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业发展看中国力量:一片树叶,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022-03-31 16:41:12热度:54°C

茶事:茶业精准扶贫

时间:2018年8月23日

字数:5777字左右

阅读时间:8分钟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被首次提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900多万贫困户、89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战略的重大创新,是消除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政策的最突出的特征。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2017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总面积4588.7万亩,有900多个产茶县区,茶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主导产业。

贵州湄潭县生产遵义红、湄潭翠芽等品牌茶叶。全县50万人,35万人从事茶产业,种茶面积60万亩。2017年茶业综合收入突破100亿,成千上万退耕农户靠种茶摆脱了贫困;

吉首市是湘西州州府,属湖南省重点扶贫县,有11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74个、非贫困村36个。通过3年戮力攻坚,32个贫困村出列,共脱贫24139人,未脱贫人口19013人。茶叶产业作为吉首市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在帮助困难群众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奋勇当先;

山东省五莲县潮河镇建设茶叶扶贫车间,大大提高了绿茶产量,形成了年产绿茶5万斤的生产能力。既让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又让贫困户分到了收益;

花石乡大湾村十年来,在当地龙头茶企的带动下,茶农的收入增长二十倍;

安化县黑茶产业帮助5万多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更多茶农逐步走向富裕;

勐宋乡走出一条“兴茶扶贫”之路。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3户5849人,2017年累计脱贫538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23.85%降至目前的2.06%,90余户脱贫户还购买了家用车辆。

一、建设生态茶园,扩大茶园面积

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扩大茶园总面积,增加年产量,提高年产值,以人均种茶面积的提升带动茶农年收入增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10年间,茶园面积从原有的280万亩到如今突破700万亩,成为全国茶叶面积第一大省。

1、改造老茶园,科学规划新建茶园

缺乏科学性管理的茶园,会出现产量降低,质量不优等老化现象,让老茶园焕发新生,在开垦茶园时进行科学规划,是精准脱贫的第一步。

通过“改树、改土、改相”,重塑老茶园的产能。对衰老或近乎衰老的树冠进行去除,在强化肥培的条件下,重生树冠;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与耕作同步开沟施肥,施后盖土,园地铺草,防止水土流失与干旱;通过修筑机耕通道、蓄水池、修整梯地、增设诱虫灯装置、园道与四周种植深根性林木等措施恢复生态多样性,使茶园向生态化转型。

对老茶园进行积极改造的同时,在垦辟新茶园之前,需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合理规划和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路网、水网。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水土气生各种生态条件,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选用现行国家、本省所推广的优良品种,能够保证在当地适应生长,引进健康的符合国家标准检疫的茶苗。

2、普及现代化茶园管理办法,打好“生态”牌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茶业脱贫之路应从“第一生产车间”开始。多地产茶区政府在近年来积极组织茶园管理等培训工作,邀请茶学专家、学者,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指导茶农科学管理茶园,管护好茶树和茶园生态,提高茶叶质量。以绿色有机的生态示范茶园为目标,打出“生态”牌,提升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美誉度。

茶园管理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从开赛之初,就实行“考核选手茶园管理情况”的新规定:要求复赛选手选取安溪县域内的自有茶园(不少于2亩)作为参赛茶园,由县农茶局对进入复赛60名选手选定参赛的茶园建档立卡,追踪管理,组织评分。选手茶园管理的成绩纳入决赛选手总成绩。

由此可见,茶园管理在如今茶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安溪县政府重金重奖安溪铁观音大师,不仅是以实际行动弘扬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激发广大茶农从事茶产业的热情,更将人才选拔的影响力拓展、落实到基层群众。在首届赛事中获选“安溪铁观音大师”“安溪铁观音制茶名匠”的选手们,在安溪县政府的引导下,深入推行“团队合作、整合帮扶”模式,共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大师茶叶研究基地。建设大师茶叶研究基地是省派安溪驻村工作队与安溪县农民讲师团成员合作的首个研究基地,通过“结对帮扶”,为茶农指导茶园的管理建设和制茶技艺,并兜底收购示范区内茶农的滞销茶叶。以点带面形成示范辐射作用,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可发展路径,助推当地茶农致富。

