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宫流行喝哪些江南名茶,赶紧去享受一下“帝王”般的待遇

2022-04-16 16:34:06热度:112°C

江南名茶在历史上很早就被作为贡品送入宫廷,大约西汉时,贡茶制度逐步确定下来。三国时期,定都于南京的孙吴政权皇帝喜好饮茶,其用茶大抵产自江南。到唐代,朝廷更是在常州宜兴和湖州长兴之交的顾渚山设立贡茶院,专门制作贡茶。

清代贡茶产地相较前代,无论是分布地域广度还是种植规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地,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以南和岭南以北的广大区域)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先进的制茶技术,以及清帝南巡的契机,成为当时主要的贡茶产地。一些至今都名声响亮的中国历史名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茶等,在这时也作为贡茶为世人所知。

文章梳理了清代江南地区名茶产地的分布概况,追根溯源,探寻江南名茶的发展历程,挖掘其中文化内涵,从历史中总结茶叶产地分布规律,为今日之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01

安徽省

安徽省山峭水清,峦壑奇秀,土地高沃,茶生其间,芽极肥乳,从而“茶,全省皆产”。清时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和州、六安州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出产六安茶、雀舌茶、珠兰茶、松萝茶、梅片茶、黄山毛尖茶等。

1、六安茶

六安茶为清代最重要的贡茶之一,产于清六安州及霍山县,“明朝始入贡”“弘治七年分立霍山县,产茶之山,属霍山者十之八,于是六安办茶二十五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国朝因之”。

“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于是六安办三十七袋,霍山办二百六十三袋。康熙五十九年,又增百袋,雍正七年暂停。十年增复。旧系茶户各备茶交官起解,而色类错杂,驳还迟误。康熙三十年,知州王廷曾以士民之请,改为官征官买,茶户但纳税银;又因霍山茶胜六安之产,故知州将官课之银,发交霍山并办一色芽茶。每岁茶户采择雨前极品一枪一旗,依法焙制,官以黄绢为袋,袋盛茶一斤十二两,共四百袋,分贮于箱,知州敬谨钤封,恭缮贡本,限谷雨后十日起解,其解官以州县巡检递年轮流详委。”清六安茶不仅上贡数量不断增加,征收方式前后也发生一定变化——之前由茶户自行采制上缴;康熙三十年后改为官府指定茶户依法焙制,再由官府收购;“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庭常进之品。欲其新采速进,故他土贡尽由督抚,而六安知州则自拜表,径贡新茶达礼部为上供也”。为保证六安茶保质保量送达清宫,唯六安知州可将贡茶径直送往礼部上供,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非与别样芽茶可比”。

▲ 宜兴窑芦雁纹茶叶罐及罐盖拓片( 故宫博物院藏)

六安茶“色黄绿而味长,尽系细芷毛尖”,按照其形态种类分,主要包括六安银针茶、六安雀舌茶、六安梅片茶、六安松萝等,其中“最上者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但徽制截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上贡者多为“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六安梅片茶和六安银针茶皆为清代重要的贡茶。

2、松萝茶

上所述六安松萝所仿效的以徽茗之法制成的松萝茶专产于当时徽州府歙县松萝山一带,因山而得名。《歙志》云:“多山黄山榔源诸处,往时制未得法,僧大方为薙染松萝者,艺茶为圃,其法极精,然蕞尔地耳,别刹诸髡制归,其以取售,总号曰松萝茶。”松萝茶制作方法由大方和尚首创,制法极精,遂逐渐流传开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南通志》记载道:“宁国府宣、泾、宁、旌、太诸山产松萝茶”。松萝茶是炒青制成的茶品,在质量上优于唐宋时期的蒸青茶,专于化食,“消积滞油腻,清火下气除痰”。

松萝茶由于产地和茶叶品种形态不同,其下又分诸种,以黄山毛峰为最,也是上贡清廷的重要贡茶。《歙县志》中赞道:“毛峰,芽茶也……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又因其出产于黄山悬崖峭壁、云雾缭绕之中,黄山毛峰又名“云雾茶”。《黄山志》:“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清代中期,安徽巡抚进贡松萝茶1箱。

