持续巩固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在换届中得到调整和优化,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五是省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转作风、亲力亲为抓落实,进一步提高了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得到有效破解,人民群众对整改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大幅提升。六是坚持以巡视整改的“硬”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快”,巡视整改的实际成效体现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4.4%、17.4%、13%、11%、14.7%。

巡视整改是军令状、承诺书、硬任务。下一步,省委将严格对照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和整改要求,继续保持高位推动的强劲态势,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力度不变、热度不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巡视整改各项任务。一是对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需要持续深化的整改任务,特别是针对一些短时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件一件对标,一项一项落实,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改彻底、改到位。二是对已经整改完成的各项工作,继续盯住不放,在巩固成效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抽查核查,强化整改效果评估,持续跟踪问效,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三是抓紧抓好中央巡视组移交线索处置工作,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四是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把“改”和“立”统筹起来,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从个性问题、具体问题中解剖发现面上的问题、根源性问题,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机制、堵塞漏洞,加快建立、完善务实管用、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五是以巡视整改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把巡视整改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对云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过程中持续深化整改成果运用,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871-12388;邮政信箱: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8号省纪委监委信访室,邮编,举报网址:。

中共云南省委

2021年10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