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内幕揭秘:街边茶叶店总是没人,为什么却很少倒闭?

2022-03-26 18:38:38热度:106°C

 

常言道: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以茶自省,以茶明志,以茶会友,以茶待客……生活中关于“茶”,我们不知有多少话题,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无形之中,茶已悄悄融入我们的精神领域,随着岁月的流逝,茶渐渐地成了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街边一些卖茶叶的商铺,常年不见客人,可依然能够开下去不会倒闭。

茶叶店,从装修到租金都是一笔不小的钱,眼看着附近商店和老板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批了,但这小小的看起来没生意的茶叶店,却仿佛这条街上的“钉子户”一样屹立不倒。

因此,对于不少外行人来说,都觉得茶叶卖这么贵,必定有暴利。其实不然,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茶叶店也是一门非常玄妙的生意。

一、线下闷声发大财

首先,茶叶店是属于典型的“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生意,利润非常高。

作为世界茶叶大国,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已达到277.72万吨,居世界第一。

另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 2010-2019 年中国茶叶内销售量复合年增速为 8.30%,2019 年茶叶市场内销 额达到 2739.50 亿元。

但是,开茶叶店又有一定的门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入门的。“品茶一族”讲究个性化体验,一般都是家境不错,手上有人脉资源,本身就喜欢喝茶的群体,且这种消费习惯是长期性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不需要过多的顾客也能支撑起门店,其背后一定有自己的生财之道。

茶叶店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搞批发,主要客户都是行内的生意人,不需要怎么装修,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仓库就能生意爆满。

另一种就是平时常见的零售类型茶叶店,主要销售对象为周边小区居民或者熟客,有着固定的消费人群,客流稳定、薄利多销。

其次,开茶叶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被互联网电商所冲击,因为这种东西无法用肉眼去判别好坏,只能靠口感来决定,所以茶叶店当然不担心没有顾客了。

二、花式赚钱方法

1、高端送礼赚差价

其实,茶叶跟烟酒是同一个道理,不需要小散客,有的是高端路线。

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是茶叶消费的黄金节点,而高档茶往往又是人们送礼的最佳选择,送烟送酒太传统,那就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茶叶作为礼品。

太低价的茶叶拿不出手,贵的茶叶往往一买就是上千甚至上万元。这么一来,顾客买了送礼,收礼的人再把茶拿到店里退了,顺手一赚就挣到了差价。

所以说,茶叶店做的就是“圈子生意”。

2、稀缺资源

在烟酒茶市场上,烟酒有定价,但茶叶就不一样的,特工的价格不明说,也没有市场同一价,想赚几倍几十倍完全看心情。

通常茶叶利润高到30%至300%,一个顾客只要买一斤名茶就可以养活店主半天。碰到集团采购,以标价卖出去,给客户点回扣,其他都是利润。

3、奢侈品包装

靠“大师作”营销、定位高端礼品“出位”的小罐茶,2018年卖出了20亿元,成为中国茶叶品牌零售额的第一名。

在某电商平台中,5罐4g装小罐茶售价为78元,一罐仅售15.6元,折合一斤的价格约为2000元,主打年轻消费群体。

此外,还有不少像“张一元”“吴裕泰”“谢裕大”等出自不同茶叶产地、不同茶叶品类的茶叶品牌。

三、行业内幕揭秘

有一句话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三分货。

茶叶大致可分为名优茶和大宗茶,名优茶使用季节和嫩度最合适的原料,讲究原产地和原品种,有时候还需要手工采摘或炒制。而大宗茶就不一样了,生产中对品质要求低,全程机械化,讲究利润,以实现低价。

就价格而言,在品质上肯定有区别,但就真实情况而言,还是茶价水深,不是行内人很容易踩坑,从新手一路走来,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那些常年在舞台上表演的茶艺,普通人很容易被焚香、插花、布景、花哨等装饰,甚至于舞蹈、诗朗诵、民乐伴奏所影响,其实这些对泡好一杯茶并没有什么作用。

选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泡茶也很讲究。从理论上来说,只有绿茶才有越新鲜越好的问题,其他的茶都可以陈年,一般认为普洱生茶的陈化是最有价值的。

目前,业内对于茶的发酵界定还有很多争议,如果你是新手,不妨从茶的颜色和风味来理解。整体来说,越接近全发酵,风味越醇厚,花香会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浓重风格;而越接近非发酵,会有更多花香,花香会更高扬,口感会更清爽。

还有不少茶友在选购茶叶的时候,往往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卖相好的茶叶就一定好。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好茶不一定好看,如果遇到太好看的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买茶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说实话,在茶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上内幕只是冰山一角。建议,茶友在购茶时,选择正规渠道,查其色,闻其味,品其汤,多观察,多思考。

至于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茶很复杂?因为中国的茶实在太多了!入门的话,得从“交学费”和多喝茶开始。

参考资料:品茶论道、电商报、华商韬略、拾文化、茶资讯等公开资料

相关文章