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重《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序(附目录)

2022-04-06 09:55:08热度:114°C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作者: 仲伟民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81

装帧: 精装

ISBN: 49

全球史研究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学坛上的一件大事,昭示着历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仲伟民教授的这本新著,就是我国学坛对这个大事件作出的最新回应之一。

依照当今国际学坛中全球史研究的领军人物奥布雷恩(Patrick K. O’Brien)教授的总结,全球史这个学科可以远溯到希罗多德。希氏开创的探究全球物质文明进步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了启蒙时代,商品和知识越来越多地从亚洲、非洲以及大航海时代以后的美洲传入欧洲,使得学者们能够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杜尔哥(Anne-Robert-Jacques Turgot)、罗伯特森(William Robertson)等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此进行了思考;而亚当·斯密更是如此,其《国富论》既是古典经济学开始的标志,也开辟了经济史这个现代学科的发展之路。但是可惜的是,以往西方主流学界对长期经济变化展开的探究,一直局限于欧洲,对西方之外地区的长期经济变化,很少有人去研究。直到晚近,方有一批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使得全球史成为当今国际史学的一大亮点。目前进行全球史研究的主力在经济史方面。2003年9月,49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著名经济史学者建立了“全球经济史网络”(Global Economic History Network,简称GEHN)。尔后,以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校区和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 Los Angeles)、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和日本大阪大学4个学术机构为骨干,全球史日益兴盛,成为国际史学界(特别是经济史学界)的一股重要潮流。

这种“全球史”与我国的“世界史”有明显的差别,因为全球史的基本立场是:第一,必须摒弃以往世界史研究中那种以国家为单位的传统思维模式,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社会所形成的网络;第二,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以某个国家的发展代表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之中;第三,在上述三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第四,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彻底颠覆“欧洲中心论”,所谓“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从中挖掘“普适性”的“文化特质”只能是制造神话;第五,在考察一个由若干社会参与其中的历史时间的原因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的偶然性和特定条件性。

在我国,学者们对全球史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但是平心而论,我国的全球史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在少数摆脱了传统的“世界史”编纂方式的旧套、突破中国史与外国史的藩篱的成果中,本书就是重要的著作之一。

中国是如何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这是当前国际经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史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书选择了这个非常重要而且难度甚大的题目作为研究对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由此亦可见作者在学术上的胆略与功力。

本书作者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19世纪茶叶和鸦片贸易的盛衰变化,然后对茶叶经济和鸦片经济作了对比,指出二者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揭示19世纪中国危机的内涵,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特点进行独到的分析。

在18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过程中,成瘾性消费品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成瘾性消费品将全世界连接在一起,并由此导致了世界各地出现分化,成为西欧与其他地区的“大分流”的原因和后果之一。本书将19世纪的中国纳入全球化视野进行讨论,指出正是茶叶和鸦片这两种主要商品成为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最主要的动因。在此次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贡献给西方的是被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教授称为“绿色黄金”的茶叶,促成了西方的“勤勉革命”;然而西方却回报以被称为“比奴隶贸易还要残酷”的鸦片贸易。中国人民深受鸦片毒害,成为19世纪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因此,19世纪的全球化绝非一些西方中心论者所讴歌的理想天地。对于大多数非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柄双刃剑。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这个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研究方法方面颇有特色。作者在讨论中国在19世纪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处境时,运用了全球化理论;在分析中西贸易在19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时,运用了市场理论;在探讨中西方发展道路的不同时,运用了成瘾性消费品理论,并对这种理论与近代社会成长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这种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经济史的做法,在我国大陆经济史学界尚不多见。

本书材料基础扎实,有丰富的统计数据。作者还充分利用了中外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取精用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本书在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均有创新,例如对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进行对比,对茶叶消费和鸦片消费进行对比,从贸易角度对中英进行对比,等等。读者可以在阅读中自己体会,这里就不一一胪列了。

仲伟民教授从事中国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研究多年,用功甚勤,成果甚丰。他对国际史坛的动向有很好的了解,同时又具有颇为深厚的史学功底,因此能够在茶叶与鸦片贸易这两个前人研究很多的领域中提出新见,取得值得瞩目的成果。我相信读者将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全球史研究的阵营,大家一同努力,使这个新兴的学科在我国有大发展,而促使我国史学更深地进入国际学术主流,成为国际主流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伯重

2009年5月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仲伟民教授与李伯重教授合影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茶叶与鸦片:认识19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一个视角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理论、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19世纪的茶叶贸易

一 清前期的茶叶贸易及其特点

二 19世纪的中国国内茶叶贸易

三 从繁荣到危机:19世纪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

四 中国近代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

第三章 19世纪的鸦片贸易与生产替代

一 鸦片进入中国

二 鸦片贸易

三 鸦片的生产替代及其影响

第四章 茶叶经济与鸦片经济的比较

一 茶叶经济和鸦片经济的相关性之比较

二 茶叶经济与鸦片经济的差别之比较

第五章 19世纪中国茶叶、鸦片消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 中国的茶叶消费及比较

二 中国人的鸦片消费及其特点

三 茶叶、鸦片贸易在清代财政中的地位

四 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 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一 经济全球化与特殊商品

二 茶叶与鸦片:三角贸易的关键商品

三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七章 重新评价19世纪全球化中的中国

一 从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的危机

二 外来因素与茶叶、鸦片贸易的消长

三 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理解19世纪的中国

第八章 余论:19世纪研究的再检讨

一 由茶叶和鸦片透视19世纪中国的实际处境

二 中国是19世纪商战和全球化的失败者

三 对传统研究结论的检讨

四 简要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序》作者介绍

李伯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作者介绍

仲伟民,山东宁阳人,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历史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等。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宋史、明清史、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出版专著《宋神宗》、《近代前夜的王朝》(合著)等,主编著作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编者注:序文已删减注释,引用请参见原文。

CNU古代经济史

本文编辑:楚乔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