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词∣话说历代武夷茶诗文
2022-04-15 21:35:15热度:118°C
2022-04-15 21:35:15热度:118°C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茶为雅致之物,古人多在书房煎饮,所以孙樵有“遣侍斋阁”之说。首句以拟人的手法,表达的就是“送15个武夷山的茶团‘晚甘候’给你,供你在书房品尝”之意。古人造句就是美,“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多么诗情画意啊。
孙樵像是未卜先知一般明白武夷茶发展前景的美好,在短短的书信中,斟字酌句,将武夷茶描绘得美妙无比。特别是用“晚甘侯”三字来比喻武夷茶“入口霸道,回味甘甜、绵长”的品质特征,可谓是神来之笔。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造物”的神奇,让历史保留下来的第一份有关武夷茶的确切文字资料,是如此的优美,如此的与武夷茶的特质相吻合。
景祐元年(1034)正月,范仲淹因“伏阁请对”而被贬睦州知州。睦州地处现浙江建德市,距离武夷山不太远。范仲淹在睦州的副官(从事)章岷为福建浦城人,乃进士出身,其祖辈曾管理过北苑贡茶,熟知北苑斗茶的风俗。章岷将从家乡捎来的,在北苑斗茶中胜出的武夷茶赠送了一些给范仲淹品尝,同时将自己创作的《斗茶歌》附上,请范仲淹评点。范仲淹品着章岷送来的武夷山好茶,看着章岷绘声绘色地描绘北苑斗茶场景的“斗茶歌”,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茶文化中的著名诗篇《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全文为: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大意是:春的气息年年自东南方向传来,盛产好茶的武夷山与北苑均处在建州的建溪之滨,而建州又位于祖国的东南,因而每年都是最先沐浴到春的暖意。这不,溪中寒冰微开,溪边“嘉茗”抽芽,这茶好得那可是名冠天下,历史久远得无法考证,传说是武夷山的仙人自古而栽。每当新雷初发,家家户户便嬉笑着登上云雾缭绕的茶山。那满树错落有致的茶芽,沾着晶莹如玉的露珠,显得是那么的葱茏繁茂。整整一个上午的采摘,还未能装满衣服前襟提起的那一小兜,为了确保茶芽采摘的精致,而不敢有些许的贪心。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如研膏、烘焙等等,均精工细作,力求完美。制成的茶饼,方的如圭,圆的似月,精美绝伦。
北苑的官员,为了给朝廷与皇帝献上最好的贡茶,茶官、茶人等一干群雄,在产地建州先展开了斗茶比赛。斗茶用的茶碾,那可是用轩辕黄帝曾经采铜制鼎的首山所产之铜铸成。瓶中盛满用于斗茶的山泉水,堪比天下第一的长江中泠泉水。在闪着黄金般光芒的茶碾里,细细地研磨如此的好茶,轻轻扬起的茶尘,似乎还带着茶芽那鲜艳的绿色。如紫玉一般的瓷茶盏中,随着点茶的击拂而升起的茶沫,如雪一样的洁白,像波涛一般地涌起。斗茶就是斗味,看谁的茶味赛过醍醐;斗茶就是斗香,看谁的茶香超过兰芷。这期间的现场比拼,茶的色、香、味品质的高低,那可是众目睽睽,众人指点,来不得半点的欺瞒。斗茶获胜者,高兴得犹如登仙一般的得意忘形。而斗茶失败者,就如同战场上投降的败将一般,垂头丧气异常羞耻。
哎呀,这茶好得就像是天上仙界的石上精英,优秀的品质无愧于台阶前有灵性的蓂草。任何人的昏浊状态,喝了这茶都可以澄清;哪怕是迷糊了千日的深醉,品了这茶后,也能清醒。屈原用这茶作为祭品,来招楚怀王的魂魄回归故里;被杜康灌醉而毫无知觉的刘伶,就是饮了这茶,才得以醒来而听到了雷霆之声。这茶的功效如此了得,卢仝能不为茶而创作《七碗茶歌》吗?陆羽为茶而写“经”,那也是必须的。
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中,哪会没有饮茶的明星啊?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商山四皓何必苦苦寻找灵芝食用;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又何至于采摘野菜充饥。长安城里的酒价,因茶而减了千万;成都街头的药市,因茶而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这人生啊,挑战重重,真不如在风景如画、美若仙山的地方,静静地品一盏好茶,安享卢仝一般两腋生风、飘飘欲飞的惬意与美妙。你看那如花似玉的茶家妹子,整天只在那儿比斗如草一般的茶芽制成的东西,却能赢得满斗的金银珠宝而归,你可千万别太羡慕了。
范仲淹的这首斗茶歌,语句清晰流畅,诗意朴素明了,虽然也有许多的引经据典,但多为通俗常用之典,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思之感同身受。加上范仲淹那如雷贯耳的文名,以及作为朝廷重臣的身份,这首斗茶歌在当时,就得以迅速地传播。伴随着范仲淹斗茶歌中“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名句,武夷茶出色的品质,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与欣赏。而且这句颂扬武夷茶的名句,像是具有无穷的魔力一般,穿透千年的时光,时至今日,依然是武夷茶响当当的广告推送之语,被大众所热爱与传诵。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感于武夷茶的美好,刻意用拟人的手法,为武夷茶取名“叶嘉”,并为之创作了《叶嘉传》。文中写道:
