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发展需要匠人精神——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有感

2022-04-14 11:32:18热度:182°C

 

      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有感

作者简介

汪桓武 ,男,1938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汉族,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享受国家知识分子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资深茶叶加工专家、审评专家,“遵义毛峰”创始人,2004荣获中国茶叶学会奉献奖,2014年荣获贵州茶行业贡献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业余酷爱书法,其作品很受业内称赞。

背景

2017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遵义绿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于4月24日——26日在贵州省湄潭县中国茶城举行,来自浙江、湖南、安徽、甘肃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贵州省各地州市的102支代表队、241名选手同场竞技,巧手制香茗;5月6日,2017“安顺瀑布毛峰·朵贝贡茶杯”贵州省第六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在安顺市“苗岭屯堡古镇”举行。本文作者作为贵州资深茶叶专家,均担任大赛茶叶品质感官审评评委,他不顾八旬高龄,将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心得供大家学习交流,对于我们抓好茶产业转型升级有现实意义。

目的意义

搞好手工制茶大赛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茶的品质风格及加工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避免像各地历史地方名茶,只知其名,不知其品质风格,更不知加工工艺的空白重现。

组织准备工作充分

本次在湄潭成功举办的“遵义绿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已上升至国家级二类赛事,规格高、人数多、要求严,几百名选手现场炒制三种不同风格的高档名茶,这么宏伟壮观的大赛场面实属罕见。每台电炒锅三千瓦,几十台电炒锅用电量很大,要做到无故障,并非易事。每个参赛选手发茶青0.6公斤,要求一芽一叶茶青整齐一致,还要受天晴下雨的影响,没有充分的准备是办不到的,包括选手组织、场地搭建、电力保畅、炒制设备物资和笔试准备、比赛规则、茶青定制、嘉宾邀请、报到食宿、车辆调度、参观考察、颁奖及选手返程等工作做了提前安排部署,确保赛事工作忙而不乱、分工合作。现场的特警认真执勤,维持秩序,许多志愿者均站立一丝不苟的协助工作,审评室,干湿台、审评杯、碗、汤匙、样茶盘、天枰、记录表格、号码标签、以及评委的工作服和参赛选手。赛事工作组还提前准备好了雨衣、帽子等都准备完善,使得比赛和评茶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以真诚、热情、公平、公正的优良服务获得了省内外参赛选手和来宾们的一致肯定,各参赛队表示非常满意,为湄潭作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这些准备工作应当充分肯定,感谢大赛组委会。

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参赛选手都服从安排,按照比赛规则认真踏实地炒制所选项目的茶类。各种花色品种都呈现品质优异的产品。进入初夏,能把一芽一叶较长大的茶青收紧裹拢,炒制成扁形茶,塑造出扁、平、直、光滑的外形品质风格,难能可贵。能够在阳光逐渐强烈、温度逐步升高,茶多酚日渐增加的初夏制出的茶,口感醇厚鲜爽,实属不易。卷曲形茶,条索紧细,卷曲如螺;直条形茶,条索紧细圆直。两种茶颜色翠绿,白豪显露,内质上除浓郁的板栗香外,有的还具有难得一见的兰花香。总之,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

不足之处

个别参赛选手跑题,报的卷曲形茶,结果炒制近似直条形茶了。有的杀青温度低,干燥温度高,干茶爆点多,颜色枯黄。生青气和高火香混杂一气。叶底出现红梗红叶,炒制技术有待改进,使大赛的成品茶品质一届比一届好,炒制技术一届比一届提高。

目前茶艺师的培训可说遍地开花,而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却从1978年以来无人问津。试问,茶叶做不好,高级茶艺师,用贵州冲泡法,能泡出好茶来吗?肯定是不能的。因此,茶叶加工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目前,各茶企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各打各的旗,各吹各的号,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长此以往,加工技术不可能迅速提高,要持续稳定的保障产品质量符合企业产品标准难上加难。多注重有意义、有实用价值的培训,少作甚至不作空洞的虚无缥缈的宣传,才是茶产业蓬勃发展所需要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措施。

同时,作为资深茶叶专家,作者对“嫩栗香”的说法也有自己的观点!

◆  ◆  ◆  ◆  ◆  

醉美茶香•养生天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