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良性竞争

中国的茶产业发展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主,茶叶品牌呈现“小、杂、乱”的现象,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意识的强化,各地产茶区政府也开始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茶企,给予奖励金机制和专项基金投放等政策,鼓励茶企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带动茶业规模化,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做优做强,提高茶农收益,驱动经济发展。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就由一个龙头茶企带领茶农走向致富路。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在大湾村规划建立十二檀茶叶基地和特色茶寨,并流转1万多亩茶园,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每亩每年给予500元补贴,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炒制等一系列工作,再另付村民工资,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难题。解决了全村及全乡茶农茶叶销售难题,而且还使该村37户93人脱贫,带动了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增收。

贵州省鼓励六堡茶生产企业进行技改。凡经主管部门立项,企业专项投资100万元以上用于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含发酵成套工艺)改造,并通过考核验收,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荣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进行奖励,其中对荣获国家级的企业给予奖励3万元,荣获自治区级的企业给予奖励2万元。此外,政府积极组织茶企组团“走出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对外展示贵州六堡茶品牌形象,获得资源优势,与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建立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树立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整体形象。

三、搭建“企业+合作社+茶农”的规模化生产平台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地方茶产业探索出企业、合作社、茶农抱团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推广生态茶园,建立绿色防控;企业行动,自建茶叶基地,通过溯源管理体系管控外购原料,鼓励让茶农入股合作社。将当地的茶叶特色产业力量拧成一股绳,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引领,拓展市场容量。

贵州省“龙头企业+贫困户”“园区(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茶产业扶贫模式,形成“龙头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藤缠树”发展形态,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就地务工实现脱贫。

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品牌、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人才管理、市场优势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发挥龙头茶企的扶贫带动作用,有利于整合扶贫政策资源、培育产业发展优势、防治茶农个体户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现象。

背靠邱场镇的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叙府茶业,为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广大茶农的联系,实现企业、合作社和茶农三方共赢,该茶企探索建立了“茶农入社、社企建厂,就地注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按股分红”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建设初制加工厂,确保茶叶销售渠道,并按收购建卡茶农鲜叶金额的1%对建卡茶农进行返利,龙头企业承诺如茶叶初制加工厂经营亏损或者净利润不足,固定回报和1%茶叶鲜叶返利部分由龙头企业补足进行分配。通过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扶贫收益或分红,有效地激活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四、茶旅融合发展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是茶业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化茶旅融合发展也是促进茶产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1、建立体验型多功能茶园示范基地,搭建茶旅小镇概念

在茶园间建设旅游步道、茶园农宿等旅游基础设施,集茶叶生产加工、茶生产参观、采茶体验、禅意空间品茗于一体的庄园化模式,已然是茶旅发展的基础建设。除了打造食、宿、行一体化的茶庄园外,多地的产茶区正在积极投入建设“中国茶旅小镇”。

△武夷山中国茶旅小镇项目规划

武夷山以“原生境”为原则,全面展现武夷山茶风貌特色和田园生活,打造集茶产业、文化、旅游、宜居于一体的茶旅特色小镇;浙江松阳县将茶香小镇打造成集“茶科技引领示范、茶产业精深加工、茶市场交易集散、茶元素高端集聚、茶文化休闲旅游、茶生态养生康体”于一体的茶产业集聚创新平台欲打造世界级生态田园小镇标杆;于2017年启动的潮州凤凰茶旅小镇项目,用潮文化、茶文化、畲族文化跟华侨文化、红色文化来作为引领,营造正能量的乡土文化氛围,用正能量文化来引领建设茶旅特色小镇,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

2、打造大型茶事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全国各个产茶的省份、地区纷纷以茶为主要媒介,定期举办开茶节、斗茶赛、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博览会等。以福建省为例,武夷山下半年聚集有武夷山“中国茶乡杯”茶王赛、天心村斗茶赛等大型斗茶盛事;福鼎市连续七年举办福鼎白茶开茶节,为福鼎茶乡旅游发展搭建了宽广的平台,成为福鼎对外开放的“经贸舞台”和“精美名片”。通过“开茶节”“斗茶赛”“茶文化节”等特色茶俗、茶事活动,使得茶与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连动作用,有效带动当地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是丰富旅游新业态,助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茶乡人民全面小康的有效手段,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五、科技在茶业上的探索

