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引入互荐模式,给青年科学家“扬名”的舞台,近900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有你认识的吗

2022-04-08 15:33:16热度:101°C

 

pixabay.com

青年即未来。近日,“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陆续完成初步选拔,899个闪闪发光的青年名字向社会公布。

直播、约饭、聊天……如今的青年科学更善于利用等社交活动表达自我,他们更渴望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首次在市级层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上海,正在让人才培养体系更适应青年人才的“脾性”,给予他们趁早“扬名”的机会。

青年科学家有了提名权,扩大发现人才的视野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去年首次设立,该计划由市人才办、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市青联指导,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主办,科技团工委支持。参评标准中,年龄不超过35岁是唯一的“硬指标”。

此次公布的100名候选对象中,女性18人,男性82人,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是时志远,不满29岁的他去年参与成立的上海氢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了2021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并获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候选对象中还有多位科技企业创始人或研发负责人。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还有一项创新,入选者可以提名一位候选人,这种“青年推荐青年”的模式在青年科学家群体中颇受关注。

桂敬汉就将与他同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的何智涛推上了“舞台”。何智涛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了很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化学家。桂敬汉说:“我们经常在一起打交道,彼此非常熟悉,以后有机会我还在继续推荐。”

今年的候选人龙凡,也是由去年的入选者陈智超提名的。33岁的陈智超来自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与他同岁的龙凡2020年1月发起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其发布的树图公有链是上海原创世界第三代公有链,如今树图公有链上的账户数量已超1000万个,智能合约数量超过6000个,处理交易超过7800万,日处理交易达30—50笔。

青年人才计划成为单位培养人才的“无形资产”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下称“启明星计划”)是国内率先发起设立的面向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市科委于1991年设立,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1年来,该计划迄今已累计资助3000余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走出了17位两院院士。

在刚刚公布的200位启明星计划候选人中,有三位入选去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的获奖者,他们分别是达观数据的张健、上海交通大学的唐豪和中科院药物所徐骏宇。

今年34岁的张健有望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企业达观数据的第四位启明星员工,他从事的工作是自然语言处理,以便让机器更好地获得语言解析能力。如果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为张健带来了“名”,那么启明星计划则为入选者提供了40万元的资助资金。“如果能获得‘启明星’,我就更有底气去闯‘无人区’了。”他说。

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提供“第一桶金”的任务逐渐被“扬帆计划”取代,该人才项目每年选拔600名32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交叉学科,推动新科研领域的诞生,今年共有599名青年入选。

迄今为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已经走出两位“启明星”、八位“扬帆”。三年前入职的胡思奇从28岁就开始申报,今年终于入选。他申报的课题是用更高效的链路把微小卫星链接起来,他说一定会认真对待这来之不易的“第一桶金”。

能够入选扬帆,上海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瞿洋有些不可思议,她申报的课题“芽孢杆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形态”颇有些脑洞大开,入选极大地增强了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她也非常希望自己的课题能被更多人了解。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