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茶的掌柜,要拥有一片白茶、岩茶、红茶的茶山,很容易吗
2022-04-15 03:03:15热度:140°C
2022-04-15 03:03:15热度:140°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是阴雨绵绵的一天。
从昨晚起就在飘小雨粒,蒙蒙的,带着更细一些的雾。
连村里拜拜的烟花,也被这细雨和薄雾笼罩了,声音不那么响,绽放的花朵,也比较收敛。
于是,在梦中,就只听到一些沉闷的声响,来不及细辨是什么,转身又睡去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细雨的阴沉天气,特别适合睡觉。村姑陈这种并不是客的睡在自己家里的人,也忍不住,一晌贪欢了很久很久,十一点半,李麻花打电话来,才苏醒。
她在电话里说,要不要来接你?
我说,你干嘛打扰我睡觉?
她一呆,然后抱怨:打电话,是吵你睡觉,不打,是不来接你,大姐,你太难侍候了吧?
不理她,扔掉手机,蒙上被子继续睡。
等到再醒来的时候,是下午两点。母上大人在客厅里看福州话版的电视剧,听得我十分地不适。
先秦语言就是先秦语言,硬要把它翻译成普通话,真的很别扭。
“荡雨”,偏要翻译成下雨,那调调,就没了。
《木兰诗》是外省人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如果是一个胡建人,应该有很多地方,是与现在版本不一样的发音。
因为用普通话来念,有很多地方,是押不了韵的。
唯福建的先秦方言,可以念出它的韵律来。
《2》
睡晚了起床的唯一后果,就是头痛。
不想吃饭,只想喝茶,和看闲书。
看吴文英和蒋捷。
流光总是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把开门红的三款茶,都喝了一遍。从红茶起始,到武夷岩茶,再到福鼎白茶。
桐木野茶的虬劲,让人温和地舒醒。虎啸岩肉桂的猛劲,让人精神一振。花香白牡丹的雅劲,让人满血复活。
有茶友晒了一盘白毫银针,说是2002年的。
一看,红的,橙的。
其实都不用看,只要一听这年份,遥远的2002年,一般就不是真的。
尤其还是随便就在某掌柜那里买到的,还是不怎么花费人脉就能买到的,肯定不是真货。
真货有,在哪呢?
反正市面上是不流通的。
也不是普通的五位数能买到的。
这位茶友说,我喝起来感觉很好,肯定是真的。
呃,我哭笑不得,自己觉得好喝就觉得是真货,这逻辑,太可爱。
然而,茶友继续自证,说,我买茶的这位掌柜,在福建有茶山,自己也做茶,不可能卖假货给我的。
看,又是一个被深度洗脑的羔羊。
原本还有点懒洋洋的村姑陈,现下精神大振。
一个卖茶的掌柜,要想在茶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山,概率到底有多低?
这位外省茶友想必还不是很清楚,当然,其实连本省茶友也并不是很明白。
那村姑陈就来给列位看官分析分析吧。
免得再产生下一个迷途的羔羊。
《3》
今天的命题,讨论的是:一个茶掌柜,拥有一片茶山有多难。
在这里,列入讨论范围的,是先卖茶,后才拥有茶园的那一类人。
比如村姑陈,比如李麻花。
而像武夷山胡歌,武夷山胡一刀这种生下来就是茶农,生下来就拥有大片茶山的人,并不在讨论之列。
先来说本地人拥有一片茶园有多难。
比如福鼎本地人,武夷山本地人,福建本省人。
原来是从事别的行业的,因本地的茶行业发展好了,改行来卖茶的这些同仁。
他们因为是本地人,本省人,拥有拿货的资源,虽然未必是第一手资源,但因为地缘接近,要想拿到第一手货源,也不是一件难事,只看本人愿意不愿意去找了。
但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如果仅因为是本地人本省人,大家就自动推断他们拥有茶山,还是成片的茶山,还是核心产区的茶山,这就有点有失偏颇了。
现在的实情是,这四五年来,茶山和茶园,都是在严格管控当中的。
都画好了地图的,都是航拍过了的,都是在监控中的。
哪里突然多了一片茶园,哪里突然少了一片茶园,不久就会有人来过问,有人来查看。查实的,还会被罚款,严重的,还会有牢狱之灾。
比如前几天上山,惊奇地发现S师傅居然不住在山上,在山上忙到十一点多,他就开车带S师嫂一同下山去,回镇上的老宅里睡。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再上山。
怎么他也贪图享受起来了?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上级下来查他们的用地属性,但凡是原行审批的农业用地,一概不能用作人居——可以种茶树,可以建茶厂,但不可以住人。
原来住了人的,马上要搬走。原来建的住宅,马上要改,改成茶厂车间,或者改成存茶仓库。
看,连用地都在如此严格的管控当中,何况是茶园?
那是更严了。
《4》
那么,本地人本省人,从前不是茶农,现在因为开店卖茶了,就想有一片自己的茶园,故去开一片新茶园,这种情况有吗?
