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茶产业研学实践项目发起单位新添成员

2022-04-01 16:15:32热度:98°C

2022新年伊始,虎虎生威,注定了这开年的红火。短短一周的时间,完成了2021向2022的跨越。还记得就在前两个月,大家频繁的礼尚往来,给亲朋好友拜年时,手里不忘会携带伴手礼,茶叶成为伴手礼中的主角。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茶叶礼盒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20年中国茶叶礼盒市场规模达374.1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茶叶礼盒市场规模达418.4亿元。在这个数字增长的背后,茶产业的痛点却暴露无遗。

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是由湖南省全省茶叶界、经济界、文化界、教育界、卫生界、健康界专家和单位以及爱茶人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第一届会长肖涛博士,不仅是医学博士,骨科教授,也是新材料技术领域国家863首席专家。肖涛博士强大的医学背景早就对茶叶的健康属性洞若观火,基于自身的喜爱和社会公益心,成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一份子。

中国企业报道网在持续关注高校茶产业研学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到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成为高校茶产业研学实践项目发起单位之一,因此就协会参与该项目的意义,第一时间采访到湖南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肖涛博士。

在提到茶产业的痛点时,肖涛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茶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文化赋能没有落实在茶产业中。虽然老生常谈提到茶叶只具备地域属性,比如祁门红茶、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均没有品牌属性。虽然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有些偏颇,的确不在一条平行线上计算,但单纯从品牌价值上考虑,的确中国还没有一家茶企能匹敌立顿做到全球标准化生产,成为国际茶类品牌。目前中国能在茶类中有品牌知名度的小罐茶,仍然聚焦在礼品领域,对于国人自饮和传播,茶类的品牌属性还远远没有形成。

肖涛博士提到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茶叶的深加工,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世界上有的产品就如同隔壁村生产的产品,打破地理局限,我们看到从唐朝学习了中国茶叶技术的日本在后来的茶产业发展中成为了我们如今学习的榜样。日本茶产业发展大力依托深加工技术,让茶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饮茶还是茶类制品,包括洗护用品、健康食品,甚至茶类物质萃取技术的应用都相当成熟。伊藤园的瓶装绿茶饮料销量做到年均1亿瓶,基本做到日本人均消费一瓶的市场体量,这还仅仅是日本一家企业一个单品,不包括公司研发的袋泡茶、茶粉制品以及茶渣应用到工业品中,从而实现在循环生态系统。

肖涛博士表示到:“无论是品牌属性的缺乏还是深加工技术的欠缺,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缺少文化自信,文化赋能没有能落实在茶产业,我们没有从内心理解茶带给我们中国人是怎样的价值观。而且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得从小培养,通过教育的方式逐步渗透,最终完成的是人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人才的培养才是解决以上提到问题的核心。”

2022年高校茶产业研学实践项目有望顺利启动,肖涛博士对于该项目表示非常的赞赏,同时表示湖南茶文化研究会不仅成为发起单位之一,也会在项目的推进中积极参与。肖涛博士表示:“文化赋能的核心还是人才的培养,茶文化的培养甚至可以从小学、初中到大学。高校是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他们能够提前接触到茶文化的熏陶,无论对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还是未来的就业都有极大的好处。高校学生系统学习茶产业相关知识,既能培养出未来茶产业的专业人才,也是为茶产业提前培养消费市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相信年轻人未来也能自信的谈起茶,喝起茶,研究茶叶新玩法,传递茶文化新能量”。

最后,在提到高校茶产业实践项目推进中会存在的问题,肖涛博士客观的评价到:“高校应该是非常愿意配合该项目的推进,尤其是文史类、商科类、美学类、传播类的专业学生,可以说是在学校就能多学一门技能,对于未来的就业大有裨益,相信学校也不会拒绝。而茶行业的专家教授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有更多高素质人才愿意学习茶文化知识,教授们也是非常乐意的,相信他们也能研发出更适合非茶类专业学生的课程。那么,最大的障碍还是需要资金的支持,该项目需要通过公益组织或者平台来协同推进,我们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或成为其中的一员,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助力,推动项目的落实。”肖涛博士在提到茶企上着重表示,茶企是这个项目的最终获益方之一,该项目无疑让茶企在前期没有收益的新人培训环节前置化了,相当于茶企未来的从业者很多在高校就能完成对茶文化的理解,再入企业时可以节省新人培训成本,同时也加强了茶企和高校的人才互动。肖涛博士说:“茶企可以提前跟参与该项目的高校合作,比如到高校进行宣讲,参与课程的设置等等,这对于未来充实茶企的人才库可做到良性循环,并呼吁优秀的茶企尽早参与到高校茶产业研学实践项目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