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48)】黄山茶品质提升解难题
2022-04-12 17:13:43热度:234°C
2022-04-12 17:13:43热度:234°C
核心提示:黄山市拥有80万亩茶园、70万茶农。茶业是黄山市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通过多年来长期不懈的努力,黄山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茶农一代的老去,劳动力老化、茶工难请、茶园撂荒等问题成为制约黄山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黄山茶,谁种?谁采?如何种?如何采?这是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黄山农业亟待破解的课题。
现状:采茶工短缺 中老年人成主力
人间三四月,黄山茶事忙。连日来,记者走访茶乡,所见从事茶事活动的多是中老年人的身影。
镜头一:歙县大谷运
4月10日,歙县大谷运,清晨6时,江冬琴的身影低到茶棵地,露出一个佝偻的背和花白的头。78岁的她家有茶园3亩,一儿一女在外打工,老伴身体有恙,每年的茶叶基本上都靠她来采。“价格低子女回来采不划算。”
镜头二:歙县崇山
3月28日,歙县崇山,80岁的洪淦耀身背茶篓去茶山,背篓里放了两瓶饮料当午饭。“子女都在杭州打工,自己在家能采多少是多少,一年也有万把块钱的收入。”
镜头三:祁门柏溪
4月2日,祁门县柏溪乡白塔村天之红茶园基地,54岁的茶工朱转兰十指翻飞,飞快采茶入袋。她是休宁人,丈夫在浙江萧山打工。趁家里农事未忙,她随村里的姐妹来当茶工。“120元一天,包吃住,采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回家。”
镜头四:黄山区猴坑
4月1日,在太平猴魁核心产区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茶农项光满忙得连跟记者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他的家成了一个小工厂,9名工人正在对杀青过后的茶叶揉捻、理条。在村民丁文武的家中,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他家请了12名工人,眼下一天能采摘加工15斤干茶。
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希介绍,猴魁开园之后,猴坑村家家户户都要请茶工,少的五六人,多的二三十人。今年的茶工均需支付200元/天,多来自皖北。今年猴坑公司的茶业基地预计要请茶工600人以上,本地茶工约只占十分之一。
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希
蒋高升的徽商茶叶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徽州区涻舍乡,合作社的2块基地1000多亩茶园,涉及该乡300多户茶农。谈到劳动力问题,蒋高升说现在山上采茶的多是老年人,年轻人的身影很少。六七十岁以上的茶农占了90%以上,雇佣的女茶工年龄也多在60岁以上。“即便这样,还不一定请得到。”蒋高升说,“茶工工资也连年上涨,从5年前的100元/天到现在的150元/天。由于来不及采,一些农户的茶园只能部分撂荒。”
徽商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高升
原因:附加值低 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产业,茶产业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特别在山区,还无法一下子改变靠人力成本谋取利润的现状,产业有转型升级的急切需求,但仍在不断摸索出路。在黄山茶中,猴魁的价格最贵,在黄山茶农中,猴坑茶农收入最高。但茶工成本的抬高一定程度上摊薄了猴魁的利润。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希说:“猴魁的损耗极大,去除用工、物流、广告推广等费用,利润空间也在压缩。”吴希说,猴魁制茶工序复杂且十分辛苦,老的制茶工越来越少,年轻人接不上班。但企业目前对于劳动力的解决尚未找到更好的办法。徽州区杨村乡杨村村的浮溪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00多户,2020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说起劳动力,负责人曹永利坦言,“七八年前就已担心,现在只是情况更加严重了”。从前年夏茶开始,出现收不饱现象。以他所在的茶叶基地桃源村来说,前些年每天能收7500公斤鲜叶,现在下降到6000公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茶叶品质上升,二是采茶的人少了,茶叶采不下来。
浮溪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永利
曹永利说:“采茶人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年轻人大量外出,劳动力短缺;二是黄山多为单丛茶,坡地山高,不适宜机械化生产;三是茶叶价值和附加值低,收入不及打工高并来得快。如果黄山茶的价值提升了,相信很多年轻人也会回来。”
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提交的《关于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黄山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建议》中指出黄山茶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一是茶园基础薄弱。黄山市茶园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茶园覆盖度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且黄山市大多数为陡坡茶园,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低;二是质量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进口国对农残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市在全域范围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以提升茶叶出口欧盟、美国等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公共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破解:多举措发力 提质增效是根本
面对劳动力老化短缺、茶工难请等问题,黄山茶业该如何破局?我市一些茶企正在探索创新转型升级道路。
“提升茶叶品质和价值,提高茶农收入是根本。”曹永利一针见血。为此,浮溪茶业合作社从2019年开始,尝试建设标准化茶园70亩,提高茶质茶价。其次,机械换人开展茶园管护。茶树修剪、茶园除草、病虫害防治都已实现机械化,节省时间和劳力,提高效率。与此同时,还组建了茶园管护社会化服务队,聘请15名茶农,为农户提供锄草、施肥及茶园管护等服务,有效缓解了谁来种茶的压力。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实现机械化加工,猴坑茶业有限公司早在2013年就申报了相关科技项目,但正式投入生产不理想。吴希介绍,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太平猴魁茶叶制作的机械研发,目前与江南大学开展生产线机械研制合作,但进展缓慢。因为猴魁理条、整形的间距便于人工把控,而机械存在静电吸附,导致其不能很好辨识,容易碾压失败,影响品质。吴希建议:“猴魁茶叶机械化生产线涉及机械原理、人工智能、茶学等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要想搞猴魁的茶叶采摘和制作机械化科研项目,仅仅靠企业、单个部门承担难度很大,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力支持。”
针对山区坡地、茶叶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上马建设物联网大数据系统。系统通过物联网信息采集等,对基地茶树生长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采集和监测,对茶树各生长阶段动态监测,并对病虫害、降雨量及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可实现随时随地对茶园任何一个区域灌溉、施肥、作物长势及病虫害等方面的管控和监测,大大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
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昶
该公司董事长王昶认为,解决黄山茶的劳动力问题,根本上要提高茶叶的价值。这需要做好茶叶品质和宣传。需要人人都来关注黄山茶文化,讲好黄山茶故事(包括酒店宾馆、机场车站、城市标识的茶文化细节)。坚持茶文化自信,做到茶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全面建立“一县一特、一乡一品、一村一优”的黄山茶叶大格局。
