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石阡新华村用茶叶托起致富梦

2022-04-04 10:24:35热度:97°C

 

原标题:好山好水出好茶,石阡新华村用茶叶托起致富梦

听说99%的石阡人都在关注我们吖

近年来,石阡县新华村充分发挥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做强“茶文章”、激活“特文化”,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产业,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挖掘传承传统特色文明文化,综合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合力奋笔疾书“云端新华”醉美的“水墨画卷”。

苔茶,历来就是石阡县新华村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是新华村人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

生于1967年的王飞,是土生土长的新华村人。1999年前,他曾是五德供销社职工,主要从事茶叶的评审、收购、销售等工作。1999年,因企业改制,王飞从供销社下岗。他在茶产业发展极其艰难的时刻,毅然承包了60多亩老茶园,一边加强管理,一边科学改造。

2002年,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于2005年注册了“华贯”牌苔茶系列商标。2009年,成立了石阡县新华村茶叶生产农业专业合作社。

特色产业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但也只有绝少数人抓得住、抓得牢、抓得好。

“新华、碧兴、仡来、长兴4村合并为新华村后,我在2005年被群众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这是我没预料到的,同时也为大面积、示范性、规模化种植苔茶注入了新动能。”王飞在谈及抢机遇、抓产业、做特色时如是坦言。

2006年,新华村抢抓全县实施退耕还林重大发展机遇,全村掀起了科学化改造老茶园、规模化规范化建设苔茶园热潮,该村660余户群众种植苔茶5000多亩,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护、精细化加工、市场化销售的“种管制售”发展模式初具雏形,群众走上了一条“公司+基地+合作社+茶农”的苔茶产业发展之路。

“苔茶如何才能‘前途无量’?这是我作为村级‘领头雁’必须深思的大问题,更是作为公司长远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王飞谈到发展壮大苔茶产业时这样剖析。

结合绿色、有机、原生态发展要求,以及新华村和周边村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无农药残留等实际,确立了“山上是茶园、山腰是花园、山下是果园”的发展方向。王飞用满腔赤诚,饱含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发展壮大苔茶产业的执著,致力于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和父老乡亲的信任,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变“劣势”为“优势”。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茶园、户户能加工、人人能创收”的目标,苔茶产业成了助推群众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成果、拓展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新华村及周边村茶农,在佛顶山麓仙人洞旁的崇山峻岭之间,用聪明的智慧的勤劳的双手,勾勒出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水墨画卷。

截至目前,全村298户群众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苔茶3000多亩。2014年,该村茶农茶叶生产户均创收突破10000元。

如何掀起科学化种茶、精细化管茶、标准化采茶、专业化制茶、网络化售茶的热潮,全力把茶产业培育成新时代农民增收创收的增长点、巩固脱贫成效的突破口、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新华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

村组党员干部躬身示范,带头标准化建设苔茶种植示范基地;培训专业技术员,点对点指导群众科学化种茶、管茶、采茶;反复走进群众家中,面对面宣传发展茶叶能带来红利。

“在我们这样的偏远山村,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苔茶示范基地,相当于给老百姓开了‘发展银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苔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飞说,“种茶,既保护了这一片片绿水青山,又换来了这一堆堆金山银山。”

2014年,新华村仅靠季节性采茶创收的“万元户”有近50户。“我们两个关系还可以,可以帮你栽点茶叶”的戏谑,一娄姓茶农看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靠采茶能创收后,他主动把自家的旱田、好土全部标准化种上茶叶了,也享受到种植苔茶带来的实惠。

新华村抢抓脱贫攻坚重大发展机遇,以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四好农村公路”过境和“苔茶发源地”特色名片,组织对地质滑坡带、偏远村组、交通不便的农户进行集中性、规划性生态移民搬迁,注重“产村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文卫教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建设成一条涵盖苔茶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文化传承和慢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农特产品集贸市场,倾力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搬迁户变成了“云端天街”里的“幸福山里人家”。

来源:梵净云天新闻客户端

石阡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王超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

你在这买过香烟没有,石阡这个人涉嫌在网上销售非法生产烟草制品

石阡首批500余名青年接受征兵体检

石阡最新招聘求职信息!找工作、招人才,快人一步!戳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