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2022-03-28 13:15:43热度:100°C

德鲁克说: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结局,长江后浪推前浪,以价值和效率提升的新模式必将替代落后模式。批发市场是在物资短缺,生产、消费分散,品牌缺失情景下的产物,在各行各业一直传递下来。茶叶批发市场(茶城)作为茶企的主要的流通渠道和唯一公共市场基础设施。在新形势下,生意也难做,日渐式微,摇摇欲坠,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茶叶批发市场能否焕发生机,做强做久?

这一话题引起业界人士的热议,择其部分观点与大家分享:

范增平:

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 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地位的真实写照。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 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去年219.2亿元增加13.1%。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生产方式各有侧重。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工方式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我国茶叶生产主体主要有:一家一户的茶农;茶商或茶叶大户;委托加工基地;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我国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 大众茶以机制为主。区域分布明显,茶区快速发展。我国 红茶区主要在广东、云南; 乌龙茶区主要在福建;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省。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平江的银针产区,安溪的 乌龙茶区,云南的普尔茶区等等。由于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及各地大力调整 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新型茶区正在快速发展,如山东日照茶区、陕西午子茶区及湖南、云南、广西、重庆等地的新茶区就是这几年新发展起来的。 

吕礼臻:

中国茶叶过去10年高速发展,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与此配套同步发展的茶叶批发市场,由小散乱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呈现一幅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全国上规模的茶城发展到了100多家。一批有影响力的茶城率先崛起,如北京 马连道茶城、广州芳村、济南第一茶市,长沙高桥、郑州国香茶城等。在经济景气周期下,家家都有生意做。然而随着经济小周期的到来,在市场低迷,成本高企,利润挤压的情境下,最先传导到茶业流通通道——茶城,引爆某些茶城商户集体罢市,商户门店转租、缩减面积、关闭,甚至有一些重点商户集体撤离茶城,重构商圈,多年的隐形矛盾显性化。然而某些茶城经营的风生水起,例如济南第一茶市,一步步蜕变,如今拥抱 互联网+,寻求战略空间的突破。在互联网+模式下,深层挖掘探寻茶城现状的原因,在茶产业低集中度的情境下,盈利模式单一,创造价值缺位。 

小编:

如何建立围绕统一客户群体,提供系统化的服务,是茶城首先思考的核心战略命题。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茶城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确立提供什么样的特征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客户的价值。确立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有的茶城定位为个体商家、小型商户、无品牌或小品牌的散茶交易为主导,为 消费者提供五花八门的消费选择,由低切入逐步走高。有的茶城是定位为有品牌的商户、名企进入,以保证正品、确保质量为核心定位。茶城目前以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的盈利模式,在市场不景气下,单一收入来源,不可避免出现显性的对抗和深层次的博弈,必将导致商户短期凝聚,长期貌合神离,缺乏信任基础,关系脆弱。茶城谋求增值服务,多层次的结构化的盈利式,“互联网+茶城”的增值服务,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利用网络平台的盈利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未来是不确定的,但一定是基于价值认知的,在新的形势下,茶产业要科学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引导。需要互联网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