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基础指南:单色釉
2022-04-10 14:30:45热度:101°C
2022-04-10 14:30:45热度:101°C
在本期混乱博物馆里,我们将会大致了解中国瓷器的单色釉品种,欣赏中国人在形式本身中寄托的趣味,小窥一些技术发展的侧影。
以下为视频文字稿:
再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与瓷器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但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中国有什么重要的瓷器品种。首先要知道陶器和瓷器不是一回事,前者通常是指各种粘土在900℃左右烧制的产物,吸水率按质量计算在10%以上,硬度较低,往往没有釉彩,英文叫pottery;后者通常专门选用细腻的高岭土,一种纯度较高的硅铝酸盐,在1200℃以上的高温中烧制的产物,吸水率按质量计算在0.5%以下,硬度很高,表面常有玻璃质地的釉彩,英文叫porcelain,而china不严格地特指优质瓷器——这在历史上大部分时候都等同于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的品种相当丰富,分类也很复杂,但作为一种典型的装饰艺术,我们最关心瓷器表面那层釉。釉本身也是硅酸盐,但熔点比胎体低,入窑前涂在胎体表面,就会在烧制时熔融成一层薄而光洁的玻璃态,还可以因为不同的金属成分而显出丰富的色彩——据此,我们首先把它分成单色釉和彩釉两个基本类型,本期只关心前一种。单色釉只使用釉本身的色彩,不再另行绘画。青釉是其中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品种,颜色主要来自微量的氧化亚铁。最著名的比如宋代以来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景德镇的影青釉,高雅温润,状如美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如果用氧化到三价的铁着色,就能产生多种黄色调的釉,比如自唐代彩陶开始的黄釉,到明代可以鲜艳得如同蛋黄;而浓度变高时就成为黄褐色,比如很古老的褐釉和酱釉;白釉是看起来是最简单的类型,但在发明增白剂之前只能选用非常精纯的原料,洁白的瓷器反而很珍贵,明代以来永乐窑的甜白釉和德化窑的猪油白尤为著名。除此之外的单色釉,就需要加入另外的着色剂了。红釉通常用氧化亚铜着色,但亚铜离子还原性很强,对温度非常敏感,鲜艳而均匀的成品格外难得,在明永乐以后的祭红釉达到高峰,号称“万代名瓷之首冠”。相比之下,氧化铜着色的绿釉就容易得多,在不同的配方下可呈现出淡绿直至孔雀绿的丰富色彩。随着中国与西方贸易加深,一些进口原料给中国瓷器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比如西亚传来的钴料可以烧制蓝釉,明代宣德的霁蓝釉是其中最饱满的品种,与宣德白和祭红并称三大上品。以钴和锰配合,明宣德以后还出现了近乎妖冶的紫釉,到康熙年间已经紫得像茄子皮,称为茄皮紫。康熙年间从西方珐琅工艺中引入的色彩非常多,比如用氧化锑代替氧化铁,使黄釉的颜色更加鲜艳明亮,以及胶态金能产生各种娇嫩的粉红色,称为胭脂釉、金红釉或者粉红釉。当然,在工匠的妙手之下,单色釉也不一定得色彩均一,器物表面可以施加几种不同的单色釉,也可以局部显露胎底,还可以在胎上雕刻甚至镂空——甚至许多生产事故也能在工匠手中变成精妙的艺术品。在釉中加入着色剂本来是为了控制釉彩的颜色,但有时候会在高温下失控突变,产生不可预期的窑变釉,各种光怪陆离的颜色在器面上流淌披沥——大多数时候是不同的色彩交错渗透;也有的时候则是形态各异的结晶,如杂花、松针、雪片,称为结晶釉。尤其是含铁较多的釉,汝窑有一种黄釉结晶形成的茶叶末釉,非常典雅;而某些黑釉结晶能形成点点滴滴褐色或银色结晶,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流动,形成深邃的凝聚感,有油滴釉、雨点釉、天目釉等等叫法。但最能体现东方审美独特趣味的是开片釉:如果釉和胎的热膨胀系数差别很大,那么瓷器冷却的时候就会崩裂釉面,形成细碎的裂纹,宋代的钧窑、汝窑、官窑、哥窑都有这样的品种,尤其多见于青釉。冰纹、金丝、铁线——我们实际上找不到词汇形容这样的机理,也不关心这样的事情,就是沉静地欣赏这些纯粹的形式,窥见秩序与变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等待它迸发出新的裂纹,而欧洲人在20世纪之前都无法理解这样超脱的审美。上一篇 : 茶叶末釉瓷器怎样鉴别
下一篇 : 娇娆而不俗的茶叶末釉,走进温润如梦的旷世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