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历史发展(重点想知道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2022-04-11 18:56:42热度:224°C
2022-04-11 18:56:42热度:224°C
首先你得说,南北朝南北朝,南北对于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饮茶的习惯是一个由南向北推进的过程
有人说茶是神农氏发现的,这谁说的?王玥波说的?估计说书的说的
茶啊,原产在我国的西南,神农氏肯定没去过,他孙子去过,去了还就不回来了,生子生孙,钉子户,扎下来了,后来有了越南人,这个咱们就不细说了
汉代以前,我国人是发现了茶可供人饮用的,但不是特别普及,比较小众
到了汉代,也是在西南地区广为流传,说您汉朝时候住河北,那估计您没喝过茶
中原地区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像我们现在知道西南少数族人个别有走婚习俗,可我们自己可不走婚
当然那会儿啊,人注重的也是茶的药用价值,比如西汉司马相如 凡将篇 就把茶和桔梗,款冬,贝母,白芷等20多种药物列在一起
魏晋时期,茶的范围就扩大了,同时呢,就不光是一种药了,开始变成饮品了
比如曹魏的张揖 广雅 中就说了茶的制作和饮用的过程,一大段儿呢,我就不引述了,手打很累的
三国志 韦曜传 就说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不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瞧见了吧,开始当饮料喝了,但是还不普遍
你要是看汉朝或者三国的电影电视剧,里面俩人聊天,喝着茶,这就属于扯淡了
但是到西晋的时候,喝茶的习惯就进入一般家庭了
左思的《娇女诗》就写了左思的闺女急于喝茶的样子: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也不怕烫着
这个时候呢,在市场上您也可以买到茶了,天才皇帝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就指使手下人卖茶、菜赚外快,太子冼马江统还劝过这事儿
八王之乱爆发以后呢,天才皇帝晋惠帝颠沛流离,“有一人持瓦盂盛茶,夜暮上至尊,饮以为佳”
西晋打乱以后呢,任瞻从中原避难到江南,王导到这一帮名士到石头城去接他,一坐下就设茶饮,赶紧喝点儿渴坏了
到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饮茶已经成为风起了。“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擎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而且呢,茶也成为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
一般来说啊,那会儿用茶招待客人的人是比较节俭的,比如权臣桓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包括礼部尚书陆纳用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这都成了反腐倡廉的佳话了
还有特别喜爱喝茶的,王濛不光自己爱喝茶,还强迫别人喝茶,“人至,辄令饮之,士大夫皆患,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你看看,看来东晋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喝茶,而且注意:水厄逐渐成为茶的贬义代名词了
南朝的萧正德逃亡北魏,元叉以 水厄作为茶的代名词,萧正德就不明白,还以为是乘船落水呢
所以你反过来看呢,萧正德都不明白水厄的意思了,说明南方,饮茶已经和普遍了,大家都接受了饮茶成为日常的习惯了
但是我们北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北方五胡乱华啊,都是游牧民族啊,我们保持的是饮烙浆的习俗
王肃,南方人,卷入宗室内乱,跑到北魏来,饮食习惯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改不了了,酸奶牛奶奶酪这都吃不惯,“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北方人对此就很不以为然
传说啊,王肃能饮茶一斗,因此呢称他为“漏卮”
过了几年呢,王肃就适应北方的生活了,也开始吃羊肉喝酸奶了,一盘儿爆羊肉,完了来瓶儿酸奶,嘿,good!
当时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顺带也看不起南方的饮食习惯,称茶为“酪奴”,也就是乳酪的奴才,和水厄并用,偶尔有觉得南方正统所在想学学的,在宴会时候喝点茶,也是很被人看不起的事情
佛教道教对茶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主要是道教,作为养生的饮品推广了起来
这个时期的茶叶,主要采摘于野生茶树,南方比如湖北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茶树,但北方却没有,《齐民要术》把茶安排在卷十,这卷的名字叫: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国物产者,这个卷名大家感受一下
后院说茶:与茶友分享交流科学的饮茶知识,拒绝不负责的忽悠,欢迎关注和留言交流~~您的一次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六大茶类的诞生其实也就是从明清两朝才开始出成型,那么历史上的茶叶是什么样的呢?具体我们做出了下面这个表,详细可以看文字解析。
一、萌芽阶段:黄帝——商:采摘原叶,药食两用
最早对茶叶的应用主要是采摘鲜叶,直接咀嚼或药用。
先民就探知了野生茶树的药用功能,并一直作为药用,以后又做成茶菜、茶粥当作食物。而《神农本草经》、《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均有记载。
二、发展时期:从采鲜叶开始到晒干做饼,饮用为生煮羹饮
周——汉:采摘鲜叶,生煮羹饮
这个时期,还是采摘鲜叶,饮用时开始煮茶叶喝,并加入各种调料,类似与煮菜汤。举例,《晏子春秋》有“婴相景公时...茗菜而已”,说是晏子饮食简朴,吃糙米饭,及茶叶做的茗菜。
到西汉宣帝时期《僮约》,有“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叙说了当时茶叶已成为商品上市交易,饮茶讲究烹饮之技。
到三国后,记载开始有了晒干团茶(饼),依然是生煮羹饮。
也就是茶叶晒干做成饼形,解决了存储问题。饮用依然是加调料来煮。但鲜叶直接做饼还是会有青草味,蒸制后烘干,可以祛除茶叶的青气和苦涩味,这时候应该开始萌芽。
如:三国张揖在《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做饼,成以米膏出之”其喝法是先炙烤饼茶,捣碾成末,放入瓷碗中以沸汤冲泡,然后加入葱、姜、橘子等调料混煮羹饮。
战国,原始瓷三足鼎
三、第一次高峰时期:唐、宋,蒸青制饼,煮茶清饮到点茶清饮
