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产品思维:崔永元真茶只是小热点,从小喝到大才是问题
2022-04-05 02:37:21热度:117°C
2022-04-05 02:37:21热度:117°C
注:本文2100字,阅读时需要独立思考能力。 话题/ 前两天崔永元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在非洲的茶园的视频
注:本文2100字,阅读时需要独立思考能力。
话题/
前两天崔永元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在非洲的茶园的视频,讲到百年前从中国移植的茶园,“没有污染,没有化肥,没有转基因”,并建议对方的“私人拥有的”茶农们不要伐掉这些“台地”老树。短短3分55秒钟的视频,槽点无数。
槽点大家都在吐,师兄就不多罗列了。而这背后显示出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槽点最多说明崔永元不懂茶,但槽点中的观点,却体现了传统茶行业近年来的带有严重错误的思维方式的荼毒之重。
“崔永元的食品不说好吃好喝,因为那是个人标准。我们只说安全”。
近十年,茶叶从文化到健康,从健康到品质,从品质到安全。从业者不断推到自己对茶叶产品的认识,建立一个推翻一个。
而崔永元几句话中,似乎“好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的,甚至对于“从属于食品的茶叶”这个产品来说,就是一个错误的要求了。
思考/
那么茶叶,真的不能做到好喝吗?
比对/
戏剧的是,恰好在这个时候,椰树牌椰汁“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被判定为“不违反广告法”。
同样从属于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制品。椰树和茶树仅一字之差。
椰汁的加工工艺为:采摘—研磨(混匀)—配制(加入配料)—乳化—杀菌—包装。
茶叶的加工工艺为:采摘—叶片物理伤害(使其失水均匀)—温度促进内质变化—做型—干燥—包装。
简单对比一下,其实产品的成型思维是相同的,而工艺的目标指向其实都是“方便”和“好喝”。而不断迭代的“品质、安全”其实是任何一个可食用产品的基本要求,而“健康、文化”则是在产品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之外的“认知延伸”。
(图片来源于微博,侵删)
椰树牌椰汁如果不能更好喝和持续好喝,仅解决“方便”这一从外在包装上的问题,并不能使其坚持“31年”,让你从小喝到“大”。“从小喝到大”无论是一种回忆文化的沉淀,还是潜移默化的“健康影响”,并不是椰树品牌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也不是消费者和市场对其认可的决定性因素。
从这一点上来说,茶叶和椰树牌椰汁背后的“因”和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呈现”是十分相似甚至颇为一致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细说/
如果椰树牌椰汁仅仅是解决了“携带方便”和“便于陈列”,那么这个他只做一个“包装厂商”就好了,这并非是“食品科学”角度的问题,更多的是趋向于“包装设计”和一点点的“食品安全”层面。
茶叶同样如此。解决茶叶“携带方便的”,两千年前的“制干”,千年前的“制饼”,百年前的“袋泡”,今天的“小罐茶”。今后必定还有颠覆。但真的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从“携带方便”以利于运输和市场拓展,到“产品陈列美学”,是从过程到故事。然而一个好故事的背后,是对外包装的“设计情怀重要”,还是对于“产品”的真正使用价值——“食用”本身的“追求”更重要呢?
从椰树牌椰汁“视频和图片广告”《从小喝到大》这件事来看,背后的思维必然是恶俗的,但是消费者真的那么傻么?并不然,更多的反映是“她真的好喝”。
事件/
几百年前,中国茶选用处女用唇齿采摘茶叶嫩芽,并以胸器盛装鲜叶的时候,当时的社会更盛行的还是一芽多叶的采制,更多的还是压制成饼或砖的紧压茶。那时候,更多的年轻人也是不喝茶的,他们更愿意喝酒。喝茶的依然当他们老了之后或者体现“廉洁奉政”的一种表达。
为什么?充满老梗老叶的压制茶,对于躁动的年轻人来说,撬就是一个很烦躁的事,而无论是朱哲河还是泡着和,苦涩感终究是大于甘醇所带来的愉悦的。
窨制花茶出现的背后,一部分是文人的玩心,更多的,便是适应和满足年轻人的口味。国内如此,欧洲的下午茶之风,从加糖开始,到万物可拼配时代,也并不仅仅是为了“造假带来的利益”,“拼配之后”更加新鲜的、变化丰富的和更加容易接受的口感才是欧洲调配茶市场风靡和持续的真正因素。
而红茶、乌龙茶这种今天明显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的茶类,都是在几百年前“处女唇采”事件之后才逐渐产生和出现的。
因此,“处女唇采”事件,并不仅仅是当时产品进贡给当朝统治者的一个谄媚动作。由其这件事并非发生在社会动荡时期,而是发生在繁荣盛世。这样的事件如果动机真的仅仅是献媚这么愚蠢,相信当朝并不会买账,甚至还会打压。
因此,“处女唇采”事件,是供应端对市场的一次大胆试探,是中国茶叶在商品经济发达之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茶叶产品思维出现的开始。
现状/
当然,椰树牌椰汁的“从小喝到大”,类似广告在国内出现也并非个例,甚至多不胜数。而茶叶界,却一直对此类广告嗤之以鼻,十年前的茶叶广告从不出现爱情,八年前的茶叶界拒绝上淘宝,五年前的茶叶界拒绝拍短视频。
而今天,茶叶界到了最热闹的时间,开始上抖音发快手,不在拒绝线上销售。虽然还在互相看不起,好在还没有出现恶意伤害同行——在小罐茶出现之前。
从“处女唇采”到“八位大师”,两个事件在其所处的当时时空之下,并非不可饶恕,甚至是顺势而为。
可笑的是,“处女唇采”之后的520年期间,前两百年,六大茶类系统逐渐形成,中间两百年,茶叶从成品传向更远,到茶树传向更远,再到被欧洲非洲甚至东南亚的品质和技术赶超,剩下的一百二十年,中国传统的茶叶消费习惯和文化不断被侵袭和影响,更加一蹶不振。
“处女唇采”是茶叶新品类时代的开始,“八位大师”,更有可能是要告诉我们——这五百年的品类节点即将结束,接下来,中国茶叶将进入一个新的品类时代。
讨论/
我们骄傲了五千年,可能还会持续骄傲。但我们落后的五百年,要一直落后吗?
中国茶,我们——“从小喝到大”,那你希望,我们下一代“从小喝到大”的,还是这样的“中国茶”吗?
原创:小玉师兄
春节后第一篇,醒文,醒笔之作
上一篇 : “大师茶”只是骗局?茶叶品质可能还不如百元茶
下一篇 : 茶叶不好卖了?可能只是你的茶包装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