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青年奋斗者“说”逐梦茶业把行业“难题”变科研“课题

2022-03-27 21:21:05热度:103°C

茶叶入水,展叶起香,浅酌细品,唇齿留香,养气凝神。这一片绿叶不仅是一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一群青年奋斗者们逐梦前行的“试金石”。

走进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泊洱”)劳模工作室内,集中分区摆放着茶原料、提取物、成品三个展示区,正对面则是荣誉墙,分别摆放着云南省专利奖一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发明奖二等奖、普洱市十大茶叶品牌企业、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证书,这一份份荣誉的背后,与茶紧密相关,也与一个充满青春力量的研发团队密不可分。

“这是我们团队2017年首创的普洱茶风味轮,简单地说,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关于普洱茶的规范化、标准化术语,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劣异味等等,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入门课。”在李向波看来,科研要用数据说话,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也要有标准化、专业化的行业术语。

李向波所称的团队便是帝泊洱科研团队,这个团队是由技术中心核心成员等58人组成,专门负责帝泊洱核心产品速溶茶的科技研发,包括速溶茶新产品的开发、工艺技术创新、保健食品的产业化等。

39岁的何忠荣是团队里年纪最长的一位,他主要负责保健食品产业化转化和速溶茶深加工提取技术研究。2012年,从药厂辞职后进入到帝泊洱潜心研究普洱茶,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刻苦钻研的品质,他先后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学的是化学专业,从做药转入做茶,很多原理可以有效结合,一个好的产品,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必定需要科研工作者反复做实验,从而投入生产。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不断的实验中无限接近成功。”对于何忠荣来说,把速溶茶打造得无限接近原茶风味,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整个团队的目标。

速溶茶也称不费功夫茶,是茶产业市场新业态下便捷快速的代名词,然而在加工过程中,茶叶原本的香气会有损失,如何让香气保持原味,一直是刘志达在努力攻克的难题。2013年,刘志达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帝泊洱工作,主要负责其它类植物资源和普洱茶的综合应用研究及新产品的研发。

“对于一个新产品研发来说,创新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我所理解的创新,它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积累。你可能做了好多年,好多年你都做不出来,说不定就哪一天,有一个灵感,然后就把这几年的数据整合,然后你就做出来了。”在刘志达看来,要创新,首先得学会坐冷板凳,创新产品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的磨练和积累,才能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每一个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必定要有新的工艺,新的生产线与之相适应,从而进行产业化转化,投入市场。杨长锋所学专业是食品科学,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帝泊洱工作,今年是第九个年头,主要负责工艺技术创新升级。

“就在去年,我们团队开发了一个新工艺,就是茶香复原技术,这个工艺要进行产业化转化的时候,遇到工艺与设备匹配的瓶颈,于是技术中心组织设备部、生产部一起研讨,最后对设备进行了创新升级改造,并顺利实现了产业化转化,最终完成产品上市。”在杨长锋的职业规划里,坚持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来经营,每一次的革新和挑战都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仅有29岁的年轻科研团队,2009年成立至今的13年间,在公司战略规划和科研领军人才的带领下,技术团队致力于普洱茶类速溶茶研究,结合云南特色植物资源优势,先后研发出100记、1800记、品鉴型茶珍、糯香普洱、菊花普洱等高端速溶茶产品,同时,团队开发的新技术“一种去除茶叶提取物中咖啡因和农药残留的方法”获得2019年云南省专利一等奖;此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已建成卓清速溶茶生产线并于2016年4月通过保健食品GMP车间认证。

与此同时,帝泊洱科研团队参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多个项目研究,从公司成立至今获得了38项国家发明专利,茶珍生产技术以其严格的产品工艺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食品加工安全认证,真正实现了民族科技茶国际化。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他们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宣言,也将在新征程中续写出更美的青春华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