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邂逅中国茶日常品茶需要细心品鉴的14种茶汤滋味类型

2022-04-07 13:09:12热度:111°C

 

日常品茶在观色、闻香以后就是品味,品味即品尝茶汤的滋味。与茶的香气一样,茶的滋味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外行人是一时难以体会的。不管何种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初入口时,都有或浓或淡的苦涩味,但咽下之后,很快就口里回甘,韵味无穷。

这是茶叶的化学元素刺激口腔各部位感觉器官(其中最主要的是舌头)的作用。茶叶中对味觉起主导作用的物质是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及各种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起辅助作用的是咖啡碱、还原糖等化合物;红茶中还有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些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比例的变化,表现出各种不同茶类的滋味特征。

茶汤入口之后,舌面上的味蕾受到各种呈味物质的刺激而产生兴奋波,经由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不同的滋味感。舌头各部位的味蕾对不同的滋味感受不一样,如舌尖易感受酸味,舌心对鲜味最敏感,近舌根部位易辨别苦味。

所以,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即下咽,而要在口腔中停留,使之在舌的各部位打转,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茶叶的品种繁多,其滋味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且都是凭感觉器官直觉地感受,很难用文字精确地描述,只能大体而言。童启庆教授在《习茶》一书中,将茶叶的滋味分为14个类型:

(1)清鲜型

清香、味鲜、爽口。鲜味细嫩、制作精工的名优绿茶和红茶都有此滋味。如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等

(2)鲜浓型

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如黄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3)鲜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甜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的有太平猴魁、顾渚紫笋等,还有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均有此种滋味。

(4)鲜淡型

味鲜甜舒服,较淡。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5)浓烈型

有清香和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造合理的均属此型,如屯绿、婺绿等。

(6)浓强型

味浓厚粘滞舌头,刺激性大,有紧口感。鲜叶采摘适中,内含丰富的良种或大叶种,萎凋程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属此类型。

(7)浓厚(爽)型

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凌云白毫南安石亭绿、舒绿、遂绿、滇红武夷岩茶等。

(8)浓醇型

收敛性和刺激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乌龙。

(9)甜醇型

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毫银针、小叶种工夫红茶等。

(10)醇爽型

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如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以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1)厚型

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均有此味型,如涌溪火青、高桥银峰、古丈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色种、铁观音、裤红、川红以及部分闽红。

(12)醇和型

味欠浓鲜,但不苦涩,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中级工夫红茶、天尖(包括贡尖、生尖)、六堡茶。

(13)平和型

清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粗老采原料,芽叶一半以上老化,制茶正常的低档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中下档黄茶、中档黑茶

(14)陈醇型

陈味带甜。制造中经渥陈醇化,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当然,这些都是茶叶专家在评审茶叶时所使用的专门术语,没有经过长期的专门学习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是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对于一般的品茶者来说,未必一定要成为精通此道的行家里手,只要了解到茶叶的滋味是复杂多样的,品茶时注意细心鉴赏,努力品尝,自然就会感到津津有味,达到心旷神怡的境地。

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曾记述他品尝武夷乌龙茶时的感受:“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馀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清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亦指出:“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科微矣。”

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来品茶,自然就会感到品茶不是简单的生活琐事,而是一种艺术享受,就会感到其乐无穷了。

一片树叶,两种姿态,三教文化

四季常饮,五行调合,六大茶类七字茶诗,八大因子,九难精微,十分功德

关注三先生说茶头条号

通过数字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