▲ 松萝山

3、雀舌茶

雀舌茶顾名思义,至茶叶嫩芽形状尖小,如同雀舌一般。雀舌茶以金地雀舌茶最为著名,每年以少量精品进贡清廷。金地雀舌产于池州府九华山,产于“烟霞云雾之中,气候温润,与地上者不同,味自异也”。清代中期端阳节,安徽巡抚进贡雀舌茶1箱。

4、珠兰茶

珠兰茶产于徽州府的歙县,是我国主要花茶产品之一,因其香气芬芳幽雅,持久耐储而受到人们青睐。珠兰茶以清香幽雅、鲜爽持久的珠兰和米兰为原料,选用高级黄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优质绿茶作为茶坯,混合窨制而成。清代陈淏子撰写的园艺学专著《花镜》中写道:“(珠兰)花与建兰同时,其香相似,而浓郁尤过之。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焙茶甚妙。”珠兰炒青、珠兰大方、珠兰黄山芽是珠兰茶之上品好茶。

珠兰花茶

5、潜山茶

潜山茶产于安庆府潜山县,潜山县地处皖西大别山东南麓,从地貌看潜山县基本属于山区县。《潜山县志》中写到潜山县特产“芽茶岁派供应库二百九十斤,今折价,谷雨前者,茶叶岁派供应府二百八十五斤,今折价。立夏采者为头茶,味佳;二茶又次之,三茶又次之。又八月采者,名白露茶,烹之清香,但微热”。上贡的自然都是雨前芽茶和立夏所采之头茶。

▲ 潜山天柱剑毫茶

02

江苏省

清时江苏省贡茶产地主要集中于南部苏州府、常州府等地。其中佼佼者如常州府宜兴县阳羡茶、苏州府虎丘山天池茶、洞庭山碧螺春茶等。

1、碧螺春茶

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山,光照充足,降水丰沛。《苏州府志》中提到:“(此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贵,唐皮、陆各有茶坞诗,宋时洞庭茶尝入贡,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载《续图经记》。近时佳者名曰碧螺春,贵人争购之。”说的便是洞庭茶在宋代就已声名鹊起,作为贡茶入贡。而关于“碧螺春”一名的来历,世人也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记载的一则“吓煞人”的故事。《柳南续笔》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己卯岁(1699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其所述真伪无从考证,但为这小小茶叶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也使碧螺春“香煞人”的美名传遍天下,碧螺春“色如螺黛,其味如兰麝,其细如蚕眉”。

▲ 太湖边洞庭山碧螺春环境

2、阳羡茶

阳羡茶产于常州府宜兴县,宜兴古称阳羡,故因此而得名。阳羡茶兴起于唐代,因茶圣陆羽的极力推崇,阳羡茶名扬天下,成为贡品,且“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品”。肃宗时在宜兴建立贡茶院,专门负责贡茶事务,“每岁季春,县官亲往祭省于此,然后采以入贡”;并有专门驿道负责专程运送阳羡贡茶至长安城。此后,历朝历代对阳羡茶的宠爱一直延续,唐代卢仝歌云:“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到了清代,宜兴阳羡茶更得到推崇,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说:“天下茶品,阳羡为最”。

2、虎丘茶

虎丘茶产于苏州虎丘西山,“叶微带黑,不甚苍绿,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卜万祺《松寮茗政》云:色味香韵,无可比拟,茶中王也。”据说明时,“例岁有司以此申馈大吏,诣山骚扰,守僧不堪,剔除殆尽。学士文震孟作《剃茶说》以伤之。”种茶的僧人不堪地方官员叨扰,一气之下将茶树悉数剔除,后“汤公斌镇抚三吴,严禁署员馈送,寺僧亦疲于艺植”,因此虎丘茶虽“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

