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都这么牛了,为什么好的白茶还在手工呢村姑陈说出了大实话

2022-04-17 02:25:24热度:144°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三四年前,有一次,村姑陈拍视频,讲解如何冲泡白牡丹

在视频里,很自然地、很日常地,在称茶的环节,把手伸进了装白牡丹的临时存茶罐子里,抓取茶叶出来冲泡。

从罐子到盖碗,我的纤纤玉手,往返了三四次。

然后,就被一位热情的茶友提醒了。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泡茶的时候,不要用手取茶,这让人看了会感觉不卫生。

茶友是一番好意,我接受了。

但这也反映出,这位可爱的茶友,仍是处于喝茶的外围,说实话,制茶做茶,挑茶捡茶,哪个环节,人的手能不接触到茶叶呢?

制茶的每道工序,都是人在参与,都是人的手在进行着重要的操作。

所以,要说用手就不卫生,这还真不能这样去理解。

《2》

买了一包芡实糕。

拆开,不由得感慨了一番。

从前买芡实糕,是一大块,中间切了暗刀痕,整块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外面再套上纸盒。

吃的时候,把塑料袋剪开,拖出小半块糕来,从暗刀处掰开,掰一块下来吃。

余下的再原样装回去,下次吃的时候再取。

而现在,大变样了。

小块独立装了。

不再是一整块糕,而是从原来的暗刀处,彻底切断,分成了一块又一块,一盒分成了四小块,每小块都有一个独立的塑料袋包装起来,密封,装进外盒里。

吃的时候就比从前方便了,不必拆开整块糕的塑料袋——这样容易让没吃掉的那些糕,吸到风,表层变硬,影响口感。

现在是吃一小块就拆开一小块,不必让其它的糕一同拆封,从而产生氧化的风险。

这种包装方法,是用机器才能完成的。

是用更精细的、更庞大的机器设备,来实现的。

机器化大生产,已经影响到了传统零食业。

不,机器正在改变传统零食行业。

《3》

在芡实糕旁边,正好摆着一泡白茶

生态茶园里采下来的白毫银针

它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仓库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贴标贴歪了,于是作为证据,呈到了我的面前。

这一泡白毫银针,含量有5克,是密封在一个铝袋里的。

这也是一种改良版的白茶包装。

然而,它并不是机器的产物——机器包装不了白茶——机器包茶,白茶条形会不同程度地受伤、破损,首先影响到白茶的卖相,其次影响到白茶冲泡时的口感。

我们包这种小泡袋装的白茶,仍是手工包,机器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起封口作用。

撑泡袋的时候,是手工的。

称茶的时候,是手工的。

塑型的时候,是手工的。

摆盒的时候,是手工的。

塑封的时候,是手工的。

只有封口,是用封口机——一条传输带传动过去,一排茶叶的袋口,就被烫合封紧了。

呈豆腐块样,乖乖地躺在同样是手工编制的大竹筐里。

是传统元素与传统元素的融洽相合。

《4》

相比别的行业,茶行业,真是工业化程度最低的一个行业。

采茶,要手工。

有人说,哎,我看到有人用机器采茶呀。

是,有人用机器采茶,但那是人把机器扛进了茶山,再持在手上,开动电源,像割小区地上的草皮一样,采下同一高度的茶枝。

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是全机器采——毕竟人还在那里扛着机器呢。

而且,采茶机能采的地方,十分少,不是平铺的地面,不是大面积的平地,采茶机根本无用武之地。

而福建是以丘陵地貌著称于全国的,哪来江汉平原、关东平原、川西平原那般的大块平地可供种茶与机器采茶呢?

扛着台重重的采茶机,采两分种就要上一坡,再采两分钟又要移动到另外一个窠凹里,这种茶园的分布,于采茶机而言,就是一种灾难。

还不如扔掉这重家伙,捋起袖子自己采。

速度更快。

最重要的是,贵的茶,根本就不能用采茶机采。

因为采茶机的原理,是像男生剪头发一样,用一把推子,贴合头皮推过去——超过这个平面的茶枝,不管老嫩,不管粗细,不管芽叶,统统被推了下来。

这就消除了顶端优势,让茶树更加纵向发展,生出更多嫩芽——嫩芽多了,养分消耗得厉害,茶树上单颗嫩芽、单片嫩叶的内含物质,就会变少,泡出来的茶汤就会变薄,这片茶园的产品品质,就会下降。

所以,杀鸡取卵的傻子,才会用机器采茶。

所以,不是真心爱护自己茶园的人,才会用机器采茶。

所以,没有固定用户的茶农,不在意品质的茶农,才会机器采茶。

一款茶要想做成精品,必须人工采,手工,一枝一枝摘下来。

漂亮,干净,等级高。

《5》

采下来的白茶,也是要手工的。

摊晾,需要手工去搬动水筛,手工去搬动茶青,手工抖青,手工摆放。

最重要的是,要手工去测试茶叶萎凋的程度,何时进入下一步,何时摆出去晒,何时收进来,何时再晒,这些,都需要手来触摸,大脑来完成。

人,才是做茶的主角。

接下来是捡剔,更加非人工不可。

捡剔的时候,顺带要分一下等级,顺带要瓣除一些老叶,顺带要摘掉一些顺手带下来的别的植物叶片——竹枝,杂草之类的。

这些,机器能完成么?

别的茶类或许可能,但白茶不行。

寿眉那般的粗旷体格,机器里一过,估计全碎了。

想想我的霜降,万一也这样过了一道机器,那碎掉的不仅是多年才采一次的稀罕霜降白茶,一同碎去的,还有村姑陈的心。

捡剔完成之后,茶叶要收进袋子里,然后,要安排时间烘干。

烘干也是纯人工的。

烘银针,烘牡丹,烘寿眉,它们拥有着不同的身体结构特征,纯芽头的银针怎么烘,多少温度,多少时间,包括烘干时的天气,空气湿度,这些都是人工在控制和调整。

机器能行么?

也许未来会有机器可以完成,但机器就是机器,不是人,不能及时微调,机器做出来的茶,便少了人味。

更加少了茶味。

机器磨的豆腐不如人工磨得好吃吧?

茶叶也是一样的。

《6》

我还是喜欢手工做茶。

机器嘛,帮忙扫个地就可以了。

千百年来,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文明,创造了财富。

未来,亦会如此。

白茶是手工采的,手工晾的,手工捡剔的,手工烘干的,手工包装的,再用手泡出来喝的。

这样的茶,才更加地有人味,更加地令人迷离微醺。

这是天,地,人之间,不可描述的关联。

亘古,而隽永。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