破解劳动力短缺和重点茶区茶工“紧缺难”,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很关键。去年以来,我市强化帮扶政策,就外来茶工“点对点”对接、稳岗补贴、茶叶交易市场开放、茶商落地服务等方面出台15项扶持政策。发动市妇联建立网上采茶工招聘平台,扩大市内招工,畅通外地茶工进入我市的“绿色通道”,落实招工采茶工5万余人。召开全市茶产业专场银企对接会,用足用好复工复产信贷优惠政策,为全市茶产业复工复产做好金融支撑,为43家茶企落实银行贷款5.6亿元。
此外,我市也在积极破解茶园撂荒问题。
“刚开始我从老家带了一些茶叶到浙江,深受朋友喜欢,后来越带越多,也挣了一点钱。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老家荒掉的茶山承包下来办茶厂,收茶叶做好茶,提高乡亲们收入,提高山区农民种茶积极性。”歙县溪头镇桃源村小汝家庭农场柯小汝以这样的方式解决茶园撂荒问题。
歙县小汝家庭农场负责人柯小汝
2015年,柯小汝流转撂荒茶园120多亩,成立家庭农场。在市县茶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在茶园种植樱花、蓝莓、梅花、桂花等树木,改善茶叶生长环境,从源头提高茶叶的品质。同时赴杭州、深圳等地学习调研,改进制茶工艺。现在,她生产加工的黄山毛峰、滴水香茶叶名声渐显、身价大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商慕名购买。2020年总产量达到8吨,产值300多万元,不少村民从中增收获益。
通过茶园流转进行资源整合集中管理是解决偏远茶园撂荒的有效方式。休宁县是黄山市的重点产茶县,全县茶叶总面积20万亩,茶农16万人。为确保茶园应种尽种、充分利用、提升效益,休宁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公司为例,先后流转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茶园,涉及海阳、万安、蓝田、璜尖等乡镇。以当地村组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茶叶办给予技术特派员,合作社以优质优价负责收购茶农鲜叶,能人带头、企业带动、规模种茶,提高茶园利用率。据了解,截至2020年,我市通过土地流转的茶园面积约在10万亩左右,新增茶农就业约6万人。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公司董事长王光熙
发展:延伸产业链 推进茶旅品牌融合
2020年,我市实施茶园绿色防控,黄山茶叶品质得到提升、茶农收益更高,茶产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市茶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朱舜球介绍,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不利气候影响,但全市上下积极作为,黄山茶产业依然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产销情况仍好于预期。全市茶叶产量4万吨,同比增长3.1%,一产产值38.8亿元。茶园亩收入4800元,同比增长5%,全市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5543元,同比增6.3%,全市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80万亩,三茶认证面积78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98%。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与此同时,在2020年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我市斩获多项大奖。徽州区荣获“十三五”全国茶产业发展十强县,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入选“2020中国茶业百强县”,祁门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松萝等8家茶企入选“2020中国茶业百强企业”,谢裕大、小罐茶荣获“2020年度茶业创新十强企业”,祁红发展公司(天之红)荣获“2020年度茶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获奖单位和企业数列全国地级市之最。全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华老字号2个,居全省首位。
针对黄山茶产业发展等问题,王祖伟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黄山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建议》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对高标准茶园建设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对茶叶主产区全域绿色防控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将连片茶园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在茶园投入品生产、销售和管控方面建立约束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三是加强黄山茶产业“点、面、线”建设。“点”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黄山市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面”即产业强镇建设。“线”即产业集群建设,建设以黄山毛峰为主的绿茶产业集群。
黄山市是全国主要名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茶产业是黄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休宁松萝等众多特色名茶驰名中外。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程寄县说:“一是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茶叶品质、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品牌建设和茶旅融合。二是要加大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联农带农能力。希望各地要发挥传统名茶产业优势,强化徽茶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把黄山建设成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中国名茶之都。”
题字:姬臣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陈文潮 宋威
图片:江永言 向日葵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com
联系方式: (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汪鼎 责任编辑:程向阳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7)】崇山:万山最美映山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6)】江村:“新六尺巷”故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5)】官川:何时“活”起来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4)】定潭:有颜值有文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3)】黄山田:谁来种?如何种?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2)】胡门:黑鸡养殖富农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1)】仁里村:慈孝乡里 花果飘香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0)】卖花渔村:江南一枝梅 香遍千万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9)】板桥:鱼跳“农”门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8)】上岩:“红灯笼”照亮幸福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7)】澄塘:雪里蕻 雪里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36)】宏潭豆腐乳 佐餐一扫光
上一篇 : 一片茶叶做成一张响亮名片——湖南长沙县金井镇高品质绿茶小镇发展之路
下一篇 : 黄山茶惊艳亮相安徽国际茶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