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茶惑老君眉到底是什么鬼

2022-04-07 23:05:07热度:90°C

我学茶是从想了解《红楼梦》中的茶开始的,刚学茶的时候,见到老师就会问老师一些关于《红楼梦》中茶的事情。比如:有没有枫露茶?古代外国进贡的茶是什么茶?还有红楼中有几款茶是真实存在,我们可以喝到的?诸如此类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去学茶,结果发现自己好累,没人有解答,因为老师也不清楚,他们也不研究这个。

这其中妙玉的两款茶,六安茶,老君眉,是公认的真实存在的。本着想要找同款茶的心情,曾经一度找人问,找书查,资料有些混乱,导致自己的思维也有些混乱。直到不久以前有一次带着这个问题问一个茶人小姐姐,她的一句话让人醍醐灌顶,她说:古代是没有六大茶类的,古人给茶取名字,多数是地名,或者树名之类的,这款茶可以是绿茶,也可以是红茶,很难从书中的只言片语考证。她这一说,才猛然想起来,关于六大茶类这种看茶汤颜色分类,是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茶学教授陈橼提出来的,在这之前的茶就是根据名字来分辨的,不分茶类的。想起这些再去看妙玉的两款茶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比如贾母误以为的六安茶,大致被认为是两款茶,六安瓜片或者是老六安。无他,就是从六安这个地名出发,用现在的名茶是对标起来的。可这其中有一点被人忽视了,六安的茶历史悠久,就算是同一款六安瓜片,在不同的年代,饮茶方式的不同,现在的瓜片与古代的瓜片也早就已经天差地别了。

这就好比阳羡茶,是大文豪苏轼,王安石都喜欢的茶,也是贡茶,现在也有阳羡雪芽,很多人会对等起来。但是宋代用的是点茶法,茶叶磨成沫直接喝进去的,再往前唐朝的时候,为了缓解茶苦涩等一些不好的味道还会加调料的。那样的茶跟我们如今清饮的茶,早就不是同一种类型了,只是茶产地还算一致而已。六安茶的脉络相对还是比较好整理的,起码有地名的明示,老君眉就更加梦幻了,就是一个茶名,没有地方属性,只是从刘姥姥的嘴里了解到茶味偏淡,不适合口味重的人。因为名字模糊,老君眉的考证就更加有趣了。第一种说法是六安银针,提出说法的依据是因为都是六安的绿茶,形状相似,只有等级区分,这个观点的核心是贾母的身份地位适合等级更高的茶。个人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因为古代茶叶命名的时候一般大范围命名比较多,不会这么细分等级,比如阳羡茶,浮梁茶,西湖龙井等等,不会同一款茶细致到龙井43号,有的人就群体种这么区分。尤其妙玉这样高品级的茶人,选的茶等级肯定是高规格的,一款茶收一件就够了,不会跟开茶叶店一样同款茶还分等级,等级低的同样茶入不了她的眼。

另一种说法是君山银针,这种说法来自于茶叶的外形,如同是雪白的眉毛一般,暗寓长寿的意思。基于这个论点的还有白茶中的白毫银针,还有一种长寿的寓意取自字面意思,就是老白茶寿眉,也是长寿之意。寓意是很好的,味道跟刘姥姥反馈的茶味淡也有些匹配得上,但是就茶性来说偏寒凉,尤其是老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珍贵就珍贵在它消炎,清火上,老人家饭后就喝这样的茶养生常识方面略差,也不符合妙玉这个茶界大咖的选茶标准。还有一种说法武夷岩茶的一种,还列出来清代的一些资料记载,这种说法主要站在武夷岩茶中这款茶,并且六安茶是绿茶,从茶性不同的选择上,选了更温和的半发酵茶武夷岩茶。但是这个款茶跟刘姥姥嫌茶淡会有些出入,武夷岩茶不及时出汤的话,是很容易有苦涩感的。当时妙玉用的茶具不是品茗杯,而是盖钟,茶水没有及时分离,这个浓度来说的,刘姥姥喝着应该是正好的。如此看来的话,武夷岩茶的可能性似乎也是不大的。

《红楼梦》作者生活背景离我们现在已经好几百年,就算老君眉这款茶能够考证出来,但是几百年的传承与变迁,现在的茶与当时的茶也有很大的不同了,比如《浮生六记》中陈芸喜欢在夏天的时候自己把茶叶放到荷花中窨制荷花茶,我们可以参照,还原,但是最后出来的味道也不会是陈芸那款茶的味道。只是借此体会一下古人的小情趣,喝一喝自己制作的荷花茶而已。妙玉的同款茶,或者是红楼中的同款茶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如果想体验一下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六安的名茶,或者是那些取名叫做老君眉的茶,品一品,寻一寻你自己心中妙玉的茶。妙玉这个人物的设定是苏州人士,苏州名茶很多,可以去尝尝妙玉姑娘家乡的茶,比如碧螺春,虎丘茶,茉莉花茶,水月茶等等。尤其水月茶,它是碧螺春的前身,也是因为水月禅寺命名的,而红楼梦中也有一座水月庵,看看这水月茶能不能是红楼梦中的隐藏着的一道名茶。

以平常心,看无常事

读红楼梦,做明白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   聆听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