唐朝陆羽总结了之前的饮茶方式,其《茶经》详细记载了茶叶的加工及饮用方式。即茶叶会蒸汽做饼,并烘焙干燥。饮用时,会把茶研磨成粉,并煮饮。茶叶这样去除了苦涩和青草味,变得鲜美甘醇。
宋朝发展了唐朝的加工方式,出现精美的龙凤图案团茶。饮用时,从煮茶发展到点茶,也就是用热水冲调茶叶的饮用方式。其中还采用专门的建盏,其利于保温,和斗茶。宋代是抹茶饮用最流行时期,徽宗时崇尚“汤色贵白”,民间也有斗茶的习俗,可谓冲点技法已至极点。
南宋后期,散茶点饮之风渐兴。进入元代后,散茶生产和饮用在南方地区成为主流。
元朝制茶方式开始以蒸青散茶为主,但饮用也以散茶冲泡为主。
也就是宋元之际,饼茶、龙凤团茶、散茶,其实是基本同时存在。如《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不过是趋势和发展变化。
四、第二次高峰时期:明清两朝,从炒青散茶,发展到六大茶类逐步出现,撮泡清饮
虽然唐朝就开始有炒青的雏形,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斯须炒成满室香”,宋陆游“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炒,曰炒青”。但经历了唐宋元的发展后,炒青才逐渐增多。
由于明初朱元璋的提倡,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促进了散茶饮用的流行,推动了制茶技术的进步。明末闻龙(1630)年,《茶笺》记载的炒青与现代炒青已经非常接近。
由于炒青要比蒸青温度高,也就更有利于激发茶的真香真味和保持茶的自然本色。因此这种所谓以涤盏、投茶、注汤、品茶为形式的散茶撮泡法,奠定了此后600多年来中国人的饮茶方式。
明·唐寅·事茗图局部
明:
黑茶出现最初是在唐宋以来的茶马互市,因为要长期的运输,在湿热中有了一定发酵而形成某种意义上的黑茶,也影响了边疆饮茶习惯。但直到明朝中叶,开始明确记载了黑茶的制法。
其中黄茶,虽7世纪就有了雏形,但记载的制法的完善还是在1570前后。明代徐次纾《茶疏》还批评了焖黄的黄茶“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白茶,在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日晒白茶。明田艺蘅1554年《煮茶小品》记载了白茶的做法。
清:
红茶起源于1650年前后,是在绿茶、黑茶和白茶的制法上发展而来。清雍正年间记载了崇安县红茶的做法。
乌龙茶,即青茶最早也是福建创制,清初年1717年《茶说》记载了武夷茶的做法,“武夷茶...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时半青半红”。
而此时饮用已经是撮泡清饮。茶具也开始有了随之而来配套发展,如明朝赫赫有名的紫砂壶、再到清朝逐步发展流行的盖碗。
四、第三次高峰时期:现代茶学体系的建立,中国茶艺的形成
值得提出的是,明清形成了六大茶类,但六大茶类的说法是建国后由陈椽先生,结合历史的出现和制法特点,以及口感点做了六大茶类的划分。此外还有许多现代茶学奠基人,系统去总结和发展了茶叶的育种、加工、栽培、评审和茶文化,乃至生化等相关学科。
饮用方式上,也逐步形成了我们现在的饮用方式。
总结看来,茶叶其实是当时历史文化下,逐步摸索和发展的过程。大可以想象不同朝代的某一位古人,喝到的是怎样的一杯茶呢?
后院茶社
寻好茶,爱生活
秦汉时期,茶业主要发展于巴蜀一代,茶的传播主要局限于荆楚和长江中游,而三国两晋时代,茶业在我国东部的江南和浙江沿海一带蔓延开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业有三大特点:
1、以茶示廉;
2、禅茶一味的初形成
3、茶文学的起点
【魏晋茶故事】
两晋时代,“侈(chi,意为浪费)汰(tai,意为娇奢)之害,甚于天灾”,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于是出现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替代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陆纳、桓温等一批政治家提倡以茶养廉、示简的本意在于纠正社会不良风气,这体现了当权者和有识之士的思想导向:以茶倡廉。
【故事一:以茶待客】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为叔父小气,有失面子,便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揍了侄子40 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我俭朴的家风。陆纳认为,客来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故事二:以茶代酒】史书《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孙权的后代)率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常“密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故事三:慧眼识茶】到了公元5 世纪末期的南朝,齐国的齐武帝萧赜在他的遗诏中说,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用牲畜来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饼、水果、茶、饭、酒和果脯就可以了.后人对此评价说是齐武帝慧眼识茶。从周武王到齐武帝,茶先后登上大雅之堂,被奉为祭品,可见人们对茶的精神与品格早就有了认识。
【禅茶一味初形成】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道家修炼气功要打坐、内省,茶对清醒头脑、舒通经络有一定作用,于是出现一些饮茶可羽化成仙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在《续搜神记》、《杂录》等书中均有记载.当时人们认为饮茶可养生、长寿,还能修仙。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起,当时战乱不已,僧人倡导饮茶,也使饮茶有了佛教色彩,促进了“茶禅一味”思想的产生。
【茶文学的起点】
魏晋时已有文人直接或间接地以诗文赞吟茗饮,如杜育的《荈赋》、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等。另外,文人名士既饮酒又喝茶,以茶助谈,开了清谈饮茶之风,出现一些文化名士饮茶的逸闻趣事。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饮已被一些皇宫显贵和文人雅士看作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达志向的手段。虽说这一阶段还是茶文化的萌芽期,但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加点芝麻加点盐 倒点香油倒点醋
上一篇 : 茶叶的起源?
下一篇 : 昆明较大的几大茶叶批发市场是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