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舒城小兰花茶

2022-03-29 12:24:59热度:168°C

我的故乡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舒城县,这里山区乡镇较多,茶园海拔从200-600米不等,得天独厚石山、砾石条件,造就了舒城小兰花茶的独特品质。

舒城小兰花茶,外形芽叶相连,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色泽翠绿匀润,毫锋显露;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茶汤鲜爽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净,叶底匀整成朵,呈嫩黄绿色。

茶季的时候天麻麻亮,老人小孩齐出动,人人一背篓,一瓶水,一草帽,迎着露水,茶园里早已是欢声笑语的,过了很久,红彤彤的太阳才映耀在采茶人的脸颊上,茶季,茶农必须在天蒙蒙亮出门,出门前须带足所需的水与粮食,在采茶过程,大多时候中午不回家休息,中午饭在茶园随便对付一下,只是为了能在最好的时间采摘更多的茶青,茶农有句谚语:“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便成草”。繁忙茶季一天工作时长最短也需7-8小时,长者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更别说在这过程中他们几乎都是站着的,或者一整天都在弯腰低头,一个好的原生态茶园背后总会有一个对原生态茶执着且热爱的茶农。

除了摘茶,小时候,我们在摘茶季节,村里小伙伴都会挖兰草花,掏掏鸟窝,偶尔还能逮到一窝刚出生的野兔,摘摘树莓及茶桃果。在这里,孩子的纯真会被激发出来。

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草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茶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茶村里,峰峦秀丽,林木葱茏。除了盛产有大家熟知的“舒城小兰花”,还有树林里与茶园伴生的茶油、板栗。

为了一杯好茶,从采摘到包装,每一步都是茶农的精工细作,从清明前后开园,一叶一芽、一芽二、三叶制小兰花茶,一芽三、四叶制大兰花茶。采回的鲜叶晾干表面水后,及时炒制,力求现采现制。杀青、初烘、等多道工序。用斜锅。炒茶的竹丝帚分大、中、小三种,大帚竹丝较粗硬,小帚竹丝较细软,竹丝和把柄各长尺余,径粗三、五寸,依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选用。杀青温度,第一口锅底见微红,其余锅温依次下降。投叶量1-2两。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回旋翻炒,抖散水汽,动作先慢后快。待叶质柔软时,改用“紧把”,将叶子旋入竹丝之间,起揉条作用。“紧把”和“松把”结合,叶子在竹丝帚内吞吐,即“紧把”揉、“松把”透。两种炒法巧妙结合起来,使叶子既搓卷成条,又保持翠绿色泽,香味鲜爽。另外,初烘与足烘:初烘温度高,投叶量少,足烘温度低,而投叶量多。边烘边翻,轻翻勤翻,防止断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干后,摊凉拣剔后,进行足烘,足干后即装桶或袋子贮藏。

千百年来这方水土孕育了家乡的舒城小兰花茶,兰花茶也滋养了这方水土。生活在茶村村的人理应坚持制作原生态茶,不使用化肥,不打农药,更不能为了成本去除草剂,为了增加产量去打催芽剂,虽然打除草剂节约人工,打催芽剂能让茶叶早采并提高产量,可破坏了茶叶原有的品质,施用化肥增加产量,可同样口感不好,虽芽头肥壮可滋味偏淡,口感不好失去了喝茶本身的意义。

所以这么多年来家里坚持原生态人工清理茶园,修剪下来的茶枝腐烂化作有机肥,虽然成本高产量低,但也赢得了老茶客的信任,很多老茶客每年的复购,甚至没到茶季开园就早早预定这也是让我家坚持原生态茶园,荒废的茶园正在逐年增加清理中,为了自己也为了各位老茶客的一口安全的茶,不是单单的去为了赚取利润,不扩大产量、不改变原生态茶园才是感谢老茶客的厚爱最实际的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