“叶嘉,闽人也……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矫然有龙凤之姿……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苏东坡的意思是,叶嘉,福建人,喜欢游览名山,游至武夷山时,武夷山的风光令他十分愉悦,于是就在武夷山安了家;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盛名,矫健飘逸有龙凤之姿;叶嘉容貌似铁,品质刚劲,其气质,飘然有如清爽的浮云。苏东坡将武夷茶的美好特征,形容得既深刻又准确,可谓是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苏东坡还夸张地虚构说,汉帝在品尝了武夷茶后,评论道:
“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爱,朕之精魂,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苏东坡夸张虚构的意思是,汉帝在喝了武夷茶后说:刚开始见到叶嘉,并不怎么觉得他好,但经过久而仔细的品味后,却特别地令人喜爱,我疲惫的精神,不知不觉间就变得清爽了。《尚书》中说的“敞开你的心泉,滋润我的心田”,这话就像是在说叶嘉啊。
苏东坡这段文字中的“殊令人爱”,指的可是武夷茶令皇帝都特别喜爱之意;而“朕之精魂,不觉洒然而醒”,说的则是皇帝的“精魂”要靠着武夷茶才能“洒然而醒”;还有“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更是点明了启迪皇帝的心灵、滋润皇帝的心田,是叶嘉起到的美好作用。苏东坡对这位代表武夷茶的“叶嘉”,评价之高可谓是无以复加。
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对武夷茶更是情有独钟。为品武夷茶,多次游历传道离开了武夷山后,又念念不忘游历了回来,驻足武夷山累计达十多年之久,写有许多讴歌武夷茶的诗词与文章,如其中的茶诗《卧云》:
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
这诗意美得真有点让人陶醉其中而无法自拔的感觉。事实上,这诗根本就不用任何的解释,其超凡脱俗、不染一丝尘埃的顺畅语句,可以瞬间让人产生深深的无限向往的共鸣,感受到那超越于这美丽的景致,以及忙碌人生之上的空灵境界。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筑庐讲学期间,还亲自种茶、采茶、制茶,可见其爱武夷茶之深。淳熙十年(1183),武夷精舍落成,朱熹在这景色秀丽的九曲溪中段的五曲溪边,授徒讲学,著书品茶,心情特别好,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春谷》: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得灵根手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朱熹此诗的大意为:武夷山的高处,美丽得犹如蓬莱仙境一般,我在那里栽种了茶树。此地幽深偏僻,少有外物干扰,芳菲艳丽的景色,得以常驻不散。春寒料峭,美丽的山谷里,蜂蝶尚未大批地涌来。晒布岩像是彩霞仙女织就的红裳,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隐屏峰,则有如这秀丽山谷的锦屏一般,正在为到来的客人徐徐打开。在如此明媚的初春,于如此醉人的山谷,品着如此美妙的好茶,那晴朗的心情腾空而起,不知要飞向何方?只见远山层叠,翠绿成堆,延绵至遥远的天边。
朱熹就是这样,常常陶醉在这美丽的武夷秀色之中,将茶作为抖擞精神、荡昏涤寐、脱俗醒心的长物,终生品啜不辍。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当作自己著述、讲学的一种调节,充分显示出了伟人的平易近人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同时,武夷茶也因得到一代伟人朱熹的厚爱而名声大振,持续受到后世文人的广泛喜爱与追捧。
元朝大学士许有壬,写有一首茶诗,题为《咏酒兰膏次恕斋韵》,诗为:
空房丑妇尚须求,七碗何如酹一瓯。
混沌黄中云乳乱,鹧鸪斑底蜡香浮。
不教焦氏称欢伯,谁信卢家有莫愁。
从此武夷溪上月,好移光彩照青州。
首句“空房丑妇尚须求,七碗何如酹一瓯”,说的是艰难如鳏夫寡妇者,都还会努力去寻求的武夷茶,那是好到了什么程度啊?你卢仝当时要喝七碗茶才飘飘欲仙,不如我现在祭一杯武夷茶给你品一品,一杯就能令你飘飘欲仙。
