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老茶骨
2022-04-01 22:49:57热度:138°C
2022-04-01 22:49:57热度:138°C
《嫦娥姐》
嫦娥姐,脸儿圆,眼儿亮,
妈在等你仍在望,邀你下来聊一趟。
看我灶儿巷,逛我古城墙,
喝我桂花茶,斟我甜酒酿,
问你一句话,人间能否比天堂?
赣南有十万大山,多产好茶,种类众多,名茶闻于海内外。泥片茶作为江南的名茶,在宋代时就享有盛名,不仅作为贡品上贡皇帝,而且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等地。盘古山产的盘古龙珠、盘古神茶也有上贡的记载。另外,小布岩茶、大沽白毫、武华云雾、梅岭剑绿、梅岭毛尖、通天岩茶等,也名闻遐迩。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舟次浮石》有诗咏赣州茶云:“浮石已干霜后水,焦溪闲试雨前茶”,可见那时焦溪茶就已经相当有名了。
赣州人爱茶,爱喝赣南山水蕴育出来的茶。旧时,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摊曾经是老赣州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赣州人喜欢泡在茶馆里,喝茶神聊,还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泡寡茶”。
赣州的茶馆在宋代就已经相当兴盛,周敦颐、文天祥、洪迈等赣州守臣都爱喝茶,闲暇时间都会到茶馆坐一坐,泡上一杯泥片茶。大批遭贬谪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张九成、刘安世等经过或安置赣州,也爱在虔城品茶。民国时期是茶馆的鼎盛时期,茶馆有200多家,分布在全城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在靠近码头的繁华街道解放路、中山路、赣江路、濂溪路等尤其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原治乱无常,江山几经易主,赣州人躲在十万大山的深处,天下未乱赣自静,天下未治赣先治,除了有几股土匪滋扰以外,感受不到大动乱;加上大山长谷有山珍可采有土地可耕,三江六岸有鱼虾可捞,过的是安定的自给自足的日子,这就养成了赣州人自得其乐的悠闲、满足的小市民生活。因此,“老赣州”喜欢聚在一起喝泡“寡茶”,一起“寡掰”、“开寡”(赣州方言:可类比四川人的摆“龙门阵”、北京人“侃大山”、东北人“唠嗑”),“寡”没有特定的内容,往往是海阔天空,上至天文地理、宫廷秘闻,下至乡野奇事里巷传说、三姑六婆,东家长西家短,乃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寡”到哪里是哪里,从日上三竿可以“寡”到日薄西山,有时茶逢知己,越“寡越开心,“寡”到深处,可以三天三夜“寡”不思归。能言善“寡”,乐“寡”不疲,称为“寡掰佬”。
光顾茶馆的茶客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有官绅商贩、挑夫匠人,有更夫媒婆、菜农艺人等等。茶馆里的设备简洁干净,一色的洗得发白的木头八仙桌、竹靠背椅、竹躺椅等。茶具是赣州土工匠打造的锡茶壶和赣州土窑烧制的茶杯、茶碟。茶叶是十八县市的茶,红茶、绿茶、花茶一应俱全。茶点也都是香甜可口的赣州特产,如红瓜子、花生米、盐豆子、米泡糖、芝麻糖、云片、瓦角丁、柿饼、蕃薯干、炒芋片、麻筒、盒桃酥、软糖等。茶馆里讲究的是舒服和自在,茶客冬天里烤着木炭火,夏天里摇着大蒲扇,或坐或卧,或剔牙或挖耳,伴随着煤球炉散发出呛鼻的味道,盖碗茶淡淡的清香,时不时夹杂着竹椅子的咯咯声、打情骂俏声,那情致,活脱脱一幅市井百生活图,气氛轻松而祥和。
旧时,赣州有一首叫《嫦娥姐》的儿歌这样唱道:
嫦娥姐,脸儿圆,眼儿亮,
妈在等你仍在望,邀你下来聊一趟。
看我灶儿巷,逛我古城墙,
喝我桂花茶,斟我甜酒酿,
问你一句话,人间能否比天堂?
儿歌,没有逻辑,不具文采,唱的只是生活的真实即兴。
商务合作:1:各种文章写作及推荐发表。2:摄影及画册出版。3:联系电话:- END -
作 者:周建华
摄 影:邓建人
版 面:小 可
编 辑:王晓芹
出 品:客家风骨新媒体
作者简介:周建华,著名学者,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中宣部重点项目“阳明文化走出去”首席专家,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赣州阳明书院院长,崇义阳明书院院长,龙南阳明书院顾问,崇义左溪王阳明军事研究中心顾问,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顾问。从事阳明学研究30多年,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在江西》、《知行合一——王阳明在赣州》(中日文对照版、中韩文对照版、中英文对照版)、《一盏千古不灭的明灯——王阳明“三字经”》(漫画版)、《王阳明南赣活动研究》、《王阳明南赣“三立”》《王阳明与福建》(待出)、《王阳明与广东》、《王阳明与广西》、《王阳明与崇义》、《王阳明的世界》、《客家文化视野中的阳明学》、《王阳明乡村治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朱熹与江西文化研究》、《南赣理学及其影响》等35本。发表论文140多篇。主编《城市经纬》、《王阳明与大余》、《王阳明与左溪》、《天沐阳明》等期刊100多期。代表作《王阳明与江西》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赣版好书,一年多时间内印行4个版次。
摄影师简介:邓建人,江西南康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和法国希帕图片社签约摄影师,喜欢乡土文化的执著寻找与精神家园的诗意守望,偶有作品被专业杂志或者网络媒体刊发。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伐木架桥,依山筑屋,多少年来,我们的客家先祖,斩荆披棘,从北至南一路走来,行双脚,用汗水,铸就全球客家民系的荣光,请大家关注客家文化平台一客家风骨,我们将与您一起,用专注,热情,点燃自己心中炽热的乡愁与无限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