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为“北茶”大本营———访山东省原副省长、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
2022-03-29 11:34:38热度:111°C
2022-03-29 11:34:38热度:111°C
□本报记者 祝田园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从历史上看,山东茶的历史可以远溯到鲁周公时代。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全国茶叶消费大省的山东,老百姓饮用的茶叶几乎完全依靠从南方运输。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南茶北引”的实施,山东省已建成以日照、青岛崂山、临沂莒南和泰安为主产地的大规模茶叶生产基地,而我们济南市的长清区目前也形成了茶树的规模化种植,2014年底,长清区茶园总面积有望达到1万亩,茶叶总产量500吨,建成以马套、坡里庄为核心的万亩国家级茶叶标准园。 到2015年时,福泽山东的“南茶北引”工程即将走过一个甲子之年。山东茶目前在全国处于何种竞争地位,今后又有怎样的发展空间?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原副省长、现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1、元明时期胶东就产茶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是,自唐宋代之后,气候变冷,北方不适合种茶,南方成了主要的产茶区,让人几乎忽略了山东的茶叶。于是有了《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记载,西方学者也曾提出了“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 王裕晏说,山东是饮茶大省,历史上就有饮茶的习惯。喝茶最早的记载,就是灵岩寺的和尚喝茶。不过,那时候,喝茶大多是“南茶北运”而来。“古代的茶马古道,除了往西的道,我个人还有一个观点,就是通过运河到山东,到河北,再远到蒙古、西伯利亚、俄罗斯的道。”王裕晏说,有文字记载,那时候沿河两岸到处有晋商、徽商在买卖茶叶,山东境内运河段的商埠都堆积着大量南方茶叶。 但是,我们山东人喝的茶,到底是不是都是南方的呢?王裕晏说:“历史上,山东是产茶的!” 王裕晏说,记载上,山东晋代就有茶,兴盛的时候,在元明时期,山东胶东就是产茶的地方。 王裕晏在论文《鲁茶渊源》中考证,古代典籍上,山东有过产茶的记述,明代就有“莱州茶”、“海州茶”,并被列入当时的名茶之列。但是,山东茶从什么时候消失的?王裕晏说:“这个没有记录。新中国成立前,山东就没有茶,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也没有茶。我们当时喝茶全部是从浙江、福建、安徽运来的,山东一下子成了无茶省。”“山东茶的消失,我认为是战乱影响或者遭遇了特大冻害之类的天灾”,因此,王裕晏认为,上世纪的“南茶北引”工程,是山东省茶产业的复兴起点。2、“南茶北引”实施,山东茶复活 王裕晏说,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兴茶,从根上讲是毛主席提议的。 1954年,在谭启龙来山东任省长之前,毛主席和谭启龙在杭州的一次谈话时就说过:“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在两人的谈话中,毛主席同时还讲到要把“丝”、“竹”等南方的一些主要产物也引到山东。因此,“南茶北引”和“南水北调”一样,源自毛主席的大思维。 事实上,毛泽东与谭启龙的家乡都出茶,他们也都是知茶、好茶、爱茶之人。谭启龙的家乡在江西永新县,是云雾茶的主产地。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我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山东自产茶叶非常迫切。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带来了机遇,他因此也被人们誉为“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谭启龙到山东不久,山东省委、省政府就达成共识:山东的茶叶供不应求不能光依靠国家,要想办法自力更生,于是就形成了“南茶北引”的最初想法。 1956年,谭启龙决定在山东试种茶叶,在他的直接安排下,山东从安徽购进了大批茶苗、茶种,分发到各个地区试种。当时,山东“南茶北引”范围最初确定在青岛、日照、临沂三地。第一次“南茶北引”自此开始。 但是“南茶北引”谈何容易,由于地域气候等原因,当时农林部门没有懂茶树种植的,第一批5000株茶苗全冻死了。第二年,即1957年春,又引进茶苗4000株在青岛中山公园栽植,仍没有成活。1959年莒县又引进4斤茶种进行试种,后来总算引种成功了,可是,几十年不遇的寒潮突袭,致使成片的茶苗被冻死,有的茶园甚至整体毁坏。再加上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南茶北引”几乎面临失败的格局。 后来一直到1965年,谭启龙在青岛考察时,发现青岛中山公园路两旁当冬青种植的几棵茶树成活了,这大大增强了谭启龙的信心,于是发起了第二次“南茶北引”。 1965年青岛茶树第二代出世,青岛市太平山麓茶苗试种成功。青岛试种茶苗成功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开始广泛试种茶苗,其中以山东日照、临沂最为出色。 1966年山东日照南茶北引试种成功。 1973年10月,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次现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生长在江南地区的茶叶第一次跨过了高纬度的限定,在北方的土地上正式生根发芽。 另外,济南市的长清区作为全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区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恢复茶树的栽培种植,经过长期技术改造和品种改良才形成了现在的长清茶。截至2011年底,长清茶树种植面积为2000亩,茶叶总产量100吨,平均亩产值1.62万元。