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茶叶的保质期
2022-04-12 07:37:33热度:94°C
2022-04-12 07:37:33热度:94°C
(本文转自《海峡都市报》记者 孙鹏伟)
过期的茶叶还能喝吗?
在适当的条件下“本品可长期保存”,
什么条件是适当的?
长期是多长?
茶叶的保质期到底该由谁说了算?
近日,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于1月30日发布的《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GB/T18745-2006保质期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在业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茶企普遍表示支持,但争议也不少。
《解读》提到,长期以来大家对武夷岩茶的保质期理解很模糊,到底是三年还是五年?要怎么标注才对?
首先市监局介绍发布这份文件的出发点和背景:
解读
1
第一版《武夷岩茶》标准规定保质期不超过18个月,茶农茶企意见很多,这“不符合武夷岩茶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依据对产品制作工艺的把控和具体情况,自行承诺保质期”。后来原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化委吸收了大家的意见,在新版的《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中取消了对保质期的限定,只提到贮存条件应该是什么样的。
讨论:茶叶的保质期标注,可否“模糊”处理?
暂且不论这个出发点是站在谁的角度、从谁的利益出发的,仅从文本看依然没有明确“保质期”的概念和设定标准。
在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引用的《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里,虽然没有限明确提到保质期要如何设定,但提到了包装标识要按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执行。进一步查阅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发现这份标准已经于2012年4月20日废止,并且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里查询到的与食品包装标识相关的标准,全部处于“废止”状态。
那么,原来的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如何规定“保质期”的呢?这份原来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要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具体到年月日。表述方式可以是“保质期至某年某月某日”或者“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食用最佳”等。
目前现行有效的,与武夷岩茶相关的几份标准,都没有明确保质期的概念以及设定标准。这是否意味着武夷岩茶的保质期标注可以“模糊”处理?
福建省元一律师事务所蒋双灌律师认为不可以。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修订)均明确规定在售食品要标注保质期,并且要明确到年月日。《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唯一例外的是“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在相关法律条款没有修改的前提下,消费者和茶企之间依然有可能因保质期标注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而产生争议。相关茶业标准和这份《解读》依然不能明确界定武夷岩茶的保质期到底可以标多久。
消费者陈先生看到《解读》后表示,“假如茶企标注他们的茶叶可以保存20年,从消费者知情权角度出发,我是否可以要求茶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他们的产品存放20年后不会变质?”
紧接着市监局引用了茶叶院士的分析:
解读
2
刘仲华院士对20余年的武夷岩茶茶样进行分析,“陈年武夷岩茶没有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
讨论:武夷岩茶可以标注长期保存有科学依据吗?
《解读》虽然引用了茶叶院士刘仲华的分析,但是介绍得不够详细。刘院士是如何进行分析的?样本数量有多少?他在哪里发表了这个研究成果?论文名称是什么?这些关键信息均无体现。记者在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平台上检索“刘仲华 武夷岩茶”、“刘仲华 岩茶”、“刘仲华 20”、“刘仲华 健康”、“刘仲华 有害物质”等十几个关键词组合均未找到相关论文。记者多次拨打刘院士手机一直无人接听,截至记者发稿时刘院士也未对采访短信进行回复。
刘仲华院士在《中国茶叶深加工40年》综述论文里倒是指出,茶叶天然营养和风味品质极易劣变。
记者搜索其他作者的相关学术论文发现,支持武夷岩茶或者其他茶类可以长期保存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感官审评和主观评价。而通过实验对比方式分析成分指标的研究,结果多数认为茶叶的某些营养成分随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而口味变化则或变好或变差,没有定论。
目前暂未发现通过科学实验手段如食品行业常用的“加速测试”来评估武夷岩茶保质期的论文。(加速测试是指在保证不改变产品失效机理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试验条件,使受试产品加速失效,以便评估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保质期长短)
原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关专家张鹫(化名)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介绍,之前在常规条件下观察过不同年份绿茶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一年之内的绿茶,营养成分和香气滋味没有明显变化。一年之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菌群方面的指标变化不大。”他表示,武夷岩茶因为制作工艺与绿茶不同,目前更多研究还是从感官层面进行对比。
假设武夷岩茶长期存放后确实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那么香气、滋味方面的变化是否含在“保质期”的范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50条指出,“食品保质期,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也就是说,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保质期要满足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卫生安全要保证,一个是风味特点要保证。
“有些武夷岩茶,别说放20年了,就是放三五个月都可能返青、变酸、变涩,像这样的品质变化算不算变质?”消费者陈先生表示,大家买茶其实在意的不是他可以放多久,而是想知道这款茶到底可以保存多久的品质稳定性?“因为茶叶价格的高低,可能就因为一点细微的香气和滋味区别而有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差距,如果这种变化不算变质,那茶叶市场价格必然很随意。”
最后,市监局解读认为,可以让企业自行承诺标注的有效期:
解读
3
按照武夷岩茶传统的加工制作工艺,在符合GB/T 30375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企业可以自行承诺标注有效期限,甚至可以标注“本产品可长期保存”。
讨论:保质期标注权可以让企业自定义吗?
