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新野心

2022-04-05 05:12:47热度:114°C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谁都不曾想到,曾经的 " 零担之王 " ——德邦快递,在上市 4 年之后,会高调卖身。

3 月 13 日,京东物流发布公告,以每股 13.15 元的价格收购德邦股份约 66.5% 股权,交易总额为 89.76 亿元,此价格比去年轰动行业的极兔并购百世的 68 亿,还高出 30 亿,创造了国内快递行业收购的最高纪录。

京东物流公告截图

与市场传闻不同,德邦品牌将继续保留,且原实控人崔维星将继续掌管德邦,团队独立运营。可见,京东选择了最温和的方式来实现过渡,这也让市场对未来京东和德邦的融合,有了新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从 2007 年,刘强东执意花重金自建物流体系进军快递业开始,京东就一直是同行不容忽视的对手。

近年来,京东更是以 " 买买买 " 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物流版图,其以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网络构成的综合物流集团雏形初现,刘强东在物流领域的野心也展露无疑。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已形成通达系、顺丰系、京东系、极兔系四分天下的格局下,而作为自营模式的代表,京东系的强大将成为同业竞争和快递格局演变的最大变量。

刘强东

" 零担之王 " 无奈卖身

自从去年极兔以 68 亿收购百世快递后,并购整合逐渐成为快递企业加速发展综合物流集团的手段。

事实上,过去这两年,不少快递企业都有并购举动。如顺丰 2020 年收购嘉里物流,京东 2020 年收购跨越速运后,又在 2022 年先后取得中国物流资产、达达股份的控制权。

此次,收购德邦更是京东并购扩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创造了最高并购纪录,或将影响后续快递业的发展格局,因此备受行业关注。

德邦,很多人并不陌生。一开始,德邦的定位很清晰,专注零担快运(零担快运,是指单票重量 30 公斤至 3 吨的货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担市场,且玩家不多。

2017 年,德邦快运业务的营收达到 130 亿元,成为当时的 " 零担之王 "。2018 年初,德邦在 A 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物流企业,高峰时市值一度达到 300 亿。这也是德邦的高光时刻。

曾经的 " 零担之王 ",为何会卖身?其实如今的结局,早已在 2018 年其 " 不务主业 " 的决定中埋下了伏笔。

德邦的业务架构图(图源:德邦财报)

2018 年,为了追求差异化竞争,德邦决定将业务重心从快运转向大件快递,并更名为 " 德邦快递 "。

而过去这 4 年,快递行业经历了两次价格战,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快递老将们或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或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效率才勉强保持增长,要想在快递红海市场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经过 4 年的挣扎,截至 2021 年前三季度,德邦快递业务营收(139.13 亿)及其占比达(61.7%),确实都超过了快运业务,但其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依旧没能突破 1%。

一方面转向快递业不成功,另一方面,原来的主打业务快运连连缩水,还迎来了顺丰这个强敌。

所以,2018 年 -2021 年,德邦的总营收虽然有增长,但净利润在波动中下滑,2018 年,归母净利润尚有 7.01 亿元,而根据德邦股份 2021 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与上年(5.64 亿元)相比,预计减少 3.78 亿至 4.91 亿元。这意味着,2021 年度,德邦股份归母净利润预计只有 0.73 亿至 1.86 亿元。

近几年德邦股份的负债变化情况(图源:同花顺)

与此同时,德邦还有业内 " 黄埔军校 " 的称呼,从一个侧面业反映出其自营模式下,重人力的短板,早在 2018 年发展到高峰时,德邦的员工总人数达到 10.2 万,仅次于顺丰,但人均创收远远低于顺丰。

所以,不出意外,德邦的负债不断攀攀升。截至 2021 年三季度,德邦负债合计 87.92 亿元。

不难看出,德邦的卖身是其转型失利后的无奈转身,也颇有在快递业并购大潮顺势而为的感觉。

" 京邦达 " 合成

在外界看来,京东收购德邦,冥冥之中像是计划好的一样。

2012 年,京东曾注册成立 " 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京东物流在境内的运营实体,冥冥之中,这一名称涵盖了京东、德邦和达达三个名字。

10 年后,如今德邦、达达都已收入京东物流旗下,网友感慨 " 京邦达 " 正式合成。或许这纯属巧合,但京东物流的野心展露无疑。

作为京东的三驾马车之一,京东物流从 2007 年成立到 2017 年独立运营,花了 10 年时间,而从独立运营到上市,却只用了 4 年,背后是京东物流自营模式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潜能在逐渐释放。

所谓,"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是指京东物流把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等在物流服务整合,给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定制方案。

不可回避的是,自营模式也是重资产模式。可以看到,尽管 2021 年,京东物流的营收破千亿,但其亏损也在扩大,2021 年京东物流亏损 156 亿元,同比扩大了 287.9%。

背后一个原因是,京东加大了对仓库建设的投入。过去一年,京东物流的仓库数量增加了 450 个,相当于京东从 2007 年到 2017 年十年间的仓库增长总量。

京东采用的是仓储物流的自营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广建前置仓,将货物尽可能地存储在离顾客更近的地方,通过缩短人货之间的距离来提升物流效率,确保次日达。

