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贸易文明的碰撞

2022-03-31 13:30:49热度:115°C

葡萄牙人是最早由海路到达中国的欧洲人,比荷兰和英国都要早,时间在16世纪初。原本想在广东沿海登陆,参与广州的贸易活动。小看明朝了,以为自己既然可以用武力占领果阿和马六甲,也可以用武力占领广东和福建。

一到沿海大陆,就开始频繁侵扰广东沿海和广州,而且还在1521年和1522年,相继发动了海战,两次都被明朝军队击败,驱逐出广东。

明朝政府本来就严防来自海上的侵扰,曾经一度严令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严厉的禁令,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上层的物质享受带来负面影响,香料,珍珠、和珍奇异兽,仍然要靠海外供输,基于多方面考虑,明朝政府决定只开放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爪哇这些东南亚国家到广州,进行带有朝贡性质的贡舶贸易。葡萄牙这样一闹,葡国自己没了朝贡的机会,明朝政府还马上暂停了东南亚各国与广州的贸易活动,又回到了海禁状态。之前那些由闭关锁国造成的种种问题也就又出来了,最后还是得重开海禁。

为了防止葡萄牙人再闯入广州,明朝政府规定,凡是到广州的东南亚商船,一律不能进广州,只能在珠江口附近的海澳贸易。珠江口附近有很多海澳,包括浪白(今珠海市南水镇)、蠔镜、屯门等等,在这些海澳中,浪白澳的规模最大,也最先成为了贸易商品的集散地。

浪白澳的自然条件没那么好,交通也不够便利,而且没有居住的房屋,生活补给品也供应不足,所以外国商人就把驻歇地点,逐渐转移到了条件更合适的蠔镜。蠔镜距离广州不算远,而且附近有很多村庄,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买到生活补给品,再加上广州官府也能从蠔镜的外商那里得到实惠(贿赂),蠔镜澳就逐渐成了最繁荣的交易地点。

葡萄牙人也看上了蠔镜澳,知道武力强占肯定没戏,换了个套路,改用和平欺诈。假装说自己要晾晒贡物,登陆蠔镜澳的海滩之后,各种手段,终于作为租客(1557年),在蠔镜澳住了下来。之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仅仅20年的时间,蠔镜澳就达到了“一千多户,有上万外国人”的规模,变成了一个带有欧洲色彩的东方国际商港,就是我们熟悉的澳门。

澳门本来是作为广州的外港发展起来的,毕竟明代至清初,时常有禁海、迁海的禁令,广州虽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禁海期间,贸易活动只能通过澳门进行,这就让澳门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程度甚至超过广州,

葡萄牙人以澳门为起点,开辟了三条贸易航线,一条是经印度果阿,到达里斯本;一条到菲律宾的马尼拉,然后再通过西班牙人,把货物从马尼拉卖到墨西哥;还有一条航线,直达日本长崎。

当然,澳门到东南亚各岛的传统贸易航线,他们也都有参与。他们把中国的生丝、瓷器运到欧洲,回来路过果阿的时候,还会买些胡椒、象牙运到澳门。通过倒卖各地特产,葡萄牙人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畅销的中国特产,主要还是生丝和丝织品,至于茶叶,应该也有。至少在东南亚、南亚这些地方的商港,茶叶应该是比较常见的商品。只是在欧洲还没打开市场,所以葡萄牙人并没有热衷于贩卖茶叶。

到16世纪末,荷兰人来了。当这些“海上马车夫”在爪哇万丹的市场上,第一次看到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时,马上就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就开始尝试直接与澳门贸易。这明摆着是要抢生意啊,葡萄牙人当然不会那么大方,于是百般阻挠,甚至以暴力驱逐。

荷兰人虽然怀恨在心,但是报仇可待来日,赚钱必须当时,所以不再浪费时间跟葡萄牙人抢澳门,而是直接在爪哇发展。他们在1602年组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一开业(1602年),马上就派了14艘商船到中国,相当的迫不及待。也许是荷兰人有远见,也可能只是单纯的想开发一些新商品,所以他们虽然比葡萄牙人晚了几十年,可是却更早一步把茶叶输入欧洲。

1606年,荷兰人由澳门将茶运销到印尼万丹,然后又在1610年运到欧洲,早于其他任何港口的记录。荷兰的这一举动,看作是拉开了中欧茶叶贸易的序幕,也是全球茶叶贸易的开端。随后,荷兰把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设在巴达维亚,改了名字的雅加达,然后集中力量开展对华贸易。

荷兰人设法把中国商船吸引到他们的港口,同时还不忘报仇,在攻占马六甲海峡以后,专门袭击从澳门驶往果阿的葡萄牙商船,后来又直接开辟了巴达维亚与澳门之间的贸易线路。在荷兰人的经营下,茶叶逐渐开始出现在欧洲的市场上。

除了茶叶以外,荷兰人还会买茶具。比如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斯文汀勋爵在写给巴达维亚总督的信函中,不仅让他采购茶叶,而且还要他采购喝茶的瓷杯、瓷壶 。不过,尽管茶叶与茶具已经一起进入欧洲,可是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茶叶依然是相当陌生的舶来品。

食用还是药用?茶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界定

在中国茶文化界一直有一种争论,有人认为,茶要先经过食用和药用,然后才发展成饮用;也有人认为,食用、药用、饮用,应该不分先后,毕竟中国人总说,万食皆药,药食同源,很难分得清楚。

可是放在欧洲,思路却非常清晰,茶最先被接受的,就是它的药用价值。

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位威尼斯商人,拉莫斯,他还写了另外一本书,名叫《航海与旅行记》(Navigatione et Viaggi),跟之前那本一样,也是16世纪60年代的书,在这本书中,有一段关于茶的描写。

他写道,大秦国有一种植物,叶片可以饮用,人们都称之为中国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这种茶生长在四川嘉州府(就是今天的乐山一带)。把茶的鲜叶或者干叶,用水煮沸,得到一两杯汤汁,空腹喝下,可以治疗发烧和各种疼痛,比如头痛、胃痛、腰痛、关节痛,而且汤汁越热越好。除了这些症状之外,对于其他疾病,用茶治疗也很有效,比如吃得太多,胃里积食,喝一些茶汤,很快就能消化了。所以大家都觉得茶叶很珍贵,是旅行家的必备物品。

欧洲最早记载茶叶的文献,但是很明显,书里主要还是在介绍茶叶的药用价值。说明在16世纪,有些欧洲人虽然已经知道了“茶”这种饮料,但也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神秘的“草药汁液”,就像一位在1560年前后访问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的描述,“茶呈红色,有苦味,是一种作为药物的饮料”。

1610年茶叶被荷兰人输入欧洲之后,仍然被当成是药物。英国第一个有记录的评论就说,茶叶是被所有医生都称赞的中国饮料。1660年,第一位在伦敦公开销售茶叶的零售商,托马斯·加维(Thomas Garway),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茶能让人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它对治疗头痛、晕眩也很有效,甚至还能帮你驱逐恶梦,放松心情,增强记忆力。

17世纪,饮茶文化在中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可是当它进入欧洲,又重新回到了原始的药用阶段,然后才向饮用发展,普及,茶叶成为英国的国民饮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