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坚守茶山做好茶

2022-04-04 10:25:40热度:89°C

 

“六盘水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句“广告词”,让六盘水的水城春茶“火了一把”,如今已成水城春茶最为形象的代言。水城区作为水城春茶的发源地,紧紧抓住产业革命“八要素”发展茶产业,围绕“古、贡、早、好”高标准打造水城茶叶品牌,并在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而惠兴义也是由此完成了从农民到茶叶技术带头人的转变,成为一名专业的“黔茶工匠”。

2001年,水城区茶产业种植推行到了水城区杨梅乡,还在家务农的惠兴义将土地流转给了茶叶公司种植茶叶,不久之后,一个茶叶加工厂就在惠兴义家附近建立起来。出于好奇和兴趣,惠兴义加入水城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从一名手工炒学徒开始做起。

“刚接触茶叶时,确实困难,不知道茶叶的水分、含量,各方面的特性,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多亏了公司的刘兴师傅教得好。”惠兴义说,“后面学习茶叶种植也一样,不懂就问师傅,然后背下来。”

20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惠兴义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让自己的茶叶从业技能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公司产品技术中坚力量。如今,他已成长为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勺米加工厂厂长。

“只要尝一口茶,就可以直接告诉你,这杯茶是用什么水泡的。”现在,这些技能对于惠兴义而言都是“小儿科”。

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他还致力于茶叶生产技术的运用推广。2006年公司管护的3000亩茶园,由于栽植于1990年,采取粗放式的管理,大部分茶园鸡爪枝多,茶青的下树率低,树势衰老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在田间不断实践,通过台刈一系列的配套改良措施,茶树枝条在台刈后的第三年长到60厘米左右,茶青的下树率增高了。

台刈就是把树头全部割去,是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修剪树冠,搬运枝条。”惠兴义回忆起当时的工作,仿佛历历在目。那段时间,惠兴义以身作则,带头上山将砍下来的树冠枝条一趟趟背下山,平均每亩茶园要走上300多趟,没有路的茶园,被他们硬生生踩出了一条条路。

随着茶园情况好转,惠兴义又将这一方法对其他的茶园进行改造,提高了产量,恢复了树冠。几年以后这一技术在其他种茶乡镇得以推广。

在中国,饮茶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茶叶的好坏更是有着严格的标准。惠兴义为了解决公司生产的红茶苦涩味重的问题,从2016年到2018年,经上百次的尝试和改进,他终于在萎凋、发酵工序解决了苦涩重等一系列问题。仅红茶一项,随着品质大幅提高,“水城红”这款产品每年可增加销售80万元以上。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为公司争取了许多荣誉,2010年他参与开发的“春意牌高原茗珠”获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配合生产的古树红茶获2019年贵州省第三届古树茶大赛“茶王”称号。2016年至2021年多次在省市茶叶技能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惠兴义深知这个道理,为了提高每位职工的技术水平,提升素养,他结合六盘水市总工会创建“水城春凉都工匠场”的机会,作为“水城春凉都工匠场”的领衔人,在加工厂建立了传帮带制度,建立了师带徒制度,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点毫不保留地传承给职工。有时手把手地教,有时亲自做示范,一遍一遍地进行讲解,直到每一位学员听懂、学会为止。

“自从创建‘水城春凉都工匠场’以来,让我们受益匪浅,本以为制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学习过后才知道,要下一番功夫,惠师傅毫不保留地教我们,让我们从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受到很大启发。”惠兴义带了半年多的学徒说。

作为水城区茶叶公司茶叶技术方面的带头人之一,惠兴义不仅在公司内部倾囊传授公司员工茶叶种植管理、茶叶生产的知识、经验,还长期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方式向茶农传授茶叶生产技术。2005年至2017年期间,每年都通过各类形式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涉及水城区龙场乡、顺场乡、杨梅乡、勺米镇等多个乡镇,授课次数达80次以上,培训人次达2000人以上。

在生产车间里,惠兴义更是每天手把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讲解、示范操作,把自己的加工技能和生产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有人,直到每一个人都能完成合格的工序才进行下一工序的传授。现在这些人员已经成为当地茶叶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还自己开办加工厂做起了茶叶加工企业老板。

“我就是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陪同企业成长,把企业做大做强。用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更多的茶农、让更多的茶农掌握茶叶的种植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因为茶叶而走上致富的道路。”惠兴义说。(罗振源)

来源:六盘水日报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