解读文件里提到的GB/T 30375规范写法是GB/T 30375-2013,即《茶叶贮存》标准。标准从产品、库房、入库、堆码、库检等方面做了茶叶贮存的规范。虽然标准没有指明适用对象,但从具体的规定来看更像是针对茶叶生产和贸易商而言的。因为普通消费者家里几乎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贮存条件。
另外,《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也指出武夷岩茶“贮存仓库应满足通风、干燥、清洁、阴凉、无阳光直射的要求,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气)、潮湿、易生虫、易污染的物品混放。”这也是对茶企进行的规范。
福建省元一律师事务所蒋双灌律师介绍,保质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承诺,盲目拉长茶叶的保质期同样不一定对企业有好处。“等于是承诺对品质负责的时间周期也拉长了。”
两份标准均是通过规范企业的行为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如果让企业自行定义保质期限,那么谁来监督茶企确实严格按照规定贮存茶叶?谁来保证在符合这些贮存条件时,茶叶产品确实不会产生对人有害的物质?有没有相关的研究证据?长期关注茶行业发展的媒体人士黄璇认为,将保质期标注权下放给企业,就如家长将监护权让给小孩,自觉性强的确实可以更好地发展天赋,但自觉性差的怎么办?谁来管管茶叶的保质期?
观点
速评
看到这,我们可以再回顾下武夷山市市监局的《解读》,其实包括其他很多茶类在内,“保质期”的问题一直是个行业痛点。
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没有听说谁因为喝过期的茶叶而危害了身体健康,但作为食品,茶叶又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否则商家就容易被打假、维权。另外在茶叶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果过期的茶叶不能销售,那对很多茶农、茶企而言确实是笔不小的损失。这也许是《解读》发布的深层原因。
但是,允许企业自行承诺武夷岩茶可以长期保存,符合多方利益吗?
食品安全法以及很多相关法规的出台,就是为了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确保消费者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权益。同时也是为了保障遵纪守法的企业利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目前,在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食品领域,依然不时有商家顶风作案,偷换诸如面包、饮料等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样的行为会受到社会各界的严厉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但怎么换成茶叶,标准就宽松了。企业自己说茶叶可以保存多久就能保存多久?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茶叶质量安全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茶叶及相关制品2021年上半年的抽检合格率为99.35%,较去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残、非法添加、质量安全认证有待完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茶企自行认定茶叶的保质期可以有多长,必然引发争议。在过去的一年里,与茶相关的各部门、各协会均大力宣扬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但是我们在茶叶科技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相关的标准文件很多,但在重要问题上依然言语模糊,很大的原因是没有科学的手段、可靠的依据来做支撑。
茶叶发展至今,还无法单纯依靠科技手段辨认市场在售的成品茶,是否真的来自某个地区,是否真的是某个品种,是否真的长期存放而不影响健康……
与茶有关的品质判断几乎都来自一张嘴。
附: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保质期的解读 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上一篇 : 茶叶科研进展茶树抗虫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 : 掌故丛谈茶烟一缕轻轻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