4、天池茶

天池茶和六安茶一样皆是每年供奉予清廷的重要贡茶之一。《国朝宫史》中载:每月皇贵妃、贵妃、妃、嫔分得“天池茶叶八两”,贵人分得“天池茶叶四两”,苏州有山名天池山,其山产茶遂名天池茶。《广志绎》写道:“虎丘天池茶今为海内第一,余观茶品固佳,然以人事胜。”天池茶因其优越于其他地方的制作方法而为当时公众所认可,据说其“青翠芳馥,啖之赏心,嗅亦消暍,诚可称仙品。诸茶尤当退舍”。明代《遵生八笺》亦云:“天池茶在谷雨前收细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

03

浙江省

浙江为产茶大省,“今日本省各县无不产茶……本省所产之茶,大半为绿茶”。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坐落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下游南岸。浙江地形独特,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渠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清朝,湖州府的长兴县,嘉兴府的临安县,杭州府的临安县和富阳县,绍兴府会稽县、诸暨县、嵊县,宁波府慈溪县,衢州府衢县、龙游县,金华府金华县、台州府临海县,处州府丽水县,温州府永嘉县等皆为主要的贡茶产地。

1、龙井茶

产于西子湖畔的龙井茶历史悠久,清时因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而声名鹊起。清高宗多次来西湖天竺、云栖、龙井巡幸茶事,几首茶诗《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龙井作》《于金山烹龙井雨前茶得句》《雨前茶》更使龙井茶名声远扬。各县产茶者虽多,“富阳亦佳,余杭径山所产甚多,然终不如钱塘出龙井者名”。

▲ 西湖龙井茶园 / 陆小磊 摄

龙井茶美但产量极少,所以极为珍贵,雨前龙井更为难得,清人写道:“龙井新茶向以谷雨前为贵,今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

▲ 龙井茶(故宫博物院藏)

2、顾渚茶

顾渚茶产于浙江北部湖州府长兴县顾渚山,俗名罗岕。顾渚山东临太湖,西北是高山,与江苏省宜兴县毗邻,气候温和,水土肥沃,是茶树生长的优良胜地,遂茶以山名,唐代著名的贡茶院之一便设于此。“唐代宗大历五年,置贡茶院于顾渚山。宋初贡而后罢,元改贡茶院为磨茶院。明洪武八年革罢,每岁止贡芽茶二斤……官茶地止有一亩八分”;清朝定制顾渚茶为贡茶,顺治年间,“县官仍于清明前三日躬亲诣山中拜祭,茶户攒价齐备,循例支给额载条银十两,为龙袱旗袋、篓扛包索等用。”清人对顾渚茶极为推崇,雍正年间,《浙江通志》载:“长兴之罗岕,疑即古人顾渚也,介于山中……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清代文人冒襄专作书名《岕茶汇钞》,其中就提到“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

▲ 顾渚大唐贡茶院景区

3、日铸茶

日铸茶产于绍兴府会稽县和诸暨县,有山名曰“日铸岭”“山中有僧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有日,产茶绝奇”,遂名曰“日铸茶”。该茶“纤白而长,其绝品长至三二寸,不过十数株,余虽不逮,亦非他产所可望。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因日铸茶色白如雪,又被称为“兰雪茶”。晚明张岱《陶庵梦忆》中提道:(日铸茶)“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倾向素瓷,真如白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清代诗人吴寿昌专门写有《乡物十咏》组诗,其中一首《日铸茶》中写道:“越茗饶佳品,名输此地传。根芽孤岭上,采焙早春前。”

4、雁山茶

雁荡山地跨温州府乐清、平阳二县,“诸峰峻拔险怪,上耸千尺,皆包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山巅所产雁荡山茶色白味甘,堪称佳品,雁荡山茶也成为雁山茶。万历年《雁山志》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进贡,一枪一旗而白毛者,名曰明茶;谷雨日采者,名曰雨茶,此上品也。”常饮雁山茶,可“去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清人称其煎后,“色香味与阳羡齐”。

