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的渊源
2022-04-17 09:48:24热度:102°C
2022-04-17 09:48:24热度:102°C
原标题:探寻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的渊源
探寻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的渊源
马玉明
考证中国最北缘江北茶叶产区甘肃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一片叶子”的渊源,探寻和讲述甘肃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的故事,必将丰富陇南茶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快陇南茶叶品牌建设,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茶区乡村振兴!
2021年7月底,我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在参观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感受着革命圣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茨坪镇区参观游览时,我偶遇“倾峰茶业”茶叶店店主吴晓辉。吴晓辉是吉安市遂川县茶农,30多岁,做茶叶生意10多年了。他听出我的口音是甘肃人,就热情地讲起了他祖父辈们与甘肃的渊源。
他曾听他爷爷讲起,上世纪六十年代遂川、井冈山两县的茶农曾被组织起来去甘肃省文县、康县等宜茶区手把手传授茶叶栽植、加工技术。几年以后,当地村民掌握了茶树栽植、茶叶加工技术,在中国西北部、临近少数民地区的北茶马古道上开拓出了一片新茶区。
我曾在陇南农业系统工作多年,是陇南中药材、茶叶、苹果等特色产业开发的倡议者、推动者、见证者。参与了特色产业开发的前期调研工作,制定了特色产业的开发规划工作,亲历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强,直至成为陇南特有、甘肃独一份的发展历程。
陇南宜茶区引进推广茶树栽植、茶叶加工,有江西省遂川、井冈山县茶农开展过技术指导的传闻,却未发现相关的文字记载。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很想考证信息的真伪。随后,我便请吴晓辉提供更多的信息。比方说,江西茶农去甘肃传经送宝具体是那个部门牵头的,去了多少人?干了几年?有没有文字记载?参与过这一活动的茶农有多少人健在?等等。吴晓辉无法提供更多信息,却答应帮我多方了解。
如果真有此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来陇南传经送宝的茶农,若最小年纪20岁,现在也80多岁了,还有几人健在?为什么我市没有任何相关文字记载,茶区也没有相关民间传闻?
若此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官方及民间都逐渐遗忘了这件事情,没有留下相关文字记载和民间传闻,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我在整理撰写《陇南特色产业陇南茶叶》一书时,依据茶叶产业发展对陇南经济社会的影响,将陇南茶叶产业开发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茶叶种植起步期。开辟新茶区,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新中国成立前,陇南茶叶仅是零星栽培。1952年、1957年曾有试种。为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饮茶需求,国家决定开辟新的茶叶种植基地。国家农业部、外贸部、民族委员会抽派茶叶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到甘肃,对文县、武都、康县三县东南部进行综合性考察,确定茶叶种植最佳适宜区。省上和原武都地区为贯彻落实中央号召,专门研究茶叶种植问题。从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调入茶籽分拨给文县、武都、康县组织种植,并在徽成盆地进行多点试种。六十年代末,三县(区)茶园面积达到4156.8亩。
第二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茶叶种植徘徊期。徽成盆地多点试种,因土壤碱性和冬季冻害而告失败。康县阳坝、太平,武都五马、裕河、洛塘,文县碧口、中庙、范坝等地种植的茶叶,由于管理措施跟不上,茶叶单产和品质不高,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省上和武都地区将茶业发展重点放在低产茶园的改造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上,省农科院经作所派技术人员对康县阳坝低产茶园进行丰产改造,亩产干茶由50斤提高到1978年的392斤,茶叶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茶叶种植调整恢复期。将茶叶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源建设、农民增收项目,予以重点扶持。1982年1月10日,中共武都地委、行署作出了《关于加快茶叶生产的决定》,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优惠政策,部分种茶的社队收入增加,群众尝到甜头,种茶积极性复苏。在文、武、康三县(区)19个公社155个大队565个生产队落实宜茶面积5万余亩,新栽植茶叶1092.2亩,累计达5247亩;茶叶总产量由1981年的2.64万公斤增长到1982年的5.91万公斤;商品茶由1万多公斤增加到2.95万公斤,为国家增税百万元以上。
第四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茶叶产业开发飞速发展期,也是茶叶产区扶贫开发的攻坚期。我市全面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主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产业培育思路,立足当地资源,确定茶叶产业为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后,茶叶产业着重于提质增效,发展茶园以无性系良种茶园为主,茶园效益明显提高,茶叶产值翻番,茶农收入大幅度增长,形成文县扁形茶、康县龙神翠竹翠峰、武都裕河毛尖三大系列71个茶叶品牌。2020年茶叶面积17.9万亩,产量141.8万公斤,产值2.73亿元,茶农户均收入1万多元,人均收入3600元以上。相比2013年产值翻番,茶区贫困户收入普遍达到3500元以上,部分效益好的农户达到5000元以上。茶叶产业成为三县(区)茶区脱贫攻坚主导优势产业。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毗邻四川、陕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宜茶区位于市域东南部文县、康县、武都区交界的三角地带,涉及12乡镇147行政村,种茶农户2.6万户7.34万人。东接陕西巴山茶区,南接川北茶区,属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境内海拔600—1300米,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地理位置为北纬32°42′~33°48′,东经104°41′~106°08′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该区域远离城镇,谷深林密,森林覆盖率80%以上。土质好,土含量在1.5%壤有机质左右,PH值在4.5—5.6之间;无化工企业和环境污染,生态条件良好。
陇南发展茶叶生产,既有自然资源,也有历史机遇和契机,更有宜茶区各级党委政府、农民群众对贯彻落实中央号召,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发展茶叶生产形成的共识和工作动力。但我还是想探寻把茶叶种植技术、加工技术推广普及到陇南,推动陇南茶叶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和人员。
不妨假设,为了尽快建成甘肃陇南新茶区,江西吉安茶区因某种机缘,组织人员赴陇南宜茶区开展传帮带,传授茶叶种植实用技术和茶叶加工实用技术。
陇南要发展茶叶生产,建成新的茶叶产区,不外乎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储备,而陇南有自然资源的禀赋,缺少的只是技术。
我市地处长江中上游,是传统农业种植区域,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开展研究推广茶叶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机构,也缺乏相关科研技术人员。老产区熟练掌握茶叶实用技术者去新产区开展传帮带和技术指导,能切实解决此难题,是帮助陇南尽快建成茶区的有效办法。
陇南茶区现有引进于江西的茶叶品种。现有茶树种植品种中,无性系品种宁州2号从江西省九江市引进;有性系良种宁州种、宜兴种分别从江西省修水县、宜兴县引进。陇南规模化种植茶叶近70年,茶园多为调进茶籽直播建园,有许多老旧茶园品种混杂、退化,已无法判断具体茶叶品种,但肯定的是有引进于江西茶区的茶叶品种。
从加工工艺看,陇南茶叶产品分三大系列,文县扁形茶,康县、武都条形茶和卷曲形茶。尤其是条形茶和卷曲形茶,如阳坝毛尖、武都裕河毛尖的加工工艺、外形与江西名茶遂川狗牯脑茶的加工工艺和外形相近。这是否能说明江西遂川、井冈山茶农来陇南传经送宝,指导茶叶种植、传授加工工艺,有待考证。
老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革命火种撒向中华大地,最终建立新中国。解放后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发展特色产业。
考证中国最北缘江北茶叶产区甘肃陇南茶叶产区与江西吉安茶叶产区“一片叶子”的渊源,探寻和讲述两地茶叶产区的故事,必将丰富陇南茶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快陇南茶叶品牌建设,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茶区乡村振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 : 中国有哪些省份产茶各产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