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绝绝子”!原来他们是这样的爱茶人
2022-04-07 13:08:06热度:116°C
2022-04-07 13:08:06热度:116°C
茶自带文化底蕴,传承千年,仍不失底色,留在茶里的故事也经久不息。既有故事,怎能没有人,藏在故事里的喝茶人也一起成了经典。
“赌书泼茶”李清照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才华与幽默的灵魂并存,18岁嫁与赵明诚,留下一段佳话。两人可谓志同道合,经常一起赋诗,于黄昏落日,饮茶逗趣,还制定了规则,一人说出典故,另一人说出典故在某书某页某行,胜者可先喝茶。
一次,李清照正要喝茶,赵明诚却说她回答错误,整得李清照一个“噗嗤”,茶没喝成,还洒了自己一身水。那情景虽久远,却能让人隔着时间感受他们夫妻二人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素养。
这桩小趣事也给人们留下了“赌书泼茶”之美谈,不仅让两人多了一丝童趣,也为茶的故事增加了些许韵味。
慈禧
慈禧,提到她,很多人都不喜,对她贬的成分更多一些。不得不承认,她在清末乱世中求生存,确实做出了很多让人愤懑的事,但她的自我养生还是能给人留下一点有用的感悟。
慈禧除却爱拍照,还喜欢喝茶,而且很注重喝茶时间。比如白天,她喜欢喝上一杯金银花茶,临睡前会喝上一杯糖茶,即便是枕头,里面都是茶叶填充的,哪怕服用的滋补药,也要用茶水送服(这点,可真不推荐用茶水送药)。
据说,因为她深谙养生之道,平时也很注重养护,所以年过古稀,肌肤依旧白嫩似雪,容光焕发。至于是否真的“冻龄”,我们尚不可知,但这样的生活习惯,有一些还是可以采取的。
女人与茶,有着解不开的缘分,那么男人与茶呢?貌似更有剪不断的联系。不仅如此,近代的这些大家,还真是玩转茶界,留下不少妙语趣谈。
林语堂
林语堂,说实话,不常看他的作品,但他留下的故事听说不少,其中就有关于茶的。
林语堂本就喜欢喝茶,而且特别讲究。他不喜欢一个人独坐饮茶,必须找志同道合的人作陪,不然好茶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当然,有同伴虽好,但不能多,三两知己足矣,太吵了也会影响喝茶滋味。
环境清幽,知己两三人,然后他开始讲泡茶之道,最有名的就是“三泡”言论:“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将泡茶比作女子,倒也没什么错,毕竟女子与茶本就有着奇妙的缘。同时也可以知晓,林语堂对于泡茶,确实有一套他自己的研究。
鲁迅
提起鲁迅,很多人都知道他那句经典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还有被人们不解或者曲解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一冷一趣,倒暴露了鲁迅的两面性。
其实,他还是个爱茶人,一边写作一边品茶,这情景看着都十分惬意。据说,他当年在广州居住期间,曾开口称赞:“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也因此,鲁迅当年在广州好多茶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然,鲁迅对喝茶也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并留下美言一句:“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
郭沫若,暂且不说他“品德”方面之得失,在文学方面确实值得称赞。他在11岁就留下一句“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可见郭沫若对茶的喜爱开始于幼时。
这也为他日后成为品茶行家,熟知中国茶的色香味及其历史,奠定了基础。
他经常到各地考察,每次都会品茶,特别是遇到好茶,他总喜欢提示一首或者留下几行文字。不过,郭沫若的诗是真有用,使得那茶不多久就火遍全国,这“品茶大使”的称号还真非他莫属。
老舍
老舍,我倒是挺喜欢他的作品,悲喜交集中带着烟火味,让人忍不住会走进书中的世界,和老舍一起感受当时的社会纷扰。
当然,这里不是来探讨老舍的作品。比起作品,他的茶迷身份也值得一说。老舍喜茶,喜欢研究茶文化,也探得了喝茶真趣,留下一串故事。
他有次到莫斯科开会,当地人自是知道他的喜好,特地为他准备了喝茶设备。这把老舍高兴坏了,立马泡上一壶,誓要好好享受这茶中百味。
没想到,他没喝几口,就被服务员给倒了。
老舍心情一落千丈,忍不住大发雷霆:“难道她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人家确实不知道,这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大,服务员只当他不喝了,自然要把剩下的倒掉,以示礼貌和体贴,没想到反办了错事。
如此爱喝茶,老舍后来竟然要戒茶,原因很直接,“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
粮食涨价已经很让人崩溃,没想到茶叶也过来凑热闹,老舍怎能不发牢骚。可见,他戒茶是假,将茶视作粮食,一日不喝都不行,才是真。
喝茶,可以简单,可以烦琐,可以只是大口畅饮,也可以倒上一杯细细品味。但,你要真爱茶,才能懂得这茶中的千滋百味。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