这就意味着,仓库的建设和运营是其一体化供应链中关键的一环,也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开放服务的基础。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 1300 个仓,43 座 " 亚洲一号 " 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仓储面积超过 2400 万平方米。

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收入

目前,随着一体化供应链的开放,2021 年,京东物流外部客户的收入比重已达到 56.5%。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京东物流运力不足的短板也会越发凸显。

财报显示,2021 年末,其自营卡车数量约 1.8 万辆,实际业务中,比较依赖第三方运力资源补充。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京东物流在外包成本上就花去了 404 亿元,同比增长 54.7%。而此外包开销是全年亏损金额的 2.5 倍。这说明,依赖第三方运力已成为京东物流扩张发展中的负担。

收购德邦,恰好能补齐京东物流运力上的短板。作为大件快运领域全网自营型选手,德邦拥有较强的异地物流及其干线配送能力。

截至去年上半年,德邦自有车辆就超 1.55 万辆,自有运力占比为 55.7%,约有 2057 条干线线路。

收购德邦,恰好能补齐京东物流运力上的短板(图源:人民交通网)

此外,德邦还有 3 万个网点,如果再加上京东物流自己的 30 万个合作自提柜及服务点,这样一来,双方网点总数超过 33 万个,仅次于中国邮政,在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中位列第一。

不仅如此,德邦在过往向大件快递转型中,积累的阿里和苏宁等电商平台的客户,也将支撑京东物流对外扩张的路越走越稳。

可以想象,有了德邦的加入,能让京东的扩张更有底气。

剑指顺丰?

改革开放 40 多年,各类市场需求井喷,快递行业也不例外。

细数快递业发展到至今四分天下的局面,花了 30 年时间。

这 30 年,快递业享受了电商高速发展的红利,也历经了几次价格战,通达系、顺丰系、京东系,在这场混战中存活下来,并不断扩大的版图,才形成如今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两年前,轰动行业的价格战仍历历在目。新入局者极兔携 "8 毛发全国 " 的活动亮相,以一己之力,搅动快递市场,其他快递被迫应战。

显然,从经营来说,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游戏。但搅局者极兔,早就 " 做好了亏损两年的准备 ",而当年,快递老将们都元气大伤。通达系、百世、顺丰单票收入降幅平均在 20%-30% 之间。

王卫

到了 2021 年,第一季度,顺丰破天荒地亏了近 10 亿元,为此,当时创始人王卫还在业绩会上致歉,称自己 " 责无旁贷 "。

在这次价格中,损失更惨的是百世快递,2021 年上半年,几乎陷入资不抵债,最终以 68 亿被极兔收入麾下。

无疑,极兔的出场是带血的,也是成功的。极兔在原本已步入红海的快递市场,找到了一席之地。

现在回看极兔的成功破局,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快递老将们并没有坚固的护城河;快递业即将迎来并购重组的寡头竞争时代。

截至 2021 年前 11 月,快递行业前 8 家(京东、顺丰、三通一达,极兔、百世)的集中度达到 80.2%,京东系、顺丰系、通达系、极兔系,形成了四大快递集团的竞争格局雏形。

如果对比美国和日本前四大快递公司高达 90% 的市占率,后续国内四大快递集团在成为国内寡头的路上,或将面临更残酷的厮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百世快递和德邦快递的收购,或许只是这场寡头之战的开始。

而早在 2017 年,刘强东就曾预判,未来能在国内物流业立足的,除了邮政体系,只有顺丰和京东两家。换句话说,在他眼里,京东物流的对手只有顺丰。

与京东仓储式物流模式不同,顺丰是 " 端到端的分拣中转物流模式 ",极度考验点对点的运力。近几年,顺丰的市场份额被不断稀释,顺丰的应对是,一方面以每年数十亿的科技投入,加快智慧物流的建设,提升运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加速业务多元化,建设综合物流网络。

在并购加速综合物流网络建设方面,顺丰和京东是同步的。根据新财富的统计,阿里、京东、顺丰、极兔最近几年的收购案例,累积花费达到 758 亿元。而京东耗资 312 亿元,占比约 41%。

事实上,顺丰的并购举动也不少。

先是 2018 年,顺丰斥资 17 亿元收购新邦物流 71% 股份,发力快运,不到一年,成为行业第一。同年,顺丰以 55 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在华供应链业务,切入到冷链物流及供应链物流赛道。去年 2 月,顺丰以 175 亿港元收购嘉里物流约 52% 股权,布局全球物流网络。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顺丰的重货、冷运、同城配、国际业务、供应链业务等新业务的收入已达 180.42 亿元,占比提升至 26.7%。可见,顺丰综合物流网络已成型。

再看京东物流,随着专注航空货运的跨越速运、园区物流的中国物流资产、同城派送的达达、快运的德邦的入局,京东物流的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网络六大网络将更加稳固,京东综合物流集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尽管目前,京东物流的市场份额远不及顺丰,但从双方业务布局来看,特别是,京东并购德邦后,未来顺丰和京东免不了要短兵相接,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 “俗人”刘强东

下一篇 : 俗人刘强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