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有“大作为”记浮梁县全国劳模丁来保的“茶经”
2022-04-13 06:33:29热度:89°C
2022-04-13 06:33:29热度:89°C
春意渐暖,浮梁县西湖乡漫山遍野的茶树吐出嫩芽,碧绿葱翠。茶农们穿行其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翻飞,采摘着一年中最珍贵的明前茶,欢声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丁来保(中)来到深山农户家上门收茶。 (本报记者 江超 摄)
茶,是西湖乡的“饭碗”,更是西湖乡的“希望”。每到傍晚时分,全国劳动模范丁来保就开始了他的“收茶之旅”。西湖乡自古以来盛产茶叶,茶园主要分布在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峰周围,生态环境优美,素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日子满山云”之说。“我们乡的高山茶园土壤肥沃、温湿适宜,茶叶品质非常好。”谈起家乡的茶叶,丁来保十分自豪。
沿着山间小道蜿蜒而上,海拔也逐渐升高,一片片茶树布满山坡,一阵阵茶香沁人心脾。驱车一个多小时后,记者跟随丁来保来到了西湖乡合源村,腰间系着采茶筐的村民们一见丁来保,都热情地围上来打招呼:“老丁啊,今天采的茶可香了,你闻闻!”丁来保和助手摆好座、椅、电子秤,熟稔地检验着茶叶的香气、嫩度,过秤后认真在本子上记录着斤数,现场跟村民们结算,拿到采茶收入的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之前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我们只能在清明前后,制点上好的绿茶,或骑着单车,或身背肩扛,沿着小路赶早去茶市售卖,辛苦不说,换来的收入却很是微薄。如今有老丁帮我们和市场之间搭上了桥,每天上门来收茶叶,价格也公道,我家去年光茶叶收入就有3万多元。”前来卖鲜叶的村民王明昌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年生活的变化。
暮色四合,依然有采完茶的村民陆陆续续赶来,丁来保笑吟吟耐心等着,还支起一盏小夜灯方便村民称茶叶,在清冽的茶香中,丁来保向记者娓娓谈起了他的“茶经”。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湖乡人,丁来保从小就对家乡的茶叶、竹笋等土特产情有独钟。在创业之前,丁来保曾经当过乡村小学教师、村委会会计等职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看到家乡人多年来守着绿水青山过着苦日子,他毅然决定放弃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独自前往邻近的安徽打工,细心揣摩安徽人制茶、售茶经验。一年后,他返乡创业,于2002年以个人资产作抵押贷了款,创办了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第一个在当地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多年来,西湖乡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老茶园实施锄垦、补棵、加密改造,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有力提升。为了不让茶农“增产不增收”,丁来保率先开创“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把绿色食品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高、中、低档茶全面生产加工,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活。如今,他的公司年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累计撬动当地农民创收增收3000余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5600多人次,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丁来保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随着茶产量的增长,如何扩大销售这个问题摆在了丁来保面前。他通过多方联系、沟通,终于让自己的无公害茶搭上了外销的路子,实现了从只做国人生意到内销和出口双向发力的转变。如今,一年四季除冬季外,茶农春、夏、秋三季都可上山采摘茶叶卖给丁来保,他的公司可年产大宗茶1000多吨,广泛惠及西湖及周边乡镇的茶农。
“这么多年来,丁来保一直想着的,都是怎样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里面有很多不容易,也许别人看不见,但作为公司的一名老员工,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村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乡亲们也有了更多的致富渠道。”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胡水平对家乡的未来满怀信心。(来源:景德镇日报 刘丹 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