写这首诗时,许有壬已经告老还乡回到青州居住。因此许有壬说“从此武夷溪上月,好移光彩照青州”,意即从此武夷的好茶,要常常光顾位于青州的我了。许有壬是一位口碑相当不错的元朝汉族一品高官,但观其一生与武夷山并没有什么瓜葛,而武夷茶却能受到他如此的厚爱与称赞,只能说明武夷茶的品质是相当过硬。
因茶类专著《茶疏》而享誉于世的明朝著名茶人许次纾因跛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在《茶疏》中说自己是“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意即我在书房读书、写作,没什么要紧的事,唯有与茶圣陆羽一样的嗜茶爱好。如此的一位茶痴,他是怎样评价武夷茶的呢?他在《茶疏》中写道:
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
阳羡贡茶、建州北苑贡茶,那都是历史上曾经的第一。因此许次纾这么说,其实就是在表达武夷茶在他的心目中乃是茶中第一之意。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以其巅峰的墨梅之作,给我们带来了水墨艺术的震撼冲击。他笔下的梅花,被人们称为“汪梅”,是文人画梅的一代宗师。他不仅梅花画得好,在品茶上也是个顶尖的高手。清代著名学者厉鹗,曾写诗称赞汪士慎:
先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
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霜桠。
作为如此的品茶高手,汪士慎对武夷茶是怎么评价的呢?汪士慎曾经创作过一首武夷茶诗,就像是按题作答一般,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诗的题目就叫《武夷三味》,诗中写道:
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
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
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
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
汪士慎的意思是:武夷茶初尝时香味尤为浓烈,继续细细地品尝,会慢慢地感受到清甜的余味。胸中的烦闷、燥热,通通都被这武夷茶所排解,芳香、清凉的甘爽,从舌上渐渐生出。品着如此的好茶,会让人严肃得犹如面对清廉耿直的大臣,端正得像是直面倾国倾城的美人。刻意写下这首小诗,记载在此地恭敬地举杯,品饮“武夷三味茶”之事。由于心情舒畅,看着普普通通的藤花,轻轻地落在栏杆之上,也觉得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汪士慎真不愧是资深的茶痴,能用“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与“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之句,高度准确地概括出武夷茶的“岩韵”特征。时至今日,你若能品尝到地道的武夷岩茶,一定还能与汪士慎产生深深的共鸣,体会到“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与“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的品饮感受。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战友,福建籍封疆大吏梁章钜,一生嗜好饮茶,对品茶之道感悟颇深。梁章钜在其所著的《品茶》一文中,对武夷茶评论道:
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此等语,余屡为人述之,则皆闻所未闻者,且恐陆鸿渐茶经未曾梦及此矣。梁章钜的意思是:武夷茶的“茶品”有四等,第一品称之为“香”,武夷的“花香”“小种”之类的茶都有。普通的品茶之人,以为这就是品茶的无上妙谛了,不知在这之上的品质,则称之为“清”,茶“香”而不“清”,只能说是武夷茶中的凡品了。在“香、清”之上的品质,称之为“甘”,茶“清”而不“甘”,也只能说是苦茗而已。在“香、清、甘”之上的品质,则称之为“活”,茶“甘”而不“活”,也不过只是好茶而已。“活”这一品质,须要用口、舌细细地进行分辨、体会,微乎其微,自然还必须要以山中的清泉水沏泡,方能感悟到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活”之“消息”。这样的话语,我屡次对人叙述,但人们都说从未听人这么说过。恐怕连茶圣陆羽在著述《茶经》之时也没有梦想到茶会有如此的微妙之处吧!这就是美妙的武夷茶,只要你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就一定能与梁章钜一样,品味到武夷茶那岩骨花香的无上妙谛,深深地爱上武夷茶与武夷茶文化。(吴斌/文)来源丨《武夷山》杂志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网"(ID:wyssrmzfw)
上一篇 : 武夷山茶叶品种编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