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是如何一步步修炼成王者的
2022-04-14 21:31:17热度:76°C
2022-04-14 21:31:17热度:76°C
在茶的千年历史过程中,陆陆续续涌现出了不少名茶。不过自明清以来,西湖龙井快速脱颖而出,从籍籍无名走向王者的地位,有人称“茶虽有之,但皆不及龙井,茶虽有之,但以龙井贵”。
那么,西湖龙井是如何成长为王者的呢?
首先,当然得益于杭州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
杭州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理位置处于茶树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28~32度之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呈弱酸性,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注定杭州会产名茶。
早在唐代,《太平广宇记·江南东道》中就说杭州多美石、泉水和名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天竺、灵隐寺一带所产的名茶,即天竺茶、灵隐茶。
到了宋代,杭州名茶有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
北宋时期,辩才法师在龙泓山狮子峰栽种出了被后人成为“龙井”的茶叶,被誉为“龙井茶祖”。从此西湖龙井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为诸多文人称道。
比如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说到,杭州茶叶以龙泓山为最,钱塘、天竺、灵隐者为下品;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说:“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尔。”
甚至有人认为当时的六安茶与龙井相比也只得甘拜下风,清代张沁就说,六安茶,一旗一枪,色莹碧,与龙井同。但仍不如杭州龙井。
由此可见,明清两代的文人雅士对龙井茶均赞赏有加。
除了有好的生长环境,西湖龙井还得益于其独特的炒制工艺。
古时候,西湖龙井均为手工炒至,分为青锅和辉锅。青锅主要是散发茶叶的青草气,使茶叶的色泽和香气基本成型,摊放后,就是最重要的辉锅工序。
辉锅时,对炒茶师父的技术要求很高,要通过抖、搭、拓、捺、甩、抓、推、扣、磨、压等十大手法交替进行,只有时间、火候、手法都恰到好处,才能炒出品质上佳的龙井,所以即便在杭州,也是“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
西湖龙井炒制难度如此之高,也难怪明代的高濂在对比西湖龙井和六安茶时说,六安茶品质虽好,然炒法不精,故不如龙井。
西湖龙井在明清之时产量极少,明代屠隆《茶说》中提到,当时的龙井茶产地不过数十亩而已,到了清代,翟灏在《湖山遍览》中说龙井茶每岁所产,不过数斤。
龙井既名声在外,又产量稀少,自然价格昂贵。许次纾在《茶疏》中不无自豪地说:“吴淞人极贵吾乡龙井,肯以重价。”
然而,即便“肯以重价”,往往也很可能买不到正宗的西湖龙井。
这是因为,随着西湖龙井声望日隆,价格居高不下,所以早在明清时就有很多假冒西湖龙井的,高濂就记载“附近假充,犹之可也,北山西溪俱充龙井……以乱真者多尔”,而袁枚也在《随园食单》中说,“富贵人家不能吃者也”。
当然,西湖龙井如日中天的地位,当然离不开它的代言人——乾隆皇帝的钟爱和力推。
乾隆六下江南,其中有三次去品尝了西湖龙井,我们知道,乾隆爱盖章、爱写诗,每到一地必须写几首诗过过瘾,这无疑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广告。
第一次是乾隆十六年,乾隆观看完西湖龙井的采制过程后,写了一句广告语,“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再次去龙井,并去老龙井品茶。乾隆三十年,乾隆又去龙井游玩,写了《再游龙井作》一诗,还有追忆龙井寺的诗,比如“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等。
而且他游览完龙井之后,题下了龙井八景,而御茶十八棵更是令西湖龙井确定了牢不可破的王者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能让更多群众喝到西湖龙井,我国在西湖龙井的种植技术、炒制技术、茶树种植方面进行了大力推广,从此西湖龙井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饮。
参考资料:《明代以来西湖龙井成为名茶的原因探析》,程雅倩、彭光华,《农业考古》2016年第5期。
上一篇 : 茶知识十大名茶,可别只知道西湖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