5、黄茶

黄茶是人们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发现杀青、揉捻之后干燥不足或者干燥不及时的茶叶,叶色变成黄色,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种即黄茶。黄茶制作过程与绿茶极为相似,但多了一道工序,就是闷黄。黄茶的最大特点是黄叶黄汤,黄茶芽叶较为细嫩,有明显的显毫,清香味美。浙江黄茶作为贡品进入宫中。浙江黄茶是清宫奶茶的重要调配材料,“诸暨各地所产茗叶,质厚味重,而对乳最良,每年采办入京,岁销最盛,谓之黄茶”。清宫每年约用黄茶一百二十多篓,每篓清秤一百斤(清制一斤相当今596.82克)。

此外,杭州府临安县黄岭山茶,处州府龙泉县云雾芽茶等在清代也皆为重要贡茶。“康熙《旧志》:黄岭山每年额贡御茶二十斤,勒碑于仪门及观音岭。康熙三十二年奉文折征,每斤价钱陆分,共银三两二钱解司。”处州府“(龙泉)县西南二乡出云雾芽茶,每年于清明后谷雨前分头前往采办,额定贡茶二十四斤,禀解抚宪衙门投纳,领价银八两,并分呈各宪样茶。”

04

江西省

江西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以庐山云雾、砖茶为著名,贡茶产区主要分布于南昌府、袁州府、饶州府、赣州府安远县、吉安府吉水县等。

1、庐山云雾茶

庐山位于清九江府之南,山中云蒸霞蔚,雾气弥漫,此处生长的茶叶因之名为“云雾茶”。据说庐山山僧度日艰难,于是“取诸崖壁间撮土种茶一二区”,以贴补日用。因为山峻高寒,芽茶脆弱,每年冬天他们都用毛毡盖在茶树上保暖,每年端阳时采摘焙制。早在唐代,庐山云雾茶就已很著名,至于明代,庐山云雾茶的名称已出现在《庐山志》中。庐山茶“茶色香幽,细比兰花”,制作方法精细讲究,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色泽碧嫩,香气芬芳,清代中期端阳节,江西巡抚进贡庐山茶1箱。

2、宁都岕茶

岕茶产于清初之宁都县,即乾隆以后的宁都直隶州。“出州治之西一带石山,而以冠石为最。明季南昌林时益寓居此山遂家焉,课子弟艺茶为业,种茶、采茶、造茶、贮茶、各得其法,世称为林岕。近日如黄竹寨、竹坑村、官人山、赤竹峰等处所产,色香味均无不美。向时土贡,悉采于此。”据说,岕茶“乃一林姓者以长指甲炒之;采制得法,香味独绝,因之得名。”

3、赣州府储茶

康熙年间,《赣州府志》载:“储茶,出自储山,曰大园储茶,香味亦佳,朝曦未出云雾空濛采取者,名云雾茶。昔尝入贡,亦曰贡茶,鲜少,人不易致。”储茶因产自储山而得名,采摘须赶在清晨

第一缕晨曦出现之前,这时茶叶为晨雾所笼罩,品质最为新鲜。但储茶的产量很少,除进贡外,常人很难得到。

4、九龙茶

九龙茶产于清代赣州府安远县九龙嶂,“雍正五年取以作贡,计正额六十斤”。据说,九龙嶂上云雾缭绕,“善制者携囊入山守候采制,气味清芬如兰。然所产甚稀,得者若珠粒丹砂,宝贵异常”,其中尤其以晒禾坪数亩所产最佳,以泉水烹之,“香清色碧而味厚,惜所出无几,不能多得”。晒禾坪即九龙山上的山场,其余山场如龙潭面、古亨山、丝茅坪等皆开辟有茶园。据考证,九龙山也是赣南采茶戏的源头所在。

此外饶州府也是贡茶重镇,“茗,即俗云茶,春采其芽入贡,外郡市者颇多,惟下乡各村落有之,但焙不如法,故为价不及徽茶十之一”。“(浮梁县茶)每岁贡茶有本色、有折色……今浮产茶甚少,制亦不佳,聚于景镇者,皆徽之休宁、祁门、婺源贾客所鬻。”袁州府茶“府四县岁进荐新茶芽一十八斤,额编起运项下本色征解。宜春县五斤六两,分宜县二斤一十五两,萍乡县五斤六两,万载县四斤五两。”