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努力夯实生态茶园基础,不断提升茶叶清洁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加工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降低销售价格,形成现代一体化的产销链,是扶贫攻坚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1、加大机械设备投入

茶叶生产的成本主要源于采摘和成品加工这两个环节。许多茶区采摘茶叶是用人工进行的,而人工采摘的成本极高,它直接影响了茶产品的售价。用茶叶机械代替繁重的体力活,更有时间来研究如何制好茶,提高制茶技术。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使茶业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化与现代化模式。

在实施茶叶机械推广工作中,祁门县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更多资金补贴到茶叶机械化的发展中,近年来落实茶叶机械补贴资金1330万元,占全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6%以上,拉动农民和茶业企业投入购置茶叶机械52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茶叶机械化的发展和茶叶生产率的提高。

2、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够有力促进科技难题攻坚和成果转化。目前,企业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进行校企产学研实习,是茶企发展的流行趋势。一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创新活力;二是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和成果转化基地。

3、依托大数据,搭建智慧茶园

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茶产业开始形成可追溯化的智慧茶园发展模式。

2018年,重庆市农委、市科委联动,以农业农村部的国家级茶产业数据中心中冶赛迪为依托,以市农科院茶研所为支撑,以云岭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全面建设智慧茶园,鲜叶、毛茶交易交割中心,茶园天空地智慧指挥系统,茶叶分级定量智能系统、茶工艺智能系统等五个版块的工作。目前,通过茶叶遥测技术,全市已初步完成永川区8.5万亩茶园的天空地智慧指挥系统建设,全市智慧茶园的智能水肥控制试点已覆盖永川、涪陵等区县的200多亩标准化茶园,并在南川、万州、永川、秀山、万盛等区县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解决了35万亩新老茶园的生物防控防病问题。

在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贵州省将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和云上贵州APP平台,提供农业产业大数据查询浏览、地图可视化、产量预测和预警提醒等功能,并提供贵州省农产品市场与销售价格大数据变化分析,省内、省外及国际市场价格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逐步向以销定产转变。

4、布局电商,拓宽销售渠道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产业掀起了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改造、升级的热潮。在2015年,阿里零售平台共售出88亿元茶叶,较2013年增长超过一倍。传统茶企纷纷调整渠道布局,进军互联网电商。预计到2020年,茶产业将突破万亿规模。茶行业电商成交的渗透率5%左右,线上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3月份,天猫全国首个新零售茶馆西湖茶叶在杭州河坊街187号落地,自动派样机互动游戏、云货架、新一代智能零售贩卖机进驻西湖茶叶门店,同时还联合知味观打造基于数据分析的茶点推荐及试吃等。改造后开业当日,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56%,新增会员同比增长190%。天猫一直占据茶叶消费线上第一市场,在天猫平台有接近2000家茶叶旗舰店,其中交易额过亿、过千万的逾百家。

另一个电商巨头京东也在茶业上有诸多行动。京东通过与特色产茶区的优质供应商合作,搭建“有机茶园扶贫示范基地”,与当地政府、旅游局共同开发打造特色茶旅线路,全面升级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使用体验式营销方式,鼓动消费者参加茶叶采摘、品茗赏景等休闲项目,直接感知京东电商平台上的茶叶品质。此外,京东还在茶叶配送服务上发力,确保茶叶的香气滋味保持在最纯粹的状态,提升消费者在京东的购茶体验。目前,已与峨眉雪芽、竹叶青、川茶集团、英德红、八马等企业开展合作。

茶叶是重要的富农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政府整合资源,引导当地人民正确认识精准扶贫,把握产业政策、方向;茶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调动企业和茶农的积极性,指引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方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有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优势,是茶农利益联结的根本。三方多举并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各地产茶区走向共同富裕闯出实践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