有,但非常之难,条件之多,很难想象。
第一个,必须是本村的户口。
比如想在牛栏坑新开辟一片茶园,那就必须是天心村的人,是本村的户口,外村的人,肯定不行,不具备资格。
第二,必须要通过审批才可以。
新开辟茶园,要层层审批,各部门盖章。
因为开山,涉及到生态环境,涉及到小范围的天气,涉及到水土保持.....等等很多因素,属于多部门管辖。
大概率,新申请茶园是批不下来的。
如果违规开山呢?
那也可以,但一旦种下来,就是很大的成本——开山的成本,种树的成本,而万一被发现,被勒令清除,那就血本无归了。
甚至还要罚款,损失就更大了。
所以,本地人本省人,卖茶还可以,毕竟没有太高门槛。但要想有一片茶山,属于自己的,是没那么容易的。
除非,跟茶农合作。
就像村姑陈李麻花跟S师傅,跟武夷山胡歌的合作方式。
但这种方式是有风险的。
要共同出资,要有权利义务分配,要有口头或者书面协议,要志同道合,要理念相一致,才能一同走下去,并且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否则,只会是相见容易相处难,一两年之后,便是一拍两散。
或者,跟茶农买地,但哪个茶农那么傻,放着能下金蛋的鸡不养,放弃长期回报而只图短期利益呢?
茶农愿意卖的,都是自己家里的边角地,并且,还不大。
三分地,五分地吧。
这么小,能产多少量?大家都能数得出来。
《5》
本地人,天生就有本乡本土的资源,想拥有一片自己的茶山茶园,尚且如此艰难。
而外地人,外省人,要想在福建的几大核心茶区拥有一片茶山,容易吗?
那就更难了。
除非是VC级的大资本进入,与地方主管部门合作,或者是BAT之类的大企业直投,才有可能拿到一片山头,开山种茶——不过不是核心产区,核心产区早被人拿光了。
三坑两涧里还有多余的茶地么?太姥山就更没有了。桐木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想在那开荒种新茶园,更是难上加难。
普通的外省茶掌柜,开了店,想来产区拥有一片茶园,也无非就是那几种方式:第一,与当地茶农合营;第二,承包当地茶农的茶地;第三,花大价钱硬买。
合营,属于风险最小的方式,但稳定性差,除非大家都拥有契约精神,或者志同道合得厉害,否则,跟夫妻离婚一样,没两年就一拍两散的可能性极强。
现成的例子便是:某品牌与武夷山茶农的合作,一开始热闹非凡,但终究没有逃过七年之痒。劳燕纷飞是现在的结局。
承包,要花钱,有费用,但有合同约束,前期大家都有甜头,比较有保障。
后期还能不能继续,全看双方的情商和理念是否相合。
但承包有年限约束,于承包方而言,一旦过了期限,便失去了产区资源,需要另寻发包方,比较被动。
且新发包方的茶地是否价格更高,是否地理条件不佳,是否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也是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
购买,说起来容易,看上去很美,其实,更难。
愿意拿出来卖的茶地,都是不好的,边角料地带。出产的茶叶品质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
比如,牛栏坑附近的洲地,如果拿出来卖,就并不是特别好的地块。但如果遇到不怎么懂茶的人,一听是牛栏坑附近的茶地,管它三七二十一,就会买下来。
这价格并不便宜,但出产的茶品质未必好,万一投入太大,又没有强大的广告宣传力度与销售技巧,估计没个五七年,成本都很难收回来。
花大价钱,回本很慢,万一过几年茶叶风口不再,岂不是砸了。
如此看来,这笔生意,也未必是好生意。
有了上述的问题在列,外省的茶掌柜,在获得茶区的茶山茶园这件事情上,必定是慎之又慎的。
既如此,又怎么可能有大把的人,又怎么可能随便一个实力普通的茶掌柜,就能在福建的几大核心产区的核心地带,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园呢?
当然,实际上拥有,不太现实。
但在想象的虚幻世界里拥有一下,也是允许的。
《6》
有一个虚幻的世界,叫乌托邦。
人有很多时候,是活在乌托邦里的。
那里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不曾拥有的东西,比如财富,比如名望,比如地位,比如娇妻爱子。
因为它的存在,让很多现实中并不完美的人生,变得圆满而丰沛。
也因为它的存在,解决了很多的现实问题。
我们容许它的存在。
我们也容许,一个茶掌柜,为了实现销售,跟别人说,我在茶区有片茶山。
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梦想,在乌托邦里小小地满足一下,也慰为不可。
只是,我们不必因为这个梦想中的茶园,就去买这位掌柜的茶。
做梦,是免费的。
买茶,则要交学费的。
诸位茶友,慎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上一篇 : 说一件开心的事,分享一款自己做的茶
下一篇 : 爱茶的你,武夷岩茶制茶工艺有多复杂你了解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