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紫砂错误常识,引出七不买
2022-04-01 21:14:13热度:82°C
2022-04-01 21:14:13热度:82°C
饮茶方式怪怪的?
剧集:《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
康熙在看小阿哥们练武,一个小阿哥口渴了,拿起紫砂壶对着壶嘴就是一通猛喝。原来宫廷流行这种喝法?皇帝家的品位真是令人费解。
康熙开始喝茶了,也是拿个壶对着壶嘴直接开喝。终于知道前面小阿哥为什么这样喝茶了,敢情皇帝爸爸就是这样喝的。
剧集:《那年花开月正圆》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饰演的吴家东院少奶奶周莹喝茶那叫一个洒脱,剧中有不少关于周莹喝茶的镜头。
剧中周莹喝茶经常就是一泡好端起来就喝,举起紫砂壶对着壶嘴就开始豪饮,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很渴。
剧集:《大丈夫》
《大丈夫》中顾晓君的爸爸顾大海,喝茶的方式和他的名字一样豪迈,就喜欢对着壶嘴喝茶。
其实用壶嘴喝茶是不科学的,一是容易烫伤;二是紫砂壶有比较强的吸附功能,用壶嘴喝茶,口腔中的唾液和实物残渣会顺着壶嘴进入壶种茶水里。
一把长期用嘴喝的紫砂壶,其壶嘴必然会吸附人口腔里的盐分和唾液,导致出现“白色和黄色的混杂色”,尤其很多人的习惯都是饭后泡壶茶来喝。
成型方式怪怪的?
剧集:《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
剧中制壶匠人张鸣远做壶的镜头是这样的,用手拉胚,手上糊满了泥,其实这并不是紫砂壶应该有的成型方法。
紫砂是采用拍身桶的方式成型,在制作的时候手上也不会沾这么多的泥。
手拉胚反而是紫砂造假的一种手段,失去了紫砂的特性,其实已经不能说是紫砂壶了。
不放茶叶就有茶味?
剧集:《康熙微服私访记》——《紫砂记》
其实这个也不能算怪,温养日久的壶,确实注入热水会有淡淡茶香。
这些在紫砂文化中其实是属于非常浅显的常识,一些初识紫砂壶的爱好友们应该就会知道,希望我们以后的编剧导演们在涉及紫砂时能够更好规范一下实际,电视演绎也是紫砂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紫砂七种“不买”原则,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新手壶友,尽量少吃“药”。
一、太过于艺术,不买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对那些“中看不中用哗众取宠”的奇形怪状壶,勇敢的大声说“NO”。
二、普通壶却贵的离谱的,不买
普通作品漫天要价的,三思而行。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收作品要量力而为。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因为喝茶影响了生活质量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三、名头很大却闻所未闻,不买
某些制壶艺人,拿出来动辄“世界华人杰出陶艺家”,“中国紫砂壶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师等等吓死人的头衔。这些除了缴费外,都找不到评定机构的名头,还需要斟酌之后再三考虑,是否是真的头衔,或许都是子虚乌有。无非就是自抬身价,骗取利益。
四、太冷门,不买
有木有被小编讲到,费好大精神跟奸商搞价收到一件东西,结果自己不认识。好吧,请教请教专家吧,结果专家也搞不清的,还有比这更郁闷的事吗?
冷门的东西最考验眼力,初涉紫砂的朋友还是不碰为好。
五、太便宜,不买
这里说的便宜是东西的品质。
举个例子:您花8000收了一把新晋实力派的成名作,我花10000收了五麻袋灌浆壶。从数量上和价钱上我都压倒您,但是从价值上,除了呵呵,只能然蹲着墙角哭了。
要玩就玩精品,十件通货也抵不上一件精品。这是铁律。
六、水太深,不买
这里提醒:看不懂的东西不要买。如果对你喜欢的东西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是很容易吃药的,紫砂工艺复杂,泥料门类繁多,工艺师鱼龙混杂,这些深不可测的东西,没有一点专业知识还真的是看不懂。所以,水深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可不是吃药的借口哦。
七、廉价仿品,不买
试想多年以后某财主孩子拿出一把顾景舟的壶来炫耀。
我儿子只能拿着我的藏品说:看,这是我爸爸当年收的一把很像顾景舟的石瓢!
其实现在很多朋友家里也有这样的祖传,爷爷奶奶很是珍贵的传给了你,结果拿去给行家一看,都是赝品。
收藏紫砂壶,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宝贝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的艺人,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几把产量,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几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