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寻茶记实地探访,一杯洞庭碧螺春是如何诞生的?

2022-04-04 17:44:44热度:92°C

 

提到洞庭碧螺春,苏州人没有不知道的,什么康熙赐名、一斤6-8万颗芽头、茶果间植、吓煞人香……早已耳熟能详。

至于洞庭碧螺春具体怎么制作出来的,恐怕耳闻的多,目见的就少了。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上周洞庭碧螺春茶已经少量开采,我们去了趟东山,今天带大家看看洞庭碧螺春是怎么采摘,怎么挑拣,怎么炒制的。

采摘:凌晨打灯采茶

到了东山陆巷村,联系好的叶大姐带我们上山,去她家茶园转了圈。

叶大姐说,她家有几亩地的茶,现在茶刚开始长芽,采摘压力不大,一般早晨上山,11点左右下山,半天只能采一斤茶青。

采茶的叶大姐

等过几天,茶树爆芽,芽叶一下子长起来,天不亮就得上山采茶了,芽叶疯长的时候,凌晨两三点钟就得上山,头上带着灯也要采。

茶有“早摘三天是宝,晚摘三天是草”的说法,洞庭碧螺春对鲜叶的的嫩度要求高,一天不能耽误,不采茶青就老了,做出来的茶等级低,卖不出好价。

茶农上山干活带的炒青,鲜浓解乏

挑拣:一遍遍枯燥的重复

茶农上午采摘的鲜叶,下午就要马上挑拣,不能过夜,否则就不新鲜了。

茶农在仔细挑拣芽头

挑拣主要是拣去鱼叶、鳞片、老叶、空心芽、紫色芽、嫩茶籽、茶花等杂物。

因为现在采摘的都是头批鲜叶,用以制作等级最高的洞庭碧螺春,所以挑拣时只保留肥壮的芽头。

即使熟练的茶农,两三个小时最多也只能挑出一斤芽头。

剔除不用的鱼叶

手工初步挑拣后,还要用风选机再选一遍,吹去漏拣的叶片。

风选后,最后是人工翻拣,确保只剩芽头,没有叶片。

到此,整个挑拣工序才算完成。

挑好的芽头,一斤四两装成一篮,以备杀青。

炒制:技术活,也是辛苦活

高温杀青

杀青的锅温很高,我伸手摸了下锅沿,撑了两秒,烫得受不了,连忙拿开了。

炒茶大叔的手按在上面,似乎感觉不到一点烫,不知道炒多久茶才能练成这一双铁手。

一锅炒一篮芽头,一篮重一斤四两,炒成三两半左右的干茶。

倒进锅里后,炒茶大叔用手反复抛抖茶青。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哔啵哔啵的声音,那是芽头在高温下发出的脆响。

热揉成形

用手将茶叶沿着锅沿盘旋揉转,揉三四转,抖散茶叶,让水分散发出去,防止结团,防止茶汁沾锅。

看茶做茶,力气随着水分蒸发慢慢加重,将茶青卷成条形。

搓团显毫

搓团是形成碧螺春条索蜷曲和茸毛显露的关键一步,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考验手艺。

文火干燥

最后一步,把茶叶均匀摊在洁净的纸上,放锅里烘几分钟,蒸发掉水分,出锅后摊晾。

炒一锅茶需要30-40分钟,茶青不能过夜,所以经常要炒到半夜。

炒茶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

现在炒茶的茶农都在中年以上,少有年轻人继承这门手艺。

炒茶间隙,炒茶的大叔对我们感慨,年轻人都在城里工作,没人愿意干这些。

炒茶室里,早已填满了沁人心脾的香味,似花似果。

茶香的包围中,炒茶的大叔正擦着满头大汗。

我不禁想,等这批茶农老去,纯手工的洞庭碧螺春,谁来炒呢?

机械炒制,能达到人工的精细么?

还会那么香吗?

还能叫洞庭碧螺春吗?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