根据济南长清区农业局的三年规划,到2014年底长清区茶园总面积有望达到1万亩,茶叶总产量500吨。建成以马套、坡里庄为核心的万亩国家级茶叶标准园。同时将集中打造“长清茶”品牌,力争实现“一年小有名气,三年大有名气”的目标。3、山东成为“北茶”大本营 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与发展,“南茶北引”由失败走向成功。“南茶北引”成功的标志就是山东的茶树种子能自己繁殖了。从此,国人的茶杯中有了山东茶。 如今,山东茶已遍布齐鲁大地,孔子故里、泰山脚下、灵岩寺边都有了茶园,日照、临沂、青岛的崂山等已成为山东茶的优质产地。上世纪80年代,山东茶还漂洋过海,在朝鲜生根发芽。2004年,山东茶又种到了长城脚下,改写了北纬30度以北不适合茶树生长的预言。“南茶”不但根植于齐鲁大地,而且变成了地道的“鲁茶”。王裕晏说,经中国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跟踪质量检测表明,山东茶的各项指标优良而且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比其他茶叶高出许多,保健功效十分显著。 王裕晏开心地告诉记者:“山东茶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香气高,仅这几条就远胜过南方茶。别小看山东茶,它的价格可贵着呢。山东以发展绿茶为主,而且是重点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南茶北引”改变的不仅仅是“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还有中国茶叶市场的大格局:由以前的“南茶”一统天下,变成了如今的“南茶”和“北茶”相得益彰。而山东省正是“北茶”的大本营。4、山东茶经济前景广阔 王裕晏告诉记者,无论在质量还是产量上,山东茶都可称得上是北方之最,昔日是南方茶一统天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喜欢喝山东本地茶。 据悉,山东是茶叶消费大省,年消费量达到5万吨,茶叶市场业蓬勃发展,山东已成为南茶北运的集散地,济南、青岛、临沂、潍坊等城市的茶叶市场年交易量达130万担。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谈起山东茶的未来,王裕晏充满了自信。他说:“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包含着丰富的附加值,具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效益,其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业产值的20多倍。同时,它又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密切相关,对一个地方发展的促进不可估量。” 据了解,现在山东全省名优茶产量已占茶叶总产量的40%还多,产值则占茶叶总产值的60%。如今,产茶大省的愿景也正在实现,尽管适合北方种植的茶叶种类只有十多种,但我省茶园面积每年新增都达在5万亩左右,茶叶产量也在稳增。“不仅仅是山东喝茶市场,东三省及河北、北京等地都是今后市场开发的对象,而且国际茶市场容量也很大。”王裕晏眼睛里满怀期冀:“品牌有多响,产量有多大,鲁茶的市场就有多大。”5、北茶崛起,品牌当先 由于种茶的经济效益高,我省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直接影响到我省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和销售。 王裕晏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工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全省共有大小茶厂上千家,“家家生火,户户炒茶”的小作坊生产情况严重,极大影响了我省茶的声誉;二是品牌多而乱,目前全省有注册商标的加工企业近八百家,众多的品牌使消费者难以辨别和区分;三是规模化程度不高,我省的茶叶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年加工能力达到30吨的企业却不多,绝大部分是小规模零星生产,严重影响了我省茶的品牌和形象。 “品牌才是提供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和保证。”王裕晏认为,纵观当前茶产业的发展,品牌缺失是一个瓶颈。在全国企业已经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营销的高级阶段,山东茶能否重振雄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培育起知名茶品牌。 王裕晏还说,下一步,山东应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在提质扩容上下工夫,力争3年后使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翻上几番,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的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借助政府发展生态旅游的东风,将茶叶种植基地建成集观光、品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茶,形成山东特色茶叶品牌。人物链接 王裕晏,1933年1月生,山东临沭人。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名誉教授等职。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茶人联谊会特邀顾问、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中国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点击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济南时报·茶报~
上一篇 : 为支援湖北掏空家底的山东,没想到喝起茶来也如此硬核!
下一篇 : 中国名茶图介⑥山东茶叶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