05

湖南省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此地山高水阔,多名山,特别是君山、衡山矗立江畔,为茶树极佳生长地。

1、君山茶

君山茶产于湖南岳州府(今天的岳阳),由于“气候土质宜茶之故,自古即以产茶著名。唐为贡品,至清代则君山绿茶进贡御用。”“君山所产无多……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君山茶充土贡“自乾隆四十六年始,有兰芽、锅青等名,柏港稍次,俱非他产所及。”每年“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洵珍品也,俗呼白毛尖,即白鹤翎之遗意。”

2、安化茶

安化茶产于长沙府安化县,其“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安化“芽茶为湖南上品,甲于他邑,多产于北路及西北路,之外东南二路,则不产焉。颇有贡茶,往例进京奉斋名色,皆当年里递出办。”安化茶除作贡茶外,西北各省以及西域外藩对其需求也很大,“陕甘两省茶商,领引采办官茶……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

3、界亭茶

《湖南通志》载:“沅陵与安化交界处,地名界亭,产茶,岁以充贡。”《界亭茶歌遥和程荆南》中写道:“界亭山山溪清一湾,枯瓢酌水坐萧爽,况有绿雪点点碎拍春瓯斑,一枪乍开一旗掩……雨前采焙茲最良。”

06

湖北省

湖北湖泊众多,人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湖北多山地、丘陵,濒临江河湖泊。

1、通山茶

通山茶产于通山,“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养吉斋丛录》中载:“两湖督端阳进……通山茶一箱”。

▲ 通山茶 (故宫博物院藏)

2、鹤峰容美茶

鹤峰县古称容美,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立鹤峰州。鹤峰州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主要产茶区之一,明嘉靖年间,田九龄著有《七律·茶墅》,其中形容容美茶为“旗枪布处枝枝翠,雀舌含时叶叶青”。清朝时容美茶成为朝廷贡茶,鹤峰州志记载“容美贡茗,遍地生植,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署前有七井,相去半里许,汲一井而诸井皆动。其水清冽,甘美异常,离城五十里,土司分守。留驾司神仙茶园二处,所产者,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

3、蕲门团黄

蕲门团黄产于黄州府蕲州。宋代,蕲门团黄被列入朝廷贡品,苏东坡在担任黄州团练使任上曾亲自护送团黄茶进京,并发出平生未尝团黄为人生一大遗憾。“蕲门黄团有一旗二枪之号,言一芽二叶,亦有一旗一枪者。欧诗:共约试春芽,旗枪几时绿。诗云:茗团春嫩一旗开。”

07

结语

如上所述,可很直观地看到清廷贡茶产地大多属南方地区,形成这一格局的最重要原因缘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南方气候温润,水土肥美,适合茶树等经济作物的生长,经济水平也较为发达,不同产业相互带动,无形中推动了当地茶叶质量的提高。

第二,清初皇帝的南巡给予江南茶叶得以为清廷所知的机会,清廷的大量需要和对该地茶叶生产的重视不仅促使江南茶叶的兴起,同时皇帝的推崇无疑是最好的广告,世人争相购之,也推动江南贡茶的极盛发展。

第三,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茶叶制作技术大发展的重要阶段。至明清,唐宋盛行的团茶、饼茶、抹茶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类别,于是生产炒青绿茶的江南地区兴起,并成为贡茶的主要产地。

最后,江南一带水网纵横,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达,所产茶叶可方便地被运行出卖至全国各地,名声遂容易在民间广为传播而成为名茶。

作者唐郦薇,苏州大学历史学学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现就职于南京市博物总馆,中级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史、南京城市史、茶文化及博物馆学。本文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1年第3期文章《清代江南名茶概述》,页码:66-71,作者:唐郦薇。引用格式:唐郦薇. 清代江南名茶概述[J]. 中国茶叶加